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同仁堂制药厂自1993年9月开始,与黑龙江参美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对其生产的天赐康黑加仑油软胶囊进行“监制”生产。这是我厂至今惟一进行“监制”的产品。我们双方诚心合作,严守合同,协作顺利。该产品自投产以来,市场销售逐年上升,质量稳定,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当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管理科学,技术创新的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经过深入细致的了解和实地考察,认为参美制药有限公司管理机制先进,经营机制灵活,具备现代化企业管理素质,天赐康黑加仑油软胶囊基础研究扎实,并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2.
李长荣 《社区》2003,(17):58-58
北京同仁堂制药厂自1993年9月开始,与黑龙江参美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对其生产的天赐康黑加仑油软胶囊进行“监制”生产。这是我厂至今惟一进行“监制”的产品。我们双方诚心合作,严守合同,协作顺利。该产品自投产以来,市场销售逐年上升,质量稳定,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读者咨询     
《社区》2003,(17):60-61
驰名中外的天赐康黑加仑油软较囊,在2000年10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经严格审查批准为国家中药二类新药。批准编号为“国药证字Z20020079”。黑龙江参美制药有限公司倾心进行北药天赐康的开发,10年磨成一剑,为我国中药宝库增添了一棵璀璨的瑰宝。  相似文献   

4.
徐景淑 《社区》2003,(17):64-64
2003年4月,一位侨居美国的老人徐景淑给黑龙江参美集团董事长宋亚东的第二次来信中说:  相似文献   

5.
佟宝贵 《社区》2002,(5):22-24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黑龙江参美集团董事长宋亚东为了探索老人健康之路而艰苦奋斗的经历令人感叹,他为了老人的健康长寿而捐资数百万元的行为让人钦佩。值此九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召开之际,特刊载此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谭善远 《社区》2003,(17):61-61
天赐康药不一般,仙丹妙药送人间。防病治病效果好,瘫者病者好不少。心血管病大克星,百万患者好福音。刚刚跨入五十岁,不幸患上脑中风。我的病情真不轻,几小时内发了朦。嘴歪眼斜口水流,失语耳聋发了呆。右肢当时不能动,打针吃药不见轻。天赐康药不一般,用药三日能翻身。五天六天能说话,七天八天把地下。天赐康药不一般,亲身经历情最深。两个疗程云雾散,功倍事半疗效佳。亲朋好友来祝贺,药到病除千万个。天赐康药不一般,屡战奇功添新花。天赐康赞$黑龙江省密山市855农场@王树合  相似文献   

7.
《康熙微服私访》续集现正在大陆热播,而此前《康》剧的制片、亦是剧中演员的邓婕又在台湾上演了一串“好戏”。 98年9月上旬,邓婕赶完了在“康熙微服私访续集”中的戏份,便应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和联合报系、华视等单位合办的“1998红楼梦博览会”之邀到台湾访问,两岸“凤辣子”相见,“一品夫人”喜遇,戏中同戏,戏外又有戏,着实让台湾媒体狠炒了一回。  相似文献   

8.
樊宁 《华人时刊》2005,(1):52-57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大陆去台湾的老人们的无尽离愁别绪。暮归的游子啊,何日解乡愁?跨过海峡,到大陆去,到"人间天堂"苏州去安度晚年,颐养天年,偿却几十年叶落归根的夙愿,成了台湾老人们的百远之举。  相似文献   

9.
在加拿大多伦多士嘉堡,有一座新颖别致、充满欢声笑语的养老院,这就是堪称"北美华裔老人之家"的颐康老人中心。一进入这里,你就会感觉非常舒畅、温暖,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中心的每一个人,从院长到社工,至饭堂服务员、清洁工人等等,不管认不认识,碰了面都会主动向你问好、微笑。那笑容里带着关怀、体贴与希望,驱逐了寒冷与孤寂,让居住在此的老人们心中充满了幸福。这个老人中心,是华人王裕佳牵头创办的。  相似文献   

10.
杜一贤 《社区》2012,(16):34-34
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皖北某市某区人社局组织100位退休人员在当地开展了“一日游”活动,并在中午安排了聚筏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主办者只提供了一些饮料让老人们饮用。可是有近10位老^讲为这样不尽兴,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这次聚餐没有白酒怎么能行;于是,这些老人自费在酒店服务台上买了几瓶中低档白酒,放开畅饮。结果,有5位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人身体出现了严重不适,被送到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23日,合肥市老年公寓前后有4拨爱心人士前来给老人们献爱心。这一天,矛奶奶被梳了2次头,被剪了2次指甲,被洗了2次脚,被掏了2次耳朵……重阳前后,献爱心活动突然间井喷,报道中有位老人甚至一天被志愿者们冼了7次脚。这样的爱心,谁受得了?别说是老人,让志愿者自己试试这个滋味恐怕也不是很好受。当然,对于前来献爱心的大学生爱心社团、年轻警察学员而言,尤其应当  相似文献   

12.
万瑾 《人生与伴侣》2006,(12):26-29
十年前,一名农村的花季少女,为了实现“城市伊人”的梦想,到上海一老夫妇家当保姆。这对老人本想以找保姆之名为傻儿找个如意媳妇,不想一番波折后,保姆没嫁给傻儿子却嫁给了大自己整整50岁的男主人!十年后,老人的傻儿离奇死亡,年轻继母随即落入法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打工妹甘心嫁给耄耋老人?究竟是什么让她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  相似文献   

13.
李筱丹 《今日南国》2006,(11):40-41
她41岁,是一位普通农妇,一生命运多舛、屡遭不幸,三年前上天赐给她一个盼望已久的“儿子”,虽然小家伙患有多种严重的先天疾病,但是她依然对这个男婴不离不弃,倾家荡产地带着孩子四处治病。他,大概3岁,是个患有严重唇腭裂和三种心脏病的弃婴,因为先天的疾病曾让他两度被人抛弃;三年前,上天让他碰上了她,一位善良的养母,在脆弱的生命即将凋零之时,养母用无数次的人工呼吸将他继续留在了人间。2005年12月,在社会的帮助下,孩子成功接受了心脏手术;2006年4月26日,养母在医院拿到了“儿子”“术后一切正常”的检查报告。医生说,是“妈妈”撼天动…  相似文献   

14.
最近发表在《美国老年学会杂志》上的研究表明,黑胡椒油能帮助老人们吞咽食物。研究人员对一批年龄在85岁左右、由于脑血管病变造成身体残疾的老人进行了研究。这些老人被分为3组,分别在每次进餐前闻黑胡椒油、薰衣草油和蒸馏水的味道1分钟左右,试验总共持续了30天。结果显示,闻黑胡椒油的那组老人,其吞咽等待时间从原来的17.6秒降到了6.4秒。在整个测试步入尾声时,这个时间甚至缩短了4.4秒。而吸入薰衣草油和蒸馏水气味的受测人员的反应时间仍然与以前相同。而且通过大脑扫描,研究人员发现闻过黑胡椒油的老人,在其主管创新力和意识能力的大…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近30年来,台湾经济以其成长快速、物价稳定与分配公平脱颖而出,令人瞩目。美国已故未来学家赫曼·康认为,世界经济发展中有两个半英雄,两个是台湾和南韩,半个是日本。他的理由是:美国自1776年独立建国至1996年200年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就,日本花了100年,而台湾和南韩只需要50年就可以达到。到1997年,台湾的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12500美元,其持续增长率也属于世界最高之列。台湾创造的“经济奇迹”,被世人誉为“台湾经验”、“台湾模式”。有人把台湾经济模式命名为“儒家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就向人们揭示了儒家伦理与台湾经济发展的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杨瀚 《百姓生活》2010,(4):54-56
2009年春节前,我到台湾访问,与台湾的朋友在谈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杨虎城的态度与处置方法时,有朋友说:“蒋介石对杨虎城是很宽容的,让他出国就是了,是杨虎城非要回国才遭逮捕的。”事实是这样吗?非也!  相似文献   

17.
享受宁静     
每一个黄昏,在静静的沙滩上,总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站在夕阳里,闭目养神。他那飘逸的银髯,有着一种别样的风采。有好几次,我都想问问他到底在干什么,但又怕惊扰了老人。某一天,我还是忍不住寻了个机会,道出了心中的疑问。老人一听笑了,他说:“我只是在享受一种宁静,这是一种很难得的享受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到的。”听罢老人的话我感慨万千:老人的确是一个高人呀!想想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社会里的现代人,每天被各种各样的欲望所左右,被各种各样看不见的绳索所缠绕,心被物役,疲惫不堪,哪里还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享…  相似文献   

18.
我去台湾采访的日子里,在晨光里看着老人翩翩起舞,在公园里看着老人缓缓散步,在茶馆里看着老人悠闲地品茗,尤其是在马路旁看着老人骑着摩托车飞驰,使我产生了解台湾老人的愿望:他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晚年? 乐观是无价之宝 台湾新闻界的一位朋友告诉我,老人在台湾被称作“银发族”。 台北一个老人协会,有一个“银发族”宣言,其中写到的“立身之本”非常实在,也颇有启示性:“银发族”的可贵,在老而弥健,气势如虹;与世无争,与人无怨;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自在,达观潇洒;“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深知计较乃烦恼之源,包容是快乐之本,心宽路  相似文献   

19.
佟宝贵 《社区》2002,(24):52-53
扶危济困献真情宋亚东,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首创保鲜参、丰产素、白桦饮液和天赐康四大系列名牌产品,风靡国内市场,并远销欧美亚等许多国家。宋亚东从一口大锅办工厂,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上亿资产的现代化企业,年人均创利税在黑龙江省同行业名列前茅。宋亚东同他所办的企业,自198  相似文献   

20.
听说雷震一老人要把20多年来印制的20多本小册子汇成一本厚书,记者专门去采访了他。初次与雷震一老人接触,便让记者对他平添了几分敬意。一是这位85岁的老人是放牛娃出身,没有上过学,二是他一年有三四万字的出版成果,这样累计下来,他的作品可就有百万字左右。真是让人折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