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宾诺莎对自然的两重划分恰好证明实体—样式的关系不是传统的主体—特性/状态的关系,而是等同于内在因的关系。因为“在实体或神中”的样式与实体的关系被描绘为“被自然产生的自然”和“产生自然的自然”的关系,而后一种关系不仅是一种因果关系,而且是一种依赖关系;这两种关系唯有内在因才能够一同解释。实体—样式关系的寓于解释只能被理解为对内在因的一种描述或表象,否则就是无效的。基于内在因的关系,斯宾诺莎不认为在说神是唯一的自在的实体或产生自然的自然与说神是包含一切的自然之间存在任何根本的差别,尽管其表面含义确实不同。  相似文献   

2.
“抽象——具体”的问题,随着对认识过程的深入探讨,越来越被理论界所重视,并且已经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争鸣。但是关于“抽象”和“具体”的概念,在讨论中似乎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正确理解经典作家的论述,给解决理论问题带来困难。因此,有必要弄清马克思所说的“抽象”与“具体”概念的含义。 在思维过程里,“抽象”概念是指认识的一种初级状态或阶段。总的来说,它代表那些混沌的、不确定的、现象的和片面的认识,这种认识通过人的感情和理性,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最终实现对自身的扬弃而达到具体的、本质的认识。当然,这还仅仅是“抽象”概念的抽象描述,它作为一个自身具体的概念,还具有下述特点:  相似文献   

3.
寻找再生之地--读彭燕郊的《混沌初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混沌比幻觉更美在《混沌初开》中 ,有一个命题 :混沌不是幻觉 ,混沌比幻觉更美。幻觉的审美意义经弗洛依德论述已被当代各国知识界广为接受 ,潜意识、意识流、性意识等都得到大量小说和诗歌的拥有与表现。而混沌呢 ,什么也不是 ,它无始无终 ,无上无下 ,无左无右 ,只是翻腾 ,得到的既不是上帝的关照 ,也不是潜意识的释放 ;既不是白色的沉寂 ,也不是五彩缤纷的喧闹 :“所有的争吵 ,所有的无可奈何” ,“所有的摊开手” ,“耸一耸肩” ,“所有的责备 ,所有的寒颤 ,所有的惶惑 ,都在混沌这无声无色的过滤中稀薄了” ,甚至“厅堂里的天地君亲…  相似文献   

4.
高深 《浙江社会科学》2007,6(1):163-168
自近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即以西方近代的“自由”观念解释中国先秦典籍《庄子》,将庄子看成自由主义思想家。笔者认为,以“自由”概念阐释庄子思想的“自由说”并不符合《庄子》一书的实际,是对《庄子》中关键词语及主要观点的误解。本文分别从“待”的含义、“无己、无功、无名”的作用、“自然”的含义以及“得道”的结果四个方面分析了“自由说”的错误,指出《逍遥游》“犹有所待”的对象本不是“风”,而是“得道”,不是针对“自由”而言的而是针对“致福”而提出来的;庄子的“自然”不是强调事物(包括人)的自发性,而是“道”的特性,“顺物自然”就是顺从“道”,反对人为;“无己”、“无功”、“无名”,是得道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庄子“得道”的目的既不是追求所谓的“精神自由”,也不是追求哲学和政治意义上的“自由”,而是追求人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混沌理论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它应用整体、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研究复杂非线性系统的秩序与规则.互联网群体传播就是一种混沌系统,具有非线性秩序、自相似性、自组织性和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等主要特征.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混沌而不是混乱成为主导秩序;反馈与迭代机制,是网络传播中充满重复与自相似的主要原因;自组织性是混沌系统的特有秩序,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它常以“围观”和景观两种方式展现出来;互联网群体传播中,作为个体是微弱无力的,但作为整体通过蝴蝶效应所展示出来的“微力量”则是惊人的.  相似文献   

6.
洪琼 《云梦学刊》2013,(5):68-74
根据激情的不同状态,我们可将霍布斯所理解的人类生存状态区分为三种:第一自然状态,是“激情的安宁”状态;第二自然状态,是“激情的冲突”状态;国家状态,是“激情的秩序”状态。当然,霍布斯并不是从历史的意义上来谈“自然状态”理论的,而是将政治哲学的基础上溯至人性论,并根据人性论的核心激情学说得出的理论假说,其根本目的在于论证国家状态之外必然是人人相互冲突、相互恐惧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7.
一“艺术”这个概念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艺术作品;二、艺术创作活动。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过去对艺术之谜的探讨,侧重前者的多。当然,将艺术作品视作静态的存在,对它的内部结构、性质进行剖析,从而去揭示它的秘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须知,艺术作品不是自然的存在物,而是艺术家的一种特殊的创造活动的产物,它的奥秘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人,来自艺术家特殊的创造活动。人为什么要创造艺术呢? 古希腊阿波罗神庙镌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拔开笼罩在它身上的宗教迷雾,我们发现:这句话揭示了一切社会意识形态的秘密。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范明华 《中州学刊》2003,(3):142-147
“自然”在中国古代文艺和美学理论中是作为一个价值范畴来看待的。它代表的是一种最高的美。“自然”一词兼具“必然”与“自由”双重含义 ,这是其成为美的主要依据。作为一种美 ,它表现于文艺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方面 ,简约的形式和生动的内容是这种“自然”之美的主要特征。同时作为一种创造法则 ,它要求排除一切反自然的人为因素 ,通过去“心”、“物”之蔽消除一切对立和限制 ,以显现出天地万物固有的真实和生命。  相似文献   

9.
混沌学理论揭示,由非平衡、非线性过程所产生的混沌是一种奇怪吸引子,它具有不规则的、非周期的、错综复杂的、自相似结构的特性。所有的奇怪吸引子的曲线的环状圈既不是一条直线,又不是一个平面,它是什么呢?它不是通常意义下整数维空间的几何对象,而是分形几何的的研究对象。分形理论对象具有分数维、自相似、无标度性的特性,并拥有生成元。分形与分维理论是混沌理论的基础数学工具,为各种复杂性研究提供了“中介关系”的方法,从科学方法论上清算了还原论,解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与一般系统论互补,因而包含了丰富的系统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老子》中,“道”不仅是世界本原,还是价值依据.作为价值依据的“道”受“自然”的规范.《老子》中的“自然”,不是实然的描述,而是一种判断、规范,乃是应然之自然.“道”作为最高范畴,受“自然”的规定,“自然”实际上成为价值标尺.由于老子学说本质上属于价值理论,因此老子在自我问题上肯定的不是“形躯我”、“认知我”,也不是“隋意我”,而是“价值我”.  相似文献   

11.
“诗意的自我性”既不是“对立的”(自然-艺术的悖论,自然永远与人对立且是陌生于人的,需要人,特别是少数艺术天才,无尽地去抵达——自然是一切而“我”是无,“将人变成神”);也不是“相关的”(唯心主义之“我”的自我设定,“我”只与“我”自己相关并创造一切“非我”,即自然,使人设定自然,凌驾于自然——“我”是一切而自然是无,“将神变成人”)——而是超越了二者,一种“诗意的”状态,一颗包容万象的诗意的心灵,诗意地对待自我也对待自然.“诗意自我”与“绝对自我”相反,它不设定自己,而是被外在于它者决定.诗意自我应该对历史经验敞开,创造经验的过程不能建立在预先给定的“我”或单单天才的天性上.艺术创作的法则应该处于这个过程本身不可预见的变化中.  相似文献   

12.
《孟子》一书中不少地方谈到“天”的问题。总括起来看,这里的“天”字约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指有意志、有人格的主宰的“天”,即上帝;一种是指道德的、义理的“天”;另一种是指自然意义上的“天”,即对“地”而言的物质性的“天”。但是,究竟哪种含义构成孟子天道观的主导方面?孟子天道观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什么地方?当前学术界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提出几点个人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张大为 《社会科学论坛》2013,(1):190-204,221
《周易》与《易》道的诗性,关乎中国文化的整体性,而不是把卦、爻辞当作诗歌和诗句来解释那么简单。《周易》建立起了一个文化实践模型,它的主体不是一种外在的概念化、形而上学的表述,而是通过“以有为有”的方式进行一种内部的、模型化演示,彰显了一种以《周易》本身的意义一价值机制及其象数、义理系统为组织形式与表现形态诗性文化体系。《易》道就是这种诗性文化体系自身的形上之道,诗性因而就是处于差异化与丰富性中的、不断被肯定和尊崇的经验状态:“以有为有”保障了存在意义、价值的内在完满和完整,而《易》道的价值实质和价值指标则是“自然的自然之道”,因而《易》道的诗性机制,就具体现为“自然”的经验秩序,以及保障“自然”经验的“自然化”秩序的“自然的自然之遄’之“逆捌’原则。  相似文献   

14.
建设良好的校风,体现了教育规律,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是提高中学德育实效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中学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是一种创设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良好校内心理环境;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次的含义是指一般的良好风气。所谓风气,就不是个别人、个别事、个别现象,而是当形成了带普遍性的、重复出现的和对稳定的行为心理状态,成为影响整个学校生活的重要因素时,才具有“风”的意义。第二层次的含义是指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气。在学校创设的许多风气中,最具有特色、最……  相似文献   

15.
易理三论     
这两段话十分重要,它概括地表达了《周易》的宇宙生成观。 在《周易》看来,万物的来源是太极。太极是什么呢?太极就是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那么,这混沌状态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周易》没有明说。目前对此有两种理解。一种看法是,“太极”是“物质性的”,高亨教授即持此说,据此,他认为《周易》“肯定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含有一定的唯物因素”①金景芳教授也大体持此说,他认为“周易讲太极,即只讲有,不讲有之前的问题,即它认为宇宙从来就存在,没有开始,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哲学的重要特点是揭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精神”及“精神世界”的概念在俄罗斯哲学中有特定含义,“精神”与自然心理、“精神”生活与内心生活有本质区别:“精神”不同于“心理”,它是超越于自然之上的灵性,然而精神也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神秘的主观体验,它具有独立的实在性。而“精神世界”则内含着无限的自由及其矛盾和悲剧。文章剖析了精神的客观实在性在现实中容易被否定的原因,并指出了俄罗斯精神哲学对现代生活的启发,使人们认识到精神和精神世界不仅是幻想或反映,而且也是人的生命经验内部的一种客观实在,提醒人们不要让物欲淹没了内在生命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transzendental”,中译“先验”的最大问题在于,它是对一个概念的含义解释,而不是对它的词义翻译。在“transzendental”的词义中既不包含“先”的意思,也不包含“验”的意思。它只是哲学家在一个特定时期和特定语境中赋予它的一个特定含义。如果这个概念的含义赋予和含义变化还有长长的前史和可能更长的后史,那么用立足于这个特定含义解释的翻译来统一它的译名,只能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权宜之计。“先验”远不能概括“transzendental”概念的所有问题。“Transzendental”概念是哲学的基本概念,对“transzendental”概念的中文翻译需要回到翻译的正轨上来。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正邪辨析 “正邪”,即“正气”与“邪气”。这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和独特的理论。它们并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两种不同气体,而是中医学自发地运用辩证法而提出的一对范畴。由于造成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所以正邪概念在不同地方,用于不同时期,考察不同状况,其含义不同。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从自然气候来说,正邪是指自然气候的正常与异常。《素问·五运行大论》中说:“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  相似文献   

19.
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是建立在“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区分的基础上,但这种区分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笔者认为可以按照有无语言符号表征作为意义的分类标准。任何一句话都既有自然意义,又有非自然意义。意义是一种分层装置。会话包括语前、语中、语后三部分。理解会话含义特征的关键是会话意图。隐藏性是会话含义的最重要的特征。我们可以把列文森的会话含义三原则优化为两个原则信息原则和方式原则。  相似文献   

20.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在这里讲了这样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应怎么理解呢?有这样两层含义:一是“志”应当作立志来理解。因为这里讲的“学”是一种自觉、积极、主动地学,并不是有人催着学,逼着学。这个“学”并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不是孔子讲的:“困而学之,又其次也”。不是遇到了困难才想到学习,是把充实提高自己作为一种人生的追求。“立志”这层意思,说的是人的理性行为的重要表现。 从过程来看,“学”是个很苦、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