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的先驱 ,他以毕生的精力寻求救国富民的道路。孙中山先生一贯重视报刊宣传工作 ,并将报刊宣传与资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密切结合起来 ,身体力行、努力实践 ,不仅使报刊宣传有益于革命和建设的成功 ,而且也在实践中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新闻思想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孙中山的报刊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94年前是他从事报刊工作的早期 ,这一时期的报刊活动以在各报刊上撰发论文宣传改良思想为主。1894年到 1911年是孙中山报刊活动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是先生…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交通建设思想主张与广西的实践──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黄铮199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家。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奋斗了一生。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后...  相似文献   

3.
贾孔会 《兰州学刊》2007,6(8):135-137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涎生以前最为进步的经济思想之一.几十年前,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关于发展国有经济的一些思想和主张,对于我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的发展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和中山市孙中山研究学会、日本神户孙文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论讨会,8月3日至6日在孙中山故乡翠亨村召开。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到会学者175人,其中海外学者86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南朝鲜、印度、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台湾、南朝鲜、印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由江苏省社科联、孙中山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1月12日至14日在南京中山大厦召开。来自全国包括台湾在内的18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以及英国、日本学者,旅美华人等12o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大会共收到论文近百篇。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代表们围绕这一主题所提交的论文,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学、宗教、道德等许多方面。其中有近年来国内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但也不乏涉及很少或未曾涉及的研究课题,如孙中山近代化思…  相似文献   

6.
论孙中山开发广西的思想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广西是孙中山开发建设中国经济思想的一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对孙中山开发广西主张的提出、开发的内容、方法和理论之根据等方面的论述,冀以促进对孙中山物质建设理论的研究,并为今天广西的开发和经济的振兴提供借鉴。 一 1921年援桂讨陆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旧桂系陆荣廷在广西的统治,使两广基本上得到统一,这为广西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战争结束不久,孙中山决定取道广西北伐,并设北伐大本营于桂林。从1921年10月至1922年4月,孙中山率领北伐军在广西驻扎半年之久,就在这段时间,孙中山作了多次演讲,将开发广西作为广西的“善后方针”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1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在其晚年,他力排众议,毅然改组国民党,通过容纳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建立了国共合作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长期以来,海峡两岸史学界不仅在如何趣解、就是在如何表述孙中山关于国共关系主张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分歧。台湾出版的著作,把孙中山关于国共关系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极为重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移民实边是他关于开发边疆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他主张改变中国人口分布不均的现象,将东南沿海的稠密人口和中国当时的应裁之兵移殖于地旷人稀的西北等边疆,从事农业、工矿业。指出对移民应实行有序的管理和组织,并制订出多种优惠政策,对我国当今进行西部大开发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虽然不是经济学的专门家,但他从革命的需要出发,在从事革命活动的一生中,对于钻研、宣传、运用经济学理论,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付出了许多心血。了解孙中山对西方经济学若干理论范畴的理解及其得失,对进一步研究孙中山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为了彻底摆脱帝国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侵略,建设独立富强的新中国,辛亥革命后,在经济建设方面制定了建设新国家的《实业计划》,写下了一系列经济论著。他主张实行经济多元制的方针,即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略论孙中山关于国家统一的主张徐友仁编者按:今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研究中山先生的革命经历,弘扬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实现中山先生关于祖国统一、民族富强的遗愿,本刊将开辟专栏,发表有...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记者林有能报道:酝酿、筹备多年的孙中山基金会,在孙中山先生逝世65周年之际成立,成立大会于1990年3月11日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翠亨村隆重举行。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协、新华社澳门分社、广州市、中山市等的负责同志以及香港、澳门、台湾、日本、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的知名人士、学者共300余人出席了会议。省政协副主席、孙中山基金会副会长祁烽主持了会议,省顾委常委、孙中山基金会会长欧初致开幕词,卢钟鹤副省长宣读了广东省省长、孙中山基金会名誉会长叶选平的讲话,基金会顾问蚁美厚、霍英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在他从事武装斗争的业绩中,始终把广东作为根据地。孙中山开辟、经营广东根据地的过程,是一条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总结这一经验教训,对理解孙中山的战略思想及孙中山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以来,学术界对孙中山先生生平的研究日益深入,鸿篇巨帙硕果累累。然而其中关于孙中山早年(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前)的重农思想,即力主兴办近代化农业的主张则鲜有论及。殊不知这一主张对于他后来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兴办新式农业的重农思想的形成孙中山早年的效法西方大兴近代化农业思想的产生,主要由下列一些因素所促成。第一,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孙中山出生于一个数代务农的家庭,亲邻友好大多为农民。他幼年曾参加砍柴、除草、排水、放牛等劳动,在潜移默化之中即产生了热爱劳动、关心农业、同情农民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15.
论孙中山的开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大陆近数十年的孙中山研究中,人们对这位近代中国的伟大革命家在政治上的思想主张、活动实践和历史建树都十分重视并作了高度的评价,而对他的内容颇为丰富的经济思想遗产却有所忽略,这是不足为奇的.由于过去历史研究工作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就往往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前提出发,对孙中山在经济建设理论方面进行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几乎不屑一顾;尤其在一度强调封闭式的自力更生、以社会主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外债的国家而感到自豪的政治环境中,更把孙中山开放思想的研究视为禁区,偶尔有所涉及,也对他所提出的引进外资等主张多半是简单地斥之为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早在本世纪初就倡导借外债、用外资、聘外人,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提倡开放主义、主张利用外资的集大成者和先行者。当今,在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之际,我们重视和研究孙中山的“利用外资”思想,吸取其精华,以资借鉴,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拟就他的这一思想遗产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笔者作为国家高级访问学者 ,在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期间 ,几乎每天到哈佛燕京图书馆去。我的课题是关于美国中国学发展史的研究。出于课题研究需要 ,与燕京图书馆善本部主任沈津先生接触较多。我的深刻印象是 ,沈津先生在这里所从事的善本古籍整理非常有意义 ,他正在为海外汉学发展作着一种独特的贡献。笔者始终认为 ,海外汉学发展由两股力量在推动 :一是海外当地培养起来的汉学家 ,他们起着主力军的作用 ;二是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的学者。他们对海外汉学发展的作用也相当大。沈津先生就属于后一系列的学者。作为对海外汉学史的全面研究 ,…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摆脱主观因素的干扰从国内学术界看,在孙中山研究方面,大陆和台湾都存在着明显的主观因素的干扰,台湾尤甚。这些主观因素,有来自对孙中山的强烈的感情。学者们往往为亲者讳,为尊者讳,遇到不同记载的资料,一时难以考订清楚,往往采用有利于孙中山的资料,对不利于孙中山的资料或有意回避,或轻率给予否定。例如·1896年一伦敦蒙难”,孙中山是如何进人清朝使馆的?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不同记载的史料,一是“使馆计诱”,二是“孙中山自进”。此两说都有根据。学者往往采取“使馆计诱”说。又如有关1915年《中日盟约》和孙…  相似文献   

19.
<正>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2月9日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省中山市的温泉宾馆举行.这是开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系列研究活动以来的一次空前盛会.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大陆各地(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安徽、山西、湖北、四川、甘肃、新疆、广东)和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的学者、名流、新闻工作者20人.全国政协副主席、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叶选平,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和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领导人林若、郑群、杨奎章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孙中山的土地主张,数十年来大陆和台湾的论述都很多.但是,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比如平均地权的学说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它的实质和目的是什么?有无实现的可能?耕者有其田与平均地权的学说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评价孙中山的这些土地主张?等等.下面,笔者将就这些问题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