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运用小波变换进行听觉诱发电位单次提取的原理,方法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次试验信号,经小波变换及相关分析后,可从带自发脑电干扰的信号中提取诱发电位信号。小波变换分析与传统的叠加平均方法相比,可减少试验次数,缩短检测周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超和CT在女性盆腔包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包块的彩超和CT资料。结果 80例女性盆腔包块,其中异位妊娠8例,子宫平滑肌瘤16例,卵巢囊肿12例,卵巢畸胎瘤10例,卵巢癌14例,子宫内膜癌8例,宫颈癌12例。彩超诊断符合率为85%,CT诊断率为91.2%。结论 彩超和CT对女性盆腔包块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合理应用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术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病因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对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查体中的受检对象进行CT或MRI检查,以发现确认陈旧性梗死灶,并询问病史以排除以往有症状性脑卒中,同时进行影像学分类及病因追查.结果影像学改变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占90.5%,另一类是无症状性小梗死,占9.5%.前者梗死部位多在基底节、内囊、脑干;后者多在脑叶.其病因主要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及冠心病伴房颤等.结论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以腔隙性梗死为多,认为CT及MRI是确认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唯一检查方法.对高危因素的老年人进行普查和积极对因治疗对预防无症状性脑梗死或症状性脑梗死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情感性障碍患者脑诱发电位(BEP)变异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国产脑诱发电位仪,记录了41例抑郁症、24例躁狂发作患者和33名正常对照者的3种脑诱发电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和躁狂发作组均出现脑诱发电位主成分波幅降低,抑郁症VEP/P2潜伏期延迟[正常对照组(194±19)m s,抑郁症自杀史阳性组(212±22)m s,抑郁症自杀史阴性组(209±17)m s,P<0.01]。两组患者的BEP改变主要与患者有无自杀行为史有关。结论脑诱发电位临床价值得到了初步证实,与自杀行为相关的生物学指标研究中需进一步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动态头颅CT检查对额叶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6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行动态头颅CT检查,尽早发现额叶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掌握开颅手术时机,并对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6例中按GOS评分,良好16例,占44.44%;中残7例,占19.44%;重残3例,占8.33%;植物生存2例,占5.56%;死亡8例,占22.22%。结论:动态头颅CT检查,对额叶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早期诊断,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获得良好预后,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肺癌应用螺旋CT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9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R正位胸片及螺旋CT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及肺部结节的检出情况。结果螺旋CT诊断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DR正位胸片的诊断准确率,且螺旋CT结节检出率显著高于DR正位胸片检出率,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早期肺癌患者行螺旋CT诊断能够显著提高早期肺癌的确诊率,从而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安全可靠。相对于DR正位胸片,螺旋CT在临床上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主要的表现是轻度记忆障碍或者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介于正常老年人与老年性痴呆之间,确定最佳的治疗时间窗可以推迟病情发展,对有效预防老年性痴呆尤为关键。目前MCI诊断内容包括认知功能减退主诉、认知功能减退、非痴呆、有认知功能下降的证据、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正常,分为四种亚型:单认知域健忘型、多认知域健忘型、单认知域非健忘型、多认知域非健忘型。临床上采用结构磁共振技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静息态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磁敏感成像,SPECT-CT/CT,TCD等对该疾病进行诊断。各种单一的影像检查方法在MCI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局限性,综合应用多模态影像技术可以进行优势互补,本文就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诊断MCI方面相关学进展作一综述,为MCI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方法.方法收集1998~2004年间共收治女性乳腺癌682例,其中38例未触及肿块.主要根据临床体征乳头溢液、腺体不均质增厚伴质韧、乳头糜烂或结痂、乳头回缩,以及乳腺钼钯,彩超检查发现,全部病例接受手术并进行病理学检查,71.05%为非浸润性癌及早期浸润性癌.结果38例中2 8例有临床症状,其阳性率73.6 8%;28例彩超检查中15例显示异常,阳性率53.57%;25例钼钯摄片中13例,阳性率52.0%.结论临床体征、乳腺钼钯及彩超检查有助于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避免漏诊误治,提高治疗乳腺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学者认为难以分类的原发性头痛通过相关检测发现脑血流动力学异常者占77.5%,脑电活动异常者27.5%,并认为难以分类的原发性头痛病例多数可能属于偏头痛类型,通常以血流速度增快为主和脑电轻度异常为主。偏头痛是神经科比较常见的病症,也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常见头部疾病。目前对偏头痛的治疗应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X线片无特异征象时CT诊断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方法从4例这种患者的CT图像结合手术进行分析。结果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的CT检查心包壁增厚,部分钙化,并有如下特征:壁层心包与心肌图像分离,心影、心包影各时像大小大致不变,增厚心包前侧壁具有特定的弧度。结论CT扫描是诊断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 在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LPD) 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0 例58 髋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 线平片与CT 表现,按Catterall 分期标准比较各自的征象- 结果:CT在早期病变中可发现较多的征象,包括骺骨化中心微小密度改变、骺软骨的改变和少量关节积液等,对病变的定位和定量更清楚,分期更准确;X 线平片完全可满足中后期病变诊断和分期要求- 结论:X 线平片是LPD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CT在LPD 的早期诊断中有帮助,中晚期病变无需CT扫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彩超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以来于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36例,其中甲状腺结节良性肿瘤为78例,甲状腺结节恶性肿瘤为58例。分别采用多普勒彩超和常规B超进行检查诊断。通过对比彩超、常规B超诊断结果和手术正式的结节良恶性符合率,以及两组诊断符合率的比较来证实彩超的诊断价值。结果彩超诊断良性结节的符合率为92.31%(72/78);诊断恶性结节的符合率为91.38%(53/58);常规B超诊断良性、恶性肿瘤的符合率分别为80.77%(63/78),75.87%(44/58)。比较两组的符合率具有一定的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其诊断率很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46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H)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明确DTIH的易发因素,从而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目的。方法 对2005年至2009年收治的46例DTIH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6例,手术治疗32例,保守治疗14例;恢复正常22例,轻残10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2例自动出院未随访。结论 伤后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颅内多发血肿、呼吸困难、早期强烈脱水者易发生DTIH。对有以上易发因素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定期复查头颅CT,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并降低死亡率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KEY-PONT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生物电活动,对其波形进行监测分析,可以了解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协助对运动神经元或肌肉疾病的诊断。方法 :通过肌电图诱发电位对颈椎病(CSM)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进行体感诱发电位、大脑认知事件相关电位等进行检验。结果 :KEY-PONT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监测神经传导检测人体的神经、肌肉功能,及应用于CSM、ALS监测、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结论:KEY-PONT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在临床上逐渐应用,提高了临床应用价值,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小儿科、康复科、以及法医鉴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在治疗中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柱仁 《老友》2012,(4):61-61
我经常头晕、发困,一坐下来就打瞌睡。医院检查提示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和脑动脉硬化。服药治疗也没见到什么效果。我很担心由头晕、瞌睡发展为老年痴呆。请问:我应怎样进行治疗?我现就你陈述的病情,谈谈我的看法。你已经头部MRI和MRA检查,证实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脑动脉硬化和老年性脑萎缩。目前主要症状是头晕和打瞌睡,你担心由此患老年痴呆。我认为你目前尚不要过于担心。  相似文献   

16.
“未病”是指没有发生疾病。“治未病”的实质,是指导医生治病,最好是治病于其未病之先,也就是预防为主。“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未病先防,就是指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当疾病已经发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发展传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试验组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结果试验组最大有效辐射剂量、有效mAs、DLP、CTDIw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6.36%与98.18%,早期肺癌检出率分别为92.73%与94.55%。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早期肺癌检出率及对病灶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的扫描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减少辐射剂量,图片质量高,早期肺癌检出率高,可与常规剂量扫描一样获得较高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8.
脑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发生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等)的主要发病原因。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生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胆固醇、磷脂类蛋白质代谢障碍等诸多因素有关。中老年人应对动脉硬化进行自我监测,以便了解自己的脑血管功能状况。自我监测应注意以下几点: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早期多有神经衰弱的表现,患者常有头晕、头痛、耳鸣、嗜睡等症状,自觉记忆力减退,易疲劳。情感异常。脑动脉硬化早期情绪易激动,缺乏自制力,随着疾病的加重会逐渐出现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  相似文献   

19.
运动觉与体态律动教学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创建的体态律动是一门新型的音乐基础学科。体态律动的教学过程是以他的运动觉理论为基础。该理论强调,在不断变化的音乐环境中激发和抑制运动党,在联结听觉和身体知觉的基础上使整个身体与大脑沟通,使神经系统和谐,能控制直觉行为。将这一理论应用于体态律动教学,即构成以声音感觉和肌体感觉合成的印象为基础,不断加强音乐、听觉、动觉、情感和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过程。具体包括四个阶段:一、音响刺激与课题暗示。二、初步反应与相互作用。三、改进反应和表现。四、视谱与综合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治水平,减少漏误诊率。方法收集我院收治2009年1月~2011年1月74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共收治74例患者,其中漏误诊24例,漏误诊率达32.43%。结论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时症状、体征相互掩盖,使病情更加复杂,漏误诊率高,故应提高认识,争取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正确处治,才能提高治疗效果,不能套用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必须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并参照X线、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冠脉造影等辅助诊断,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减少漏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