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隶既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整个运动的高潮中心.直隶义和团运动始终与士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文章对直隶士绅参加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在前期和高潮时期的表现、以及在义和团运动后期产生分化及分化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直隶士绅在义和团运动中应视为一支进步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论直隶义和团运动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爆发在我国北方的义和团运动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阶层人民群众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终于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了。但是义和团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1901年2月一位法国议员在议会上演说时说:“中国地势宏阔,民气坚劲,殊非印度南洋可比,各国以其民气未开,遂群起而思侮之;且欲驱勒人民,瓜分土地,等诸印度南洋诸种类;此所谓智蔽于欲也。吾但见其流血于亚洲大陆而一无所成耳。夫中华岂印度比哉?华人才,印人拙;华人坚忍,必求有成;印人  相似文献   

3.
1900年北京沦陷后,由于八国联军四处剿杀、清政府分兵镇压、教会势力也乘机疯狂反扑等原因,致使直隶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转入低潮。面对新的形势,直隶义和团除一部分继续坚持斗争外,其余迅速分化,或解散归农,或流亡他乡沦为流民,或收编为乡团、巡警等等,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选择。 1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守护北京的义和 团虽经过英勇的抵抗,终因敌我力量的过 分悬殊而失败。外乡义和团被迫撤出,在京之人,也“改装易服”,“一日一夜之间,数十万团民踪迹全无,比来时犹觉迅速也”①。从京津退回到乡村的,以及各州县原有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上个世纪之交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农民面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惟一组织起来的一次大的对抗。它以迷信和全面排外聚合民众,又为官僚统治所利用。它的失败充分显示了在资本主义精神面前,官文化及其统治下的小农意识的落后。直隶所具有的相关的思想文化基础,是其成为义和团运动中心的重要因素。义和团运动和历次农民起义相比,它直接针对的是外国列强的欺凌,但从其主体观念来说,都是小农意识的体现。在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个体农民,犹如散沙,数量虽多,却各自孤立。只有当因天灾人祸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铤而走险组织起反抗活动,而其个体的小农意识…  相似文献   

5.
<正> 山东历史学会1980年年会于9月22日至25日在泰安举行。会议总结了学会一年来的工作,研究了明年的工作安排。会议以义和团的评价问题为中心内容,着重对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作用进行了学术讨论。会议共收到论文55篇,其中关于论述义和团问题的有45篇。会上各抒己见,自由讨论,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问题,有四种意见: (一)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只反帝不反封。持这种观点的同志,从义和团的口号、揭帖、活动实践以及清朝官僚的奏折等方面进行了论证,认为“扶清灭洋”,就是“扶”清政府,“灭洋”是为了“扶清”,即所谓“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义和团同官兵的一  相似文献   

6.
对十九世纪末年直隶山东农民对外矛盾的分析,当前大致有两条思路:一是把农民看作是受压迫的落后阶级,外来压迫使其产生了对外矛盾,而落后造就了义和团运动这种形式的运动;另一思路是从文化冲突入手,认为农民在信仰、习俗等一系列心理行为特点方面与外来势力及教民存在尖锐的对立,因隙成恨酿成普遍的社会矛盾.笔者以为,阶级的作为产生于直接规定了其生存发展具体利益要求的各种物质要素,其交织作用构成结构,即生存体系.①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的对外矛盾即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年西力东渐对这地区农民生存体系的作用.笔者试图由此在以下三方面有所推进:第一,将对压迫的反抗置于农民阶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最近发现了一份名为《筹笔偶存》的手稿,是反映山东人民反帝反洋教斗争、其中包括山东义和团运动情形的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原始资料。山东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对全国的义和团运动有重大的影响。这份资料的发现,对研究山东义和团运动的起因、源流、性质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等问题,都提供了许多确切的依据。笔者因参加了这份手稿的整理和编辑工作,得以先窥一斑,现略作概述,供研究参考,并请指正。一、《筹笔偶存》的概况及其主要内容《筹笔偶存》(以下简称《偶存》)原稿发现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外务部档案全宗》之内,辑录者佚名。这是一份汇集光绪二十  相似文献   

8.
(一) 义和团运动出现于1900年有它历史的必然性。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在他们重新分割与争夺殖民地与半殖民地过程中,中国成为重要目标。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国势日落千丈,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深重的国难激发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觉醒,各阶级、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普遍认识到:非奋发图强,抵抗外侮,无从挽救国家民族濒临灭亡的厄运。资产阶级维新派于1898年发动了变法运动。1900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由不同阶级、阶层组织发动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自立军起义和惠州起义。尽管起事者之间在认识水平、具体目标和斗争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 义和团运动史研究的知名专家路遥教授,原名吴松龄,1927年12月生于福州市。1947年考入山东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中国义和团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大学学位、学术委员会委员。路遥教授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辛勤笔耕近40载,奉献出一批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10.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它的性质与作用,历来存在着分歧的意见.李时岳先生所撰《义和团运动再认识》一文,对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运动过程及其后果等等,作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并对之持否定的意见.同时,该文对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斗争,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观点鲜明.本刊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予以发表,并期望学术界能就这一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重新解读义和团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铨 《江汉论坛》2004,(9):105-110
本文就几个问题提出讨论:第一,庚子灾变与其说是历史的必然,还不如说更多是人为的结果;第二,从义和拳神秘的宗教活动中看,义和拳与其说是一种颇具神术的反帝组织还不如说是一种以仇洋教为目标的邪教组织;第三,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而言是一种历史的灾难,它非但不能沉重地打击外国资本主义,反而引来了外侮,造成了中国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 十一月十四日至二十日,义和团运动史学术讨论会在济南举行。会议期间,《东岳论丛》编辑部邀请部分与会专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义和团运动史研究进行了座谈。现将应邀同志的发言记录摘要如下: 胡绳武(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负责人):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研究,解放后比解放前进步还是很大的。解放前的著作,多把义和团叫做“拳乱”,”拳匪”,即使一些比较进步的著作,也把义和团运动说成是“拳祸”。胡绳同志所讲近代史上的三大革命高潮,其中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比较薄弱。原因很多,义和团运动本身复杂,资料也不多。今后怎样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呢?我觉得研究范围还应扩大。一八九八——一九○○年义和团运动的高潮虽在山东、河北,但涉及全国,因此应作为全国农民反帝斗争来研究。从全国范围看,问题会更清楚些。如中国近代史上的秘密社会,至今  相似文献   

13.
义和团反帝运动,是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主流。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更加疯狂,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出现了空前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这个高潮,包括爱国救亡的戊戌变法运动和反帝的义和团运动,也包括义和团运动时期的资产阶级两次武装起义——自立军起义和惠州起义。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以他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从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直隶士绅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隶义和团运动之始终与士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文章对19世纪末直隶士绅的状况,包括:构成、特点、心态等作了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探究19世纪末直隶社会结构及直隶士绅与义和团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吴梓明 《文史哲》2001,10(6):93-98
义和团运动之前,教会学校在中国已有一定的规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的办学计划,教会学校之间的合作存在很大的困难,以及因受清政府的排斥而居边缘化地位。义和团运动以后,清政府的教育变革改善了教会学校的外部环境,教会学校则借助各种条件拓展自己的空间,充实教学内容,并加快了各校联合的步伐,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从"李提摩太与山西大学堂"、"雅礼学会的成立"及"中国教会大学的联合运动"三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与教会学校的发展虽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但确有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前,在祖国北方大地上爆发了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东北义和团运动,具有反抗沙皇俄国军事占领的鲜明特点,在义和团运动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义和团运动最先在山东兴起,一九○○年初,向天津、直隶和山西发展;并通过海路传入营口,由陆路传入山海关、锦州、朝阳等地。在两、三个月内,迅速地由奉天扩展到吉林、黑龙江省各地。义和团在东北的活动和发展,可划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九○○年二月至六月末,为秘密活动时期,义和团处于不合法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荣孟源同志为《山东义和团案卷》(即将由齐鲁书社出版)写的一篇序言,其中提出了个人对义和团运动评价的看法,现征得作者同意,先期在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18.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十年以来,史学界在义和团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一些问题得以展开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90年是义和团运动90周年。国际性的义和团运动学术讨论会将于下半年在山东召开。对过去十年关于义和团研究的主要问题和进展情况作一鸟瞰式的回顾,对今后的更深入研究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就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近年来在这一问题讨论中的一些看法,提出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20.
<正> 十九世纪末,山东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有其极为复杂、深远的因素。探讨它形成的原因,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分析,更重要的是深入历史的实际,研究它的特殊型态。山东义和团的斗争,自始至终以反对外国教会和中国信徒为主要形式,此其一。山东义和团运动,不是开始于帝国主义军事、经济势力庞大的山东半岛沿海各地,而是开始于帝国主义势力还没有大规模渗透的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此其二。这些事实值得我们深思。澄清这方面的问题,将有助于理解义和团斗争究竟怎么导致成为一场震动中外的爱国反帝大风暴。本文引用了各方面的资料,特别是参考了一些教会的记载,对教会、教民和民教冲突等问题,进行了综合考察。企图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为研讨山东义和团爆发原因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