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陵春草》的启示三题王同书顾浩同志的《金陵春草》词集(南京出版社出版),虽然只有三十二首,作者自谦说“好比一棵棵春草”,是的,正是这一丛丛生机蓬勃的春草,反映了顾浩同志诗人之心.公仆之心.共产党人之心.1《金陵春草》第一令人瞩目的是多侧面描绘了南京...  相似文献   

2.
王礼锡是一位被现代文学研究忽略的著名诗人。本文概述他在国内外诗歌创作的历程,评析他的诗集《市声草》、《去国草》以及他在抗战时期写的旧体诗和新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认为这位成就卓著的爱国诗人,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清代诗人、学者袁枚认为:“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遣兴》)。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杰出的诗人自然深谙“好诗不厌百回改”的好处,他曾说:“诗要改,不但要请人改,而且主要靠自己改。放了一个时候,看了,想了,再改,就有可能改得好一些,这就是所谓‘推敲’的好处。”(《毛泽东与梅白谈诗》,  相似文献   

4.
清初一代文宗王世祯不仅是历代履栈诗人中最多产的作者之一,而且其诗歌颇具文化史价值。王世祯特意将两次入蜀的诗歌,分别编为《蜀道集》和《雍益集》,这在历代诗人中极为罕见;王世祯博学多才,蜀道之旅得江山之助,诗风变得豪放苍劲;他的蜀道诗是美不胜收的蜀道画卷,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他的蜀道诗进一步展示了蜀道独特的个性、魅力与风采、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心”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心雕龙》是我国最早、最系统完备的文学理论专著,刘勰以“文心”名题,并释曰:“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誉人则“五行之秀”、“天地之心”;并曰:“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吐露出对“心”的深爱之情。作者在《序志》篇的“赞”中写道∶“生也有涯,无涯惟智。逐物实难,凭性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当今回族诗坛上,年轻回族诗人贾羽数得上是一颗耀眼的星座了。他在播种了许多“北国草”之后,仿佛显得憔粹与苍老了许多,他的造诗的源泉正一点点地消失在广褒而迷人的北方。笔者想:诗人该怎样才能逾越他所构制出来的《北方》、《大草原》以及《远方旅行》此类较为成熟的诗作,而进一步向着诗的深处做艰难的跋涉……这似乎也成为贾羽苦思冥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梁信芳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人,曾写下不少感时伤乱的爱国诗篇。他与张维屏同时,但诗名不彰,知者甚少。本文试从他写于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841年)的两卷诗──《螺涌竹窗稿》与《归吾庐吟草》,详加征引、评述,以显扬这位在近代文学史上被冷落了的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8.
作为明末清初之爱国主义诗人和经史学家的顾炎武,他的诗歌创作是他整个反清复明事业的组成部分,面烂熟于心的儒家经典又是他诗歌深厚意蕴的重要因素。旧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竟太炎评论他的诗:“不为叹老嗟卑语,不作流连光景词。一代耆儒侪伏郑,更留馀技到风诗”,是颇确切的。顾炎武常以儒家经义入诗,这里只说说他诗中之“易”理。《周易》虽是讲卜筮之书,但寓于诺卦中之思想却很丰富,对自然、社会发展变化之规律,时有精妙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解说。顾炎武对此有极高的评价和独到的见解。他在《与友人论易书》中说:“且夫《易》之…  相似文献   

9.
写伟人毛泽东的书 ,可谓汗牛充栋 ,但第一本《毛泽东传》却是外国人撰写。而今第一个为诗人毛泽东立传的专著———《诗人毛泽东》问世了 ,作者刘汉民 ,地地道道的炎黄子孙。他以诗家、史家的浓墨重彩 ,将毛泽东的诗心、诗魂、诗人气质描绘得出神入化 ,光彩照人。诗人风采跃纸上毛泽东宛如“横空出世”的巍巍昆仑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他是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也是学问家、史学家、书法家……不论从哪个角度为他树碑立传 ,毛泽东均是一座高峰 ,令人“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毛泽东更是一位诗家 ,他的诗篇家喻户晓 ,享…  相似文献   

10.
郭小川是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他1959年创作的《望星空》是一首很能体现其诗学思想的优秀抒情诗,但由于处在特殊的年代,那奇异壮丽的色彩很快被政治批判的火药烟雾所笼罩,而当阴霾消散,遥望澄澈碧落的星空,它依然壮丽。  相似文献   

11.
王世荣先生是一位历经坎坷仍不忘初心,在学术研究道路上坚定而执着地向前跋涉的学者。他新近出版的《文明大走向——文化时代与思想政治变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是一部历经三十多年思考、探索、锤炼而成的皇皇巨著,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之作。读王先生的书,常常想起他的为人和他艰难曲折的人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精神、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豪情壮志,都在这部巨著的字里行间得到了生动地体现。王先生的这部书诠释了一个集诗人激情与哲人沉思为一身的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和担当。通读他的这部著作,感到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江南长洲人。他一生经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是“格调派”诗人的代表。其诗歌创作十分丰富。三十岁左右就有《留饭草》、《一一斋诗》等诗歌结集,他的老师吴中诗古文名家叶燮为之序称:“确士向刻《留饭草》,此确士于今人中辟门仞处;今刻《一一斋诗》,此确士于古人中辟门仞处。”①四十四岁,被张维  相似文献   

13.
宋玉《九辩》历来被推为悲秋之祖,诗人宋玉也成为落魄软弱、自怨自艾、不遇于时的文人典范。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象。宋玉悲秋实质上是悲己,《九辩》整部作品都洋溢着一股浓郁的生命忧患意识,诗人既叹老惧死,又执着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引发宋玉的生命忧患意识既有着深广的历史文化渊源,又有着特定的现实契机。《九辩》中这种文学现象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时间忧患”成为中国诗歌中一个独特的主题。尤其是盛唐时期的文人,处在开明盛世之下,有着强烈的入世思想。当理想不得实现时,就会发出人生短暂的哀叹。通过分析孟浩然、王维、李白等盛唐诗人的作品,并与魏晋诗人的忧患意识作对比,发现,盛唐诗人的这种忧患意识是时代风貌的产物,具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和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与《女神》雄奇壮美不同,《星空》呈显出优美、细腻、哀婉与沉潜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诗集题材的选取,抒情方式的采用,意境的创设和整个语言风貌上.《星空》艺术风格与“五四”退潮后的时代有关,与郭沫若当时的哲学信你有着内在的联系,与诗人浓厚的中外艺术修养和刻意的美学追求分不开.《星空》艺术风格的变化,既是对《女神》清新优美一面的廊展,更契合了时代和诗人心绪的变迁,从一个侧面艺术地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真实,实现了诗人对“东方文学”审美情趣的追求.这无疑是郭沫若对新诗艺术的提高和开拓,对现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如果说《女神》属子“雄浑”一品,那么《星空》则大抵属于“冲淡”一类,有力地说明了郭沫若是一位“雄丽并举”的大诗人,“他不是只能吹出一种单调的稻草,”  相似文献   

16.
《希腊古瓮颂》是济慈脍炙人口的颂诗之一,诗中的“美即真,真即美”观念尤为世人关注和争论不休。本文拟就诗人所主张的美、真以及美与真的关系,结合他的《希腊古瓮颂》、《忧郁颂》及其书信来揭示这个命题的深刻含义,并认为诗人美学思想的核心乃“美即真、真即美”。  相似文献   

17.
孔见 《中华魂》2013,(9):30-30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这是同我们民族具有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相联系的。像在《周易》这部元典中,《易传》就把《易经》概括为:“其辞危”。就是说有危机感,有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先生在《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本文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选择了《春》《绿》《荷塘月色》《生命的价格——七角  相似文献   

19.
根据杜甫对苦难民众一贯的情感态度,以及他在作咏雨诗时的惯常思路,其《喜雨》诗“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句,表现出诗人虽心喜蜀中这场雨,但仍心有不足而“忧思”:不仅忧“巴人”也忧因旱灾引起的吴越“盗贼”。因此他盼望再有一场滂沱大雨,不仅彻底解除蜀中的旱象与“气”,而且解除吴越的旱象与灾,从而缓和吴越地区的政局。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年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以真挚、自然、平淡的艺术风格被后人交口称赞。钟嵘在《诗品》中称陶诗“笃意真古”,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陶诗“质而自然”,胡应麟在《诗薮》中称陶诗为“开千古平淡之宗”。然而,人们皆知陶渊明不仅是一位诗人,而且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隐士。正因为他过着真正的隐逸生活,又是一位大诗人,所以钟嵘在《诗品》中又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