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道路不仅在发展阶段上不同,而且还有本质上的区别。与前苏联、东欧等转轨国家相比,在制度取向上也完全不同。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以东北地区最具典型性。通过近十年的实践,已初步总结出具有东北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再工业化"是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三大创新"是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东北区域一体化和东北亚区域合作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的形成是各种移入文化整合的结果.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文化精神曾对东北地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文化已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应当倡导文化创新,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进行整合与重塑,包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纳先进文化、改变落后文化、塑造新型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关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进一步强调了非公有制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大提升了民营经济地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已经成为创造市场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力量,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但东北地区民营经济的活力始终没有发挥出来,由于其特殊的区域特点、经济体制和结构特点等因素,制约了民营经济发展,最终导致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力发展东北地区民营经济,为民营经济发展寻找方法是加速东北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域文化与文化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的发展落后于全国,被称之为“东北现象”。本文运用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分析东北地域文化及文化性格与“东北现象”的内在联系,并提出怎样才能走出“东北现象”低谷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实意义和发展意义。本文根据"钻石模型"理论,对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系统分析,并作出适合东北地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充分发挥东北地区民族文化优势、人才集聚优势、科技创新优势,提升文化产业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韩国邻近,是一个重要的开放地区,进出口贸易量很大。发挥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缘优势,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各国的物流通道,使东北地区成为承接国际物流转移的重要枢纽,加强与日、韩等国在物流领域的合作,在振兴东北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东北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是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的关键所在,也是东北地区经济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目前相关数据和研究表明,东北地区人口流失趋势已经出现,深入分析形成人口流失现象的多重原因,客观探讨其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多重影响,成为"新东北现象"讨论的一个重要主题.立足于学界对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现象分析的基本现状,着重结合相关研究中的城市化因素,对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现象进行补充讨论,将有助于找到化解其不利影响的相应策略,推动东北地区的顺利转型和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东北地区振兴规化》的实施对今后一段时期推动东北地区体制机制创新,统筹配置东北地区的战略资源,协调解决跨行业、跨地区重大问题,加快东北全面振兴步伐,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规划和东北地区现有的基础条件出发,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将对东北地区金融业产生的金融新需求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0.
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然之义和重要目标,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部分。随着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略,与东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东北地域文化建设也被提到重要地位。文化的社会作用决定其与信息化、工业化密不可分,信息化、工业化的文化诉求和文化依托的内容具体体现了几者之间的关系。就东北地区实际情况而言,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具备两重性,创新东北地域文化,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中央提出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思路,使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现代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及时把握机会,运用现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科技成果,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2.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SWO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现存的若干因素,按SWOT分析法从四个方面做出确认,即:优势、弱势、机会, 和威胁。东北地区的现状是制约性因素导致的后果。为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任务,进行资源整合的关键性措施是: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完善投资环境;以重工业带动农村经济;健全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 ,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引发的契机 ,其中包括国家振兴东北的政策为东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的历史契机 ,国企深入改革和地区社会转型给东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契机 ;国家就业政策的改变和政府对人才结构调整的重视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契机 ;观念转变对职业教育功能重新审视的契机 ;“入世”的宏观环境变化引发了对东北地区职业教育巨大需求的契机 ;高等教育大众化内在地要求人才多样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清代中期以来,山东柞蚕放养技术传至东北地区,适宜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柞树资源为东北柞蚕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东北地区开埠通商,国际市场对柞蚕丝的旺盛需求进一步刺激了东北柞蚕业的发展.清末时期,东北柞蚕业发展后来居上,超过山东地区,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柞蚕茧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东北地区农田水利事业是随着拥有寒地稻作经验的朝鲜移民移居东北,在东北地区种植水稻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奉天省农田水利事业成为侵略东北的日本重点投资与经营的领域。奉天省地方政府在面临民族危机与近代化的双重历史背景下,逐步制定的各项调控和管理农田水利事业的政策措施,突出了政府“控制”和“发展”两个方面的作用。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层揭示东北地方政府推进农业近代化以及维护国家利权方面的作用,将东北地区农业近代化特色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东北地区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全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在振兴黑龙江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践中,我省高校要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举措,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创新,探索与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这是振兴我省老工业基地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才强省"和"科教兴省"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经济由“单极突进”发展为“多轮驱动”,辽宁经济需要在“多轮驱动”中闯出新路。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制度瓶颈、“东北现象”、经济总量较小、工业中龙头企业较少、经济增长方式落后、资金不足等。在辽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过程中,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关键,解决好“为谁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什么”3个基本问题是根本。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关注民生问题、社会公平问题,要进行要素整合协调发展并培育龙头企业,还要结合“五点一线”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模式,注意处理好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创业文化。历史上,东北地区形成了闯关东和大庆精神创业文化。培育东北创业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两种创业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转变创业理念,营造创业环境,创新创业体制,从而构建学习型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是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具有积聚、竞争、合作和创新等优势,而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产业集群作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企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解决大企业弊端的战略策略。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振兴,就必须适应全球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规律,积极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努力推动和强化产业集群的形成,通过形成产业集群来提高东北地区的区域竞争力。但由于东北地区目前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没有统一的交易市场,产业集群的形成受到阻碍。因此必须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区域经济一盘棋的思想;打破地区分割,建立东北区域统一的交易市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集群的形成,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的步伐加快,最终通过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20.
从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潜在综合优势出发,全面分析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指出东北地区的政府和企业应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大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