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过刊排架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单一排架法,如分类排架法、刊名字顺排架法;二是混合排架法,即先以某种排架法作为第一排架顺序,其下再使用其他排架法进一步细排。如年代一字顺排架法、年一分类排架法、年代一分类排架法、分类一字顺排架法等。上述传统排架方法存在不少弊端。  相似文献   

2.
闭架书库建设一直是图书馆作为缓解馆藏空间压力的主要方法.然而在信息化技术已普遍应用、图书采购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闭架书库所处的管理环境也已悄然发生变化.文章在回顾分析现有闭架书库排架办法的基础上,以浙江树人大学闭架书库排架实践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现有文献服务管理系统的虚拟馆藏闭架书库排架方法.  相似文献   

3.
期刊排架是图书馆科学管理期刊,开发文献资源的重要保证和前提。图书馆期刊排架方法不当,对期刊的现代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不利,因此,科学的排架法有利于期刊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作  相似文献   

4.
依“总论复分表”复分的图书在分类排架中出现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总论复分表”复分的图书在分类排架中出现的问题许文英,张秀芳《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已被全国各图书馆和情报研究机构采用。通常依《中图法》而给伪分类号就是分类排架号中的分类号。那么,依《中图法》的“总论复分表”而给出的复分号是否也可做为分类排架...  相似文献   

5.
期刊的特点是出版周期短、信息量大、内容广泛而新颖。随着期刊品种和数量的日益增多,充分发挥期刊的作用,提高其利用率已是当务之急,同时也是图书情报人员及广大读者的共同愿望。为了充分发挥期刊的作用,各文献情报部门都十分重视期刊管理工作。期刊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对期刊进行恰当的分类编目和科学排架,而期刊的排架则  相似文献   

6.
种次号作为书次号时辅助区分号的设置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在以种次号作为书次号时如何合理使用辅助区分号,使得馆藏排架更加科学合理,方便读者利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的分类级次及检索级次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分类就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 ,把图书馆藏书予以一一揭示 ,并分门别类地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手段 ,对图书进行分类后 ,才能对藏书实行分类排架和编制图书分类目录  相似文献   

8.
论索书号的组成、选择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的论述了索书号的三个组成部分 ,即分类号、书次号和辅助区分号及其选择和运用。提出了为方便排架 ,索书号的分类号和标引分类号是可以不同的 ;辅助区分号就应该简捷实用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在信息社会中,图书馆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文章从图书馆文献信息采访、加工、利用等角度,论述了信息社会对图书馆的要求,提出了文献采访的全面性、工作的专业化、服务的人性化是图书馆适应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个别中学对图书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有无学历、无论干部工人,还是老弱病残,在不适合其它岗位时,都可以安排到图书馆工作,似乎图书馆就应该成为学校的收容机构.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中学图书馆的工作质量会如何呢?有的图书馆几乎不向学生开馆;有的虽然开馆,但时间极为随意,有一些学校的图书分类、细目、排架工作根本无科学性可言,任意制订自己的标准,有的学校购进微机,却无法投入应用.由于工作人员素质太低一些中学图书馆的图书资料难以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不仅造成资…  相似文献   

11.
李建中 《阴山学刊》2011,(3):110-112
本文讨论了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优点,讨论了数字化科技期刊群的优势。数字化出版的优势在于:缩短了出版周期,降低了出版成本,提高了出版质量,易于进入文献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的优势在于:通过期刊的集群效应加强了期刊的影响力,提高了竞争力,能够吸引更优秀的作者,吸引更优秀的论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外国人名在我国科技期刊中出现的书写和著录不规范问题,对外国人名在10种英文原版期刊中的著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我国对外国人名在出版物中著录的相关规定,归纳出外国人名在科技期刊的(总)目次表、论文署名、正文、著者索引、致谢项和参考文献表中的书写和著录特点及规律。这项研究,将有助于科技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在撰写和编辑科技论文时更好地遵循外国人名在科技期刊中的著录规则。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期刊规范化若干重要问题答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积玉 《河北学刊》2003,23(2):137-144
社会科学期刊编辑编排规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说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论认识层面的问题;二是学术技术层面的问题。前者主要集中在社科期刊与科技期刊、印刷版期刊与电子版期刊、计算机识别与中文编排习惯、社科学报与社科期刊等几个关系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后者主要集中在参考文献及其著录上,少量的也涉及到其他方面。按照新修订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对已有规范进行再修订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大量中文报刊。最初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代表,以宣传宗教,传播教义为目的。至《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办刊宗旨中宗教内容已退居次要地位,传播科学知识成了主要内容。1840年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办刊的活动有了更大的发展,他们继续调整办刊宗旨与方针,不再以宣传宗教,而完全以传播西学为宗旨。而西学也有了扩大,除了科学技术知识,又介绍了大量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知识。传教士们的这一转变有其深刻的社会与历史原因:其一是为了消除中国人的排外心理,协调与中国人的关系;其二仍然是为了迂回地宣传宗教。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学术资源,学术期刊的分级问题受到了科技管理部门、文献信息机构、期刊编辑、科技工作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界定学术期刊的基础上,从学术含量、学术影响力和编辑出版等指标考察影响学术期刊质量的因素,构建学术期刊的分级指标体系;以18种管理学期刊为样本,对学术期刊进行分级实践研究,并得出分级结果,为学校科研管理体制的建立和人事考核制度的完善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通过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数量和是否提供原文以及时差等的统计,对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为中文电子期刊与中文纸质期刊的订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核心期刊”问题是挑动中国大陆学界神经的敏感而沉重的话题。纵观三十年来核心期刊研究历程,研究该问题的论文呈现如下特点:论文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被引频次绝对量呈现递增态势,研究内容从对核心期刊技术指标的研讨逐渐扩展到对其功能运用的探讨。当核心期刊功能泛化,从运用于单纯的选购图书,扩展到作为一种制度来评价期刊、评价学术水平、评价科研成果,进而将其作为期刊编辑水平评估和学术水平评价、科研成果评价的重要标准,甚至逐步演变成唯一的标准后,由于牵涉到利益问题,也就从学术问题逐步演变成公共问题、社会问题,核心期刊的负面效应就日益显现。由于办刊实力、办刊背景、办刊历史不同,期刊存在不同档次是一个不容讳言的客观事实。作为期刊从业者,特别是非核心期刊从业者,唯有抱着敬业务实的态度、冷静恬淡的心情对待这一现象(核心期刊概念本身就意味着期刊分级,意味着金字塔结构,处在塔尖的刊物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刊物只能是塔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哲人把科学是什么与科学应在中国人性命中成为什么的思考结合起来。在这个历程中,科学由外在、超越的普遍性存在方式逐渐成为内在于中国人的基质,并最终被安置进中国人的内在性命中。在冯契的转识成智学说中,科学智慧与境界被理解为最高的智慧与境界之一。这一学说把对科学本质的思考与心性论结合起来,把科学纳入心性之学的架构,淡化科学是什么,强化科学对于中国人意味着什么、能成为什么的维度,开辟了理解科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曹坤明 《云梦学刊》2006,27(5):19-21
"版面费"的变味使某些学术期刊变成纯粹的学术权力和金钱交易的工具,这些所谓的学术期刊置学术性于不顾,以经济利益为导向,成了名副其实的"创收期刊",发表的多是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甚至抄袭剽窃的论文.再加上"非法期刊"、"改装期刊"和"论文发表网(公司、中介)"泛滥成灾,整个学术期刊界亟需整治.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是传播媒体,与学术关系紧密,对于学术承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既是学术成果传播的平台,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媒介。学术期刊编辑是办好学术期刊的关键因素之一,学术期刊的性质,要求其编辑坚守学术理想,具备明确文化传承意识。学术期刊的编辑,在工作中面对的对象是学术成果,往来的主要是学者,期刊编辑的身份介于学术界和传播界。学术期刊要求编辑学者化、有职业理想和稳定正确的“三观”,有助于编辑抵制学术腐败,提高刊物质量。学术期刊编辑在工作中,要保持旺盛工作热情,信仰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克服职业倦怠,坚守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操守,才能不向钱和关系妥协。不盲从、不依附、不恭维,选出真正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才能办出对社会发展有真正推动力的学术期刊。同时,可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建立个人学术圈子等策略,引导个人对科学研究的持续性追求.确保学术理想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