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比较优势原则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中国家以比较优势理论作指导,却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现象,表现出了比较优势理论的不适性。比较优势不等于竞争优势。我们必须突破比较优势的束缚,在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将高新技术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实现由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与荷兰的贸易发展迅速,2010年荷兰已成为中国第十二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但是,中荷之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较低,表明中荷之间的贸易依存度还不高,说明两国贸易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中荷在贸易往来中基本反映了各自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但都有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对对方出口时未能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这也是今后中荷贸易拓展的方向。中荷两国的贸易结构逐渐倾向于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与中荷贸易中转口贸易比重较高有很大关系,也是两国资源禀赋差异和行业内技术差距的体现。中荷应进一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推动两国贸易持续增长,提升两国的贸易规模和水平,提高两国的贸易结合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及贸易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计算了柏拉萨指数,结果显示东盟与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稳步提高,说明两者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越来越高.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表明中国与日韩及东盟国家在贸易上同时存在互补性和竞争性;由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多数集中在资金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所以与日韩的互补性关系更强一些,在一些产品上与东盟国家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的竞争性关系使即将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能获得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互补关系则在推进自由贸易区进程方面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是一套推动科学技术知识在对外贸易部门中有效地循环流转及应用的系统。目前科学技术在我国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作用有限,为了建立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我国应该从企业行为、中介机构、社会氛围等层面构建基于自主创新的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系统,发挥技术创新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作用,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从总量上来说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10年时间里增长了5.32倍.从结构上来说仍然偏重于运输、旅游等传统的服务项目,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项目所占比重较低,但是也正在逐年增长.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仍然处于逆差阶段,但是逆差的金额正在逐年缩小.通过TC、RCA和CA指数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虽然总体上得到改善和提高,但是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没有比较优势.服务贸易的发展关系国家经济增长和国民就业的各个方面,因此借助于世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应着力解决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切实改善教育状况,提高高等生产要紊对服务贸易的供给能力,推进人力资本依托型的服务贸易发展;制定时服务业相应的政策扶植制度,加大对相关产业的信贷优惠和税收倾斜;积极利用外资,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完善现有服务贸易立法,建立规范的法规体系,从法制上保证我国服务贸易得到良好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虽然双边贸易总体水平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但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从总体状况和商品结构两方面分析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俄产业内贸易整体上拥有广阔前景但短期内将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将随时间变化逐步增长. 相似文献
7.
中日机电产品生产分工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零部件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日机电产品零部件贸易发展概况、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类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此揭示中日机电产品生产分工的历史演变规律及最新进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机电产品零部件贸易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其分工格局已经实现了由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的深刻转变。但是,中国在中日生产分工体系中居于价值链末端的地位依然未得到改变。中国政府和企业需采取大力培育规模经济、促进产品差异化、发展对日直接投资及高效整合产业链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中日产业分工的深化,并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9.
李俊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1,(4):1-8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在本文中,作者系统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产业内贸易对国际贸易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就产业内贸易的正面效应而言,自由贸易政策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就产业内贸易的负面效应而言,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对某些国家来说,保护贸易政策仍优于自由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以来,从进出口总量上看,我国农产品贸易量增长快速,其中进口的增长幅度更大,导致贸易差额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逆差;从进出口结构上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较快,进口增长缓慢,土地密集型则进口增长较快,出口增长缓慢,符合比较优势原则;从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来看,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汇率、居民收入、结构性的粮食缺口及关税等.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良性发展,需要加大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产品比较优势;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高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改变农产品贸易的不对称格局以及积极寻找应对缺乏价格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措施. 相似文献
11.
英国早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遇到了困难;同时在与中国发生的贸易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承受着巨额贸易逆差。通过英国与印度;英国与中国;印度与中国在鸦片战争前贸易关系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下,英属印度对华贸易加大,利用原棉和鸦片吸收了中国大量的资金,形成了英、印、中三角贸易,彻底解决了英国在印度和中国进行经济入侵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12.
加强中朝经贸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中朝经贸合作不但具有经济层面的需要,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文章从中朝经济互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地缘政治、东北亚区域安全及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等角度对加强中朝经贸合作的战略意义进行了论证,同时分析了中朝经贸合作的态势、潜力,并提出了推进中朝经贸合作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越南加入WTO,越南对钢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中国是个钢铁生产大国,在中越两国地理位置、价格低、运输成本低等方面具备有利条件,这就为中越两国钢铁贸易提供了发展的可行性。从基于越南、中国钢铁行业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中越钢铁贸易的情况,并指出中越钢铁贸易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1992年以来黑龙江省与韩国的贸易合作进行了客观性的研究。评价了黑龙江省与韩国贸易合作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双方贸易规模小、速度慢的根本原因,在与其他省份的比较中,以国际贸易理论为依据,提出了推进黑龙江省与韩国贸易合作优化升级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5.
核心-外围论对中国的分析--贸易条件-贸易结构-国民经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外围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开放的经济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文章从贸易条件角度,对核心-外围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使用包括净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对我国贸易状况进行了具体分析.贸易结构是贸易条件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贸易结构是依附于生产结构的,经济或生产结构决定了贸易结构的合理程度.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核心-外围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比较优势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依靠产业梯度转移发展西部区域经济在实践上尚存在很大难度,而西部地区传统意义上的资源优势并不必然等于区域比较优势,更不等于市场竞争优势。因此,西部区域经济的出路不是走传统工业化道路,而是要积极加强制度创新、文化思想创新以及人力资本战略,依靠西部特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走“高新科技产业 生态产业”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理论界对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争议已久,产生了各种说法与解释;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必将影响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对外贸易。合适的政策措施有利于解决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与环境之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地域集团化又以新的发展势头正在加速改变着经济全球化格局,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格局,从国际贸易制度,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调整传统的国际贸易秩序和运作模式。东亚地区作为地域集团化相对落后的地区,正在受到地域集团化的冲击和挤压,因此,东亚经济一体化已成了摆在东亚各国面前必须认真思考的战略课题。但是,同西方国家相比,由于东亚地区尚不具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在这种形势下,优先定位国别间的贸易自由化将是东亚各国重要的战略抉择。中国、日本和韩国作为东亚地区三个有影响力的国家,无论是经济发展、文化联系还是地缘政治,都存在长期稳定进行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但由于政治、经济方面的明显差异,以及共同理念上的错位偏离,短期内,中日韩不可能实现制度性的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但可以肯定地说,中日韩最终完成制度性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将为东亚经济的统合或经济一体化构成坚实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