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俄语中起主导作用的语法手段是词形变化,汉语中起主导作用的语法手段却是词序由于汉语的形态变化较少,因此句法关系只能依靠词序和辅助词来表现。在汉语中我们很难按照词的外部形式去断定该词究竟是动词,名词还是形容词。一个词是主语,谓语或是定语要由它在句中的位置来确定。所以说,在汉语中词序是确定句子成份的主要手段。例如:1)用锁锁门。2)用犂犂田。在这两个例句中的第一个“锁”字和“犂”字是名词,第二个“锁”字和“犂”字则是动词。它们的词形并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一在俄语中,全义动词的人称形式加静词第一格,第五格或带及不带前置词的其他间接格,组成一种语法性质和语义内容都比较复杂的谓语。如: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谓语形式,但在传统语法中,对它的认识却很分歧。沙赫马托夫曾把这种谓语和其他类型的合成谓语统称为双重谓语,认为这是两个谓语的组合,并说:名词或形容词如为第一格,可看成谓语(与真正系词连用是主要谓语,与全义动词连用是次要谓语),如为第五格,则从属于动词,既非谓语,也不  相似文献   

3.
一、复合动词能否兼属名词的界限 “X不X?”的框架对于区分一股的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确是很有用的。能填入这一框架的,是动或形,反之,便是名词。可是,凡从动词转成的名动兼类词,由于兼有动词性能,故必能放入这一框架中。因此,这个框架不能鉴别名、动兼类词。“(D[区别词]+M[量])(?)X”的框架只能说明所有名词均能填入X位,但是,其他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曹刿论战》里有这样一句话:“公将鼓之。”意思是:鲁在公将要击鼓进攻敌人。对句中“鼓之”的解释,其说不一。对“鼓”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动词。刘宋川在《古代诗文详解》中说:“鼓,在上古兼作名词和动词,作动词,意思是‘击鼓(进攻)’。”二是活用词。这又有两种情况。①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刘岳松等在《中学古诗文对照注译》中说:“鼓,击鼓,名词用如动词。”②动词的为动用法。黄岳洲在《文言难句例释》中说:“‘鼓’不妨看成动词增加为动用法,‘鼓’是‘为之鼓’,因为战争而鸣鼓。”鼓,…  相似文献   

5.
一、“受事”的界说 1.1 受事同施事一样,属于语义关系范畴中的概念。它一方面是对动词而言的,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事物,离开动词就无所谓受事,另一方面,受事又与施事相对立,实际上两者是在同一个语义范畴中被提出来的一对相对立的既念,两者相互依存(这里的“相互依存”指的是两个概念赖以存在的前提是相同的,不是指在句子中必须同时出现)。 1.2 受事首先应该是名词性的,在这个大前提下,受事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承受了某个动作或事件的后果,它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在某种动作行为导致的事件中它被动地、非自主地存在着。我们可以这佯说,与动词相联系的名词性成分,如果具备了上述特征就是该动词的受事,否则就不是受事。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文言文《柳敬亭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句中的“目”字,《中学古涛文译注》(1987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注为:看,名词活用为动词。在《一般动词,还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读写月报》1992年第9期)一文中却认为是一般动词,而不是词类活用。同一个词,说法不一。其啜因是鉴别的方法不同。到底应该  相似文献   

7.
俄语词由词素——词根、前缀、后缀和词尾等构成。在俄语词类的某些后缀中,是用H还是用HH,情况较为复杂,甚至在同一个词的后缀中,有时用H,有时又用HH。这种情况会给记忆和掌握俄语词汇造成困难。但是,从构词的角度来看,俄语某些词类后缀中的H和HH,除特殊情况外,都有着自身的规律性。现根据构词规律来判剐名词、形容词、形动词和副词后缀中H和HH的方法试如下: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有这样几种特殊的句式,它们由“所”字加动词或“有”字加动词等构成,其共同特点是,此句式中虽然有动词,但所组成的短语在句子中的语法意义却相当于一个名词性质的词,即都有名物化的特点。本文拟就这类句式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0、引言 0·1汉语里的“是”,是个习见广用的词。逻辑学称它为“肯定联项”,修辞学称它为“比喻词”,但在语法学上,对于它的词性,专家们意见纷繁,不一其说。有称系词的,有称判断词的,有称动词的,有称特殊动词的,还有称付词、形容词、代词、连词、语气词的。对于它在句中的作用,有说联系主语和表语的,有说跟它后面的名词构成动宾关系的,有说跟名词谓语构成合成谓语的。此外,还有许多“惯用法”和“活用说”。于是,这个“是”就给兄弟民族学习汉语和汉语翻译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相似文献   

10.
引 言 “到”做为一个词,单独使用是“到达”之意,如:老李昨天到北京。此外,“到”还经常用于某些词之后,如:他说到做到;她早已回到上海了。对于这样使用的“到”,目前有下面几种解释。 一种认为“到”是介词,但一般限于“到”后面的词为时间名词或处所名词。“到”与这些时、处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介宾短语在句中做补语。 另一种解释认为“到”是动词或趋向动词,它用于某一动词之后,充当该动词的补语。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汉语的词序看所谓“倒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重视词序是现代汉语语法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各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语法规则,以此和其他语言互相区别。比如「词类」的多少,各种语言不尽相同:汉语有句末语气词而俄语没有;俄语的「量词」属於名词,汉语的「量词」则已从名词分化出来,即具有和名词互相区别的语法特徵而成为独立的一类。不同的语言的同一词类,其规则也往往不同:俄语动词有身、数,性、时、式、态诸语法范畴,汉语没有;俄语动词的「体」和汉语动词的「体」也根本不同。所以说,各种语言的词应该根据各种语言所特有的一定的规则结合为句子。根据斯大林同志的指示,我们知道,语言的语法构造变化得很慢,但它是不断地在发展变化着的。因此,说到语法构造的变化时不应忘记它的「稳固性」,但说到语法构造的稳固性时也不应忘记它的「逐渐发生变化」。公元前两千年间的殷代的卜辞所表现出来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可以作为斯  相似文献   

12.
当前研究俄语和其他斯拉夫语的动词体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旣要把说明动词体的语法因素和词汇因素加以区别,又要把动词体同所谓“动词的动作方式类别”加以区别。正如捷克语言家伊萨钦科所说的:“如果不是确切而原则性地把动词体和我们称之为‘动词行为进行方式’的东西区别开来,那么,现在要对斯拉夫语的动词进行科学的研究是不可思议的”。长时期来,语法学家们对动词体的语法语义有不同的理解,对动词体是纯语法范畴还是词汇-语法范畴有不同的看法,对动词两个对应体是一个词的两个形式还是两个不同的动词持对立的观点,等等,在语法学说史上,对动词体是“两体论”(完成体和未完成体)还是“多体论”(加上所谓“一次体”、“多次体”以及“分体”等)持不同的见解。为此,当  相似文献   

13.
名词转动词的认知语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名词转动词这种现象作出解释。从认知基础来看,名词转动词实际上是用事物概念来转指关系概念,是一种“概念转喻”。在概念转喻的认知模型中,由于名词转动词必须有事物和动作两个要素,所以它们一般与事件认知框有关。在同一个认知框中,显著度对参照点的选择和目标的确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显著度受语境与主观因素的影响。名词转动词的语境依赖性较高,使用它往往能达到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刍”字是一个名动两属词。“刍”字无论它作名词用时,还是作动词用时,都是一个多义词。一个“刍”字竟能表示好多方面的意义,这是很值得人们特别注意的。“刍”字原是一个动词。许慎《说文解字》说:“刍,刈草也。”  相似文献   

15.
从名词加量词角度分析,汉语中“生命义”名词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生命义”名词一般能带个体量词,但绝对不能带度量词,另外所搭配动词是“自主”动词的典型形式,它的所指是强“个体性”、有较高生命意志的事物。倾向于加个体量词与绝对不能加度量词,已初步成为“生命义”名词的形式“标签”;事物生命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强“个体性”,名词的“生命义”与名词在“空间义”方面的强“个体性”特征相对应,以及与强“自主”的行为性特征相对应;“生命义”、强“个体”义、强“自主”义,是一种跨越了词类层级的、而在语法的释义世界中自成系统的、具有相随性的一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它指的是某些词用於宾语之前,可以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产生某一种行为,或者具有一种性质状态,或者成为某一种事物。古代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等都可以用如使动。 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用如使动以后,就具备了及物动词的性质,都可以带有宾语。使动用法的动词与宾语之间多数是一对一的的关系,即一个动词带有一个宾语。例如: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9,(6):11-12
There引导的句子是一种倒装句,表示事物的存在。在therebe句型中,there为引导词,无明显的词义,动词“be”表示“有”或“存在”的意思,主语(名词)在谓语动词be的后面,谓语be的形式随主语的单复数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在词汇教学中,动词教学占有特殊的地位.无论哪一种语言,词汇教学中无不以动词教学为首位的.这就是说,在词汇教学中必须突出动词教学,掌握好动词的用法,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外语打好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俄语动词的变化、俄语动词的搭配关系等的掌握和运用存在相当的难度.根据多年的俄语教学实践,我认为动词教学要遵循四大原则:1、熟练地掌握动词词形变化;2、明确动词的搭配关系;3、控制大量常用词组;4、熟记典型例句.也就是所谓俄语动词教学口令:词形变化——搭配关系——常用词组——典型例句.  相似文献   

19.
结合英汉对等翻译语料分析英汉语中“走”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和词化程度,发现英汉“走”类动词词化模式都为“走 方式/原因”,英语“走”类动词数量较多,包容的语义丰富,词化程度高,一些表示特殊步态的语义,英语用综合式表达,汉语没有相应的词,用分析式表达。“走”类动词的基本范畴:“walk”和“走”,使用频率都很高,汉语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20.
《英语沙龙》94年第9期刊登了关靖华先生的一篇短文,《你知道taxi与page的动词用法吗?》.文中列举两例说明英语名词动词化(n→v conversion)的情况.其中一例为:“This is pag-ing Mr·J·D·Smith.Please contact the information desk after hearing the paging.”接着,关先生分析道:“倘若按照常规将这里的page理解成‘页’,那么这句话就讲不通了.实际上在美国这个词常被用作动词,它是在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通过广播叫(某人)名字找人时的用词,意思是‘呼叫(某人)’.”不错,在英语中,许多包括page在内的名词都可转作动词.表示人的名词可转作动词,表示物的名词也可转作动词,具体名词可转作动词,抽象名词也可转作动词.然而,由名词转作的动词词义与原名词的词义要么相近,要么略有引申.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