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风水文化凝聚看中国古代哲学、科学、美学的智慧,风水格局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鲜明的美学特质和不可忽视的美学价值。作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风水景观的美学价值值得深入发掘和充分利用。通过对国内外风水美学研究的回顾与瞻望,揭示风水美学的基本内涵、特质和价值,为旅游学界进一步探讨风水文化、开发利用风水文化旅游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旅游美学研究对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诸多旅游美学研究对象论及的是旅游审美 ,而非旅游美学 ,应归属于当代大众审美文化范畴。以美学研究对象为参照 ,旅游美学应合理地理解为主体动态生命美的本体研究。它是生命美学的丰富、扩展和延伸 ,也是生命美学的具体化和深化  相似文献   

3.
蒋孔阳创造论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是:以贯穿始终的历史感为特征的美学思想方法;以开放的体系为特征的美学理论;以重视特点及其根源为特征的比较美学思想。蒋孔阳创造论美学思想的历史功绩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向前推进了一步;抓住当代美学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在精辟的解答中预示出美学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界对于当代美学现状的两种不同评价,反映了美学现代转型路径选择的分歧。这种分歧集中表现为美学是否需要确立研究主题、是否需要成为现代学科和是否需要建构理论体系三个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两种意见在三个问题上的表现和得失,提出了批判传统美学要继承其中的优秀成分,把揭示审美现象发生的机理和规律作为美学的研究主题,把建设美学学科作为研究目标,从基础美学和部门美学两个层面建构美学理论体系,从而完成美学现代转型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农业旅游开发利用的美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旅游是农业生产新的开发领域,包含观光农业旅游和休闲农业旅游两类,具有乡土风情特色鲜明、季节变化、现实生产、文化多样性等美学特点,发展农业旅游可提升城市文化的休闲娱乐品位,开拓都市农业旅游领域,有利于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应加大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长沙市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失误现象目前主要体现在语言翻译失误和语用翻译失误两大方面,而造成这些翻译失误的原因主要有文化因素、专业队伍水平欠缺和标牌制作者粗心大意等。文章结合长沙市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实例,探讨了接受美学理论对旅游公示语翻译实践的启示。作者认为,接受美学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指导作用在于确定了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礼貌性原则、传递源语言文化为中心的原则和保护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美感功能,尤其对文学翻译,不同语言背后的艺术价值和美感功能的转换是其研究必不可少的对象.目前,已有学者把文学翻译与接受美学、比较美学、文艺美学和文化迁移美学这四类美学理论结合做了研究.本文就从这四个视角出发对我国文学翻译美学的发展做一梳理以明其流变,并因翻译的交际性和实践性提出了从交际美学和实践美学这两个新的美学视角研究文学翻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人口美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城邦国家人口规模及其构成的设想,到马克思的“人也要按美的规律采建构”的观点,以及之后出现的各种适度人口理论,都蕴涵着人口美学的思想和原则。事实上,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自古以来,就在不同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优生优育的人口美学实践活动。因而研究人口美学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人口美学理论(包括古代人口美学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口美学思想、各种适度人口理论),二是人口美学实践(主要包括人口优化系统工程、计划生育美学、人口与市场经济的美学分析和预测等)。  相似文献   

9.
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论争是 2 0世纪中国美学界自 5 0~ 60年代美学大讨论和 80年代“美学热”以来出现的又一次重要的理论争鸣。对此次论争的情况和意义的梳理是迫切而必须的。作者首先提出并论述了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理论资源 ,然后选取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两个典型代表——李泽厚和潘知常 ,以他们为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论争情况 ,在历史和逻辑的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了它们由于与世界性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相呼应尚习 ,且向上接续了中国古典人学美学的这一脉传统而成为中国人学美学的两种当代形态 ,并在对话和互补中实现了历史性的汇流的结论。最后 ,作者初步指出了建构当代人学美学学科的可能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学与审美学是两个存在差异的学术范畴,由于西语只有aesthetics一个术语,致使长期以来二者混淆在一起。为了厘清二者的边界,为美学的复兴开辟道路,为美学正名成为当务之急。学界通常所谓的aesthetics("美学")其实是"审美学","美学"应该另有其名。两百年来,美学家为"美学"创造了多个名字,其中以callology最为恰当。但是,真正最为恰切精当的"美学"一词是源自古希腊的philocaly(爱美之学)。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旅游美学疏于对主体动态审美的研究。而通过对影视美学、建筑美学和园林美学的借鉴,可以发现主体动态观赏有三种方式:直线前进式观赏、环绕圆周式观赏和蜿蜒曲折式观赏。这也是主体在动态中审美主客体间的三种视觉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简要论析了桑塔耶纳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他的自然主义哲学主张,对桑塔耶纳有关美的本质(审美价值、美的定义)、审美分析(形式美问题、表现问题)乃至艺术分析等美学基本问题的阐释,本文均作了简要介绍与独到评析.本文认为,作为自然主义的美学家,桑塔耶纳的美学思想体现了西方美学在20世纪前后的某种过渡性.一方面,他仍然注意到美的本质等美学的形而上问题,严肃地讨论美的定义问题,并得出了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他又从自然主义的特定立场出发,大量地、具体地、详尽地、有时是相当芜杂甚至矛盾地阐释了审美与艺术的方方面面的重要问题.他的学术思想,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具体观点对于我们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魏晋时代是美学思想鼎盛的时期。当人们把多数的目光聚焦于《论衡》、《典论》、《文赋》等倍受后世瞩目的著作时,却往往忽略了同处于这一时代的葛洪的代表作品《抱朴子》。从美学鉴赏的角度来说,《抱朴子》是一部非常有影响有价值的美学著作,尤其是《外篇》。葛洪的美学思想上承《淮南子》、《论衡》,下启《文心雕龙》,在魏晋美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他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谈美,二是谈文学作品中的美。这两大部分实质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者对于后者有着指导性的意义,而后者作为具体实践的例子印证了前者。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将这两大方面分别独立论述,并非完全隔离之意。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发生发展既受制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又受制于其自身包含的现代性困境,还受制于西方美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影响。这种状况使得建构一种适合于现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中国美学”变得十分困难。中国传统美学自20世纪初王国维和鲁迅对其进行审美“主体性”的现代奠基以来,一直影响着后世100多年中国美学的发展。王国维和鲁迅对于传统美学的复杂的“批判”态度,虽在西方美学确立话语霸权和马克思主义美学被推为座上宾的情况下得到缓解,却在后现代美学“反现代”、“反传统”的强势入侵下再一次得到张扬。鉴于此,今日中国美学的建设在方向上就不可能还是一种单一的“反传统”或“回归传统”,而要考虑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沿着历史的线索回顾了中国美学在二十世纪这一百年中所走过的五个时期,展现了中国美学由古典美学向近现代美学转变并逐渐建立美学近现代体系的历程,从中总结了中国美学的几个特点。本文对当前中国美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中国美学在崭新的二十一世纪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哲学思潮的影响下 ,美学被极端地狭隘化为对艺术的定义 ,造成美学严重地脱离社会生活和艺术实践。当代西方美学家在摆脱这种狭义美学时不约而同地回到鲍姆嘉通对美学的原初定义 ,将美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广大的感性生活领域 ,甚至将美学扩大为整个哲学的基础。这种广义美学的发展倾向 ,在中国现代美学中以蔡元培最为著名。我们今天回到蔡元培 ,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与西方当代美学家回到鲍姆加通同样的意义。这不仅涉及到对蔡元培美学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定位问题 ,而且可以为今天的美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本质论及其美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俄国形式主义的"纯形式"文学本质论基于康德美学.但这种"纯形式"概念是依据感觉("陌生化"感觉)经验来确定的,因而剥离了康德美学"形式"概念中的主体性意蕴.这说明这种文学本质论的美学基础中还有经验主义美学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论言语审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分析言语审美的动机入手,进一步论述了语用行为中言语动态审美的实现方式以及言语审美的宏观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时期阿拉伯民族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宗教哲学的本体论是其美学观念的逻辑起点。真主安拉是绝对的本体 ,也是美的本原。安拉有目的、有规律地创造万物 ,赋予万物活力和美 ;安拉创造的世界是和谐有序的 ,因而和谐的形式是美的。这种赞赏自然天成之美 ,尊崇自然的生命之美的观念 ,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有天壤之别。同时 ,在对美与丑的判断中 ,不仅突出了形式的因素 ,也融入了伦理道德价值论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