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数据(CHARLS),构建了农村随迁老人城市适应指标体系,考察了社区活动对农村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参加社区活动显著提高了农村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2)参加社区活动有助于农村随迁老人减少负面情绪、提高城市生活能力进而提升其城市适应。(3)对于自身城市适应水平高的农村随迁老人,社区活动有利于其快速提升其城市适应水平,对于城市适应水平低的农村随迁老人,社区活动的提升作用也相对较弱。为此,文章提出政府应充分发挥社区的能动作用,加大对社区的支持与引导,以“社区为中心”组织协调资源、增强社区活动的靶向性,差异化开展社区活动,推进农村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  相似文献   

2.
试图从社区层面研究农村随迁老人的城市融入状况.文章从农村随迁老人融入城市的意愿及其目前的城市融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农村随迁老人融入城市过程中存在着诸如随迁老人对自我城市身份的不认同及社区工作人员对其的态度问题、与社区居民交往内容单一和对社区缺乏情感认同等问题;接着基于现实的融入状况着重分析了制约这一群体融入城市的社区性因素.笔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社区角度建立一种以财政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基础、引导建立农村随迁老人自治组织的促进农村随迁老人融入城市的社区性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工业化、市场化激荡下的后乡土社会情境中,农村养老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并面临养老空间和养老边界的变动。“少子化”和社会流动的现实使得农村老人脱离代际寻求自我保障和社会支持的现象愈加明显,老人“牺牲自我”而维护家庭延续的责任伦理较为突出。同时,家庭结构从复杂化逐步向简单化发展,养老边界呈现出从家庭到自我、家庭到社区、社区到社会的溢出与重置现象。在此背景下,需要将老人的自我养老能力纳入决策分析,关注“老人农业”这一自我养老实践形式,并扭转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各自的研究视角,把纵向时间维度上的农村养老变迁与横向空间维度上的农村养老分化综合起来,形成网络式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4.
大学不断变大,于是有了“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农村”的新就学模式。在广阔的天地里上大学,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5.
段扬 《今日南国》2009,(16):64-65
在北部湾畔的美丽海滨旅游城市北海.有一群特殊的居民--“候鸟老人”。每当寒冷的冬季来临,他们便从遥远的北方“飞”到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的北海,住在他们新筑的“巢”里越冬。我居住的小区里,便有许多这样的“候鸟老人”。近日.一对“候鸟老人”夫妇,向我讲述了他们在北海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片区Z村的实地调研表明,在未知期限的中国城镇化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的“流动”与“留守”将持续非良性地代际循环:青壮年农民在城与乡之间流动,老人和孩子“留守”农村;孩子长大后继续外出打工,而曾经的青壮年则变成老人回到农村;“留守-流动-留守”是每个农民的生命轨迹,且一代代农民重复着相同的生命轨迹。在推力与拉力的作用下青壮年农民“必须”外出打工、农民工“无法”留在城市、老人和孩子“不得不”留守农村,而世代的“必须”“无法”“不得不”直接决定了农民“流动”与“留守”的代际循环。这种代际循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只有统筹城乡发展、健全社会保障政策、完善社会流动机制,才能使农民摆脱非良性代际循环、安居乐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7.
社会关系网络视阈下农村随迁老人城市适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籍老人随子女进入城市生活,形成农村随迁老人这一特殊群体。进入城市后,由于家庭关系变得复杂、社会交往关系不断萎缩、信任关系逐渐减少以及价值关系受到冲击,农村随迁老人难以适应城市生活。从社会关系网络的视角出发,帮助农村随迁老人适应城市生活应充分发挥家庭关系网络的基础作用,扩展社会交往关系网络,重塑社会信任关系网络,调适价值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转型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但因缺乏社会性别敏感性,相对男性而言,农村妇女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农村土地承包制使妇女不得不挑起原本由夫妻两个肩膀分担的责任田和家务劳动,“一孩半”的计划生育政策强化了农村“重男轻女”的传统思维,以政府主导的城市空间高速扩张剥离了农村妇女对土地的维系,把她们推入市场主导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弱化了农村妇女的经济社会利益,使她们成为贫困家庭中的最贫困者。  相似文献   

9.
文仕全 《社区》2010,(24):28-29
最近,成都一家网站通过调查发现,有七成老人“退而不休”,为儿女当起了“贴钱保姆”。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老人角度看,帮儿女带孩子是一种传统习惯,也是替儿女减轻负担的一种方式。从儿女角度看,工作太忙,竞争压力大,保姆不放心,不得不将小孩托付给老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出生性别比一直偏离国际正常水平,这主要是由性别偏好造成的。目前,“重男轻女”的观念在生育意愿中仍比较普遍,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笔者通过对8位农村妇女的访谈,发现农村地区仍存在比较严重的生男偏好;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出发,发现客观的生育场域制约农村生男偏好,主观的生育惯习影响农村生男偏好。  相似文献   

11.
当前,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正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我国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道路还处在探索阶段,通过对江苏省句容市三台阁社区25户居民的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三台阁社区近十年建设中存在着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滞后、失地农民生活成本增加、“空巢”老人生病照顾等问题,反映出了从农村到城市,新型农村社区的成长困惑.要实现从行政村向社区、从农民向居民的平稳过渡,需要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加强就业培训、实行政府筹资兼顾家庭帮扶养老模式.使得新型农村社区走出成长困惑,完成从农村到城市的蝶变.  相似文献   

12.
徐宝康 《小康生活》2005,(12):53-54
不见“炊烟”和“厕所革命” 韩国自古以来就有“农业天下之大本”一说。记者来韩国时间不短,一直想到农村去看看。韩国朋友告诉记者,要采访农村,最好不要到城市郊区,因为城郊的农村已同城市连成一片,城乡一体,根本分不清哪是农村,哪是城市。于是,记者驱车从首都汉城出发,奔向韩国粮食主产区忠清南道的牙山市仙掌面镇竹山里二里村。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问卷》和老年抑郁量表(GDS-15)中文版作为评定工具,探讨中国城乡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抑郁症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2)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差于城市老人,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老人社会结构性资源的匮乏;(3)焦虑水平与经济状况对农村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于城市老人,而健康状况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于城市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于农村老人,且农村老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万瑾 《人生与伴侣》2006,(12):26-29
十年前,一名农村的花季少女,为了实现“城市伊人”的梦想,到上海一老夫妇家当保姆。这对老人本想以找保姆之名为傻儿找个如意媳妇,不想一番波折后,保姆没嫁给傻儿子却嫁给了大自己整整50岁的男主人!十年后,老人的傻儿离奇死亡,年轻继母随即落入法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打工妹甘心嫁给耄耋老人?究竟是什么让她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  相似文献   

15.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一条先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再以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式革命道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 蕴: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的观点,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6.
偏僻、干旱、大风、沙漠、生态环境恶劣,这是多少年来石嘴山这座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城市给大多数人的认识。然而真正走进这座城市的时候,我们才不得不承认对於今日的石嘴山我们了解得实在太少,规划整齐的市区、笔亘宽阔的人道、成荫的绿树、林立的楼群、青青的草坪……一位在广场散步的退休老人对记者说:“现在的石嘴山碓实挺好的,尤其是最近两、三年变化*此人,一们)1前和一个月後合能看出人;司来。”从老人说话的语气以及他所流窕川的感情,记者已经体味到今日丫fde山人对他们所居住的洽座城巾的骄傲与热爱。抓城市建设就是抓…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背景下,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否需要语言服务,尤其是否需要为数量庞大的农村空巢老人提供语言服务,值得研究。从语言服务自身的作用以及空巢老人的现实需求来看,空巢老人语言服务不应被忽视,应该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一部分。面向农村空巢老人,可以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闲聊服务、精神慰藉服务、信息咨询服务、语言技术服务以及语言教育服务等等。农村空巢老人语言服务建设有现实意义,其有助于满足空巢老人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农村公共服务“适老化”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社会疏离给农村留守老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消极影响。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分别从个体、家庭和社区三个层面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疏离进行了社工干预实践。经验发现,“抗逆力”在社会工作中是一个强调联合个体与社会、微观与宏观的概念,可以在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个逻辑层次上,有效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内部保护因子和外部保护因子,提高农村留守老人抗逆力。在干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疏离的过程中,应该秉承“社区为本”的理念,避免问题化取向,坚持优势取向、系统性介入、持续互动,以及理论与实践并重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思想形成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龙堂 《南都学坛》2002,22(2):31-36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仍然坚持以大城市中心,“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思想还未形成。长沙撤围前的“立三路线”时期,毛泽东仍未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从长沙撤围开始,毛泽东真正实现了以大城市为中心到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转变,“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思想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从城市延伸到农村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必须发展到一定程度,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条件基本成熟,应明确近期目标、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根据其发展的历史进程,着力推进“广覆盖”目标、“社会化”进程、“多元化”格局、“混合型”管理和“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