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丹 《东西南北》2008,(6):48-48
美丽的东西一定跟自己的修炼有关。我不久前听说自己入选了一个"最美五十人"的评选。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以什么标准选出来的。我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被人家称赞过漂亮,现在不懂为什么就糊里糊涂地进入了这样一个评选。当时我开玩笑说,他们一定是把我跟孔子、庄子放在一起比的时候,觉得我是美女。后来我就觉得,如果一个女人要永远保持美丽,那你要选择一个比你老2000多年的参照物,你就可以永远美丽、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2.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就离婚了,我离开了妈妈,和爸爸一起生活。后来,爸爸又重新组织了家庭,继母带来了一个比我小1岁的弟弟。因为继母是外地人,找工作很困难,所以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爸爸一个人身上。爸爸脾气暴躁,又有酗酒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见过许多书房,绝对没有见过比贾平凹书房更奇特更“另类”的。我们进门的时候,恍惚是进了一个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2008,(15):42-42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就离婚了,我离开了妈妈,和爸爸一起生活。后来,爸爸又重新组织了家庭,继母带来了一个比我小1岁的弟弟。因为继母是外地人,找工作很困难,所以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爸爸一个人身上。爸爸脾气暴躁,又有酗酒的习惯。2002年,他因为喝酒过量,在与别人发生争执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被迫奸诈     
我本来是一个善良且诚实的人。这不是自诩,因为我的言行在认识我的人中是颇有口碑的。但是如今我却发现自己的形象与熟人心目中我的形象不般配了,比如诚恳待人的美德就渐渐被奸诈所代替,这种德性尤其表现在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时候。其实先前的我却并非如此。记得几年前刚从大学毕业分配进单位的时候,由于工资很低,又无奖金,全部收入仅一百多元,因而生活中的我是相当节俭的,衣食住行部精打细算,唯恐青黄不接。从贫困的农村中考出来,虽然在都市里度过了几年的求学生涯,分到单位里成了一名端铁饭碗的国家干部,但身上的土气却并未褪掉几分,这一点仅从穿着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换一身好一点的“包装”,我总是节饮缩食,一分一厘地积攒着钱,以实现“旧  相似文献   

6.
《社会》杂志1986年第2期刊登了坚毅的文章《谈东方式的妒忌》,将妒忌分为“东方式的妒忌”和“西方式的妒忌”两种,在分述了两种妒忌特征之后,大谈“东方式妒忌”的害处,相比之下,给人的感觉就是“西方式妒忌”比“东方式妒忌”好。读后,笔者不敢轻易苟同。《辞海》上说,嫉妒就是妒忌。妒忌是一种不健康的道德情感,是无知的畸形儿。黑格尔说过,“嫉妒便是平庸的情调对卓越的反感”。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唾弃这种恶劣品质。妒忌并无国度之别,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其意都相同。可是坚毅在其文中说什么“‘西方式的妒忌’的主要特征是你好,我比你还要好’”,此意即,西方人妒忌别人的成功,并不是打击、压制他,而是怎样赶超他;而“东方式的妒忌”的特点却是“我行,可不能让你和我一样行”;“我行,可不能让你比我更行”;“我不行,也要让你不行”。此意即,东方人看到别人的成功就眼红起来,不是想凭自己的努力赶超他,而是想压制他。言下之意,似乎西方的月亮比东方圆。此论颇为新鲜,目前在我国很有市场。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7.
妒忌心理,似乎是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所谓“东方式的妒忌”是相对于“西方式的妒忌”而言的。“西方式的妒忌”的主要特征是“你好,我比你还要好”,而“东方式的妒忌”呢,就不同了。“东方式的妒忌”主要表现为:向下拉平、不许齐平型,其特点表现为“我行,可不能让你和我一样行”。不准超越型,其特点是“我行,可不能让你比我更  相似文献   

8.
谈“引比”     
引比,是大家陌生而熟悉的一种辞格。说“陌生”,是因为这个概念闻所未闻;说“熟悉”,是因为这种修辞现象随处可见,并为很多专家学者论述过。一、引比的定义在叙述一个事物的时候,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常引进一个或几个另外的事物,用于帮助说  相似文献   

9.
林子 《社会工作》2009,(1):57-58
邢妍涛老师,来自山东威海的一名优秀教师。来甘肃古浪支教的时候,她带着自己11岁的儿子彤彤。邢老师很漂亮,在我们当中年龄较长,所以在后来支教的活动中,其他支教志愿者都习惯性的叫她“邢妈”。我的理解是,其一,“邢妈”有着那种娴熟的母性;其二,因为在支教活动中,她负责我们的伙食,这也使得志愿者们饿了的时候就习惯性喊,“妈,我饿了!”  相似文献   

10.
《东西南北》2011,(6):69-69
写本《姥姥语录》是姥姥生前我俩就说定了的。 记得第一次跟姥姥说这事的时候,她那个只剩下一颗牙的嘴笑得都流出了哈喇子:“人家毛主席说的话才能叫语录,我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婆子说的些没用的话还敢叫语录,那不叫人笑掉大牙?”躺在姥姥床上的我也笑翻了。  相似文献   

11.
我读书的时候正好碰到文 革,所以整个求学时期读读停停,一直到18岁才初中毕业,毕业后我到师范学校读了两年,20岁我就开始到小学教书了。我是经人介绍认识我的前夫的,交往一年多以后我们就结婚了。1976年,我的大女儿出世了,在我们老家“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还很重,我生了女儿心里总觉不甘心,觉得家里没有男孩子总好象缺点什么似的,于是书也不教了,找了一个地方躲起来,准备生到儿子为止。78年,我的二女儿出生了,到80年,我的儿子才出生,因为想生儿子的关系,工作耽误了将近4年,再加上不服从计划…  相似文献   

12.
笑话     
小明告诉妈妈:“今天客人采家里玩的时候.哥哥放了一枚图钉在客人的椅子上,被我看到了。”妈妈说:“那你是怎么做的呢?”小明说:“我一直站在旁边看着,等客人准备要坐下来的时候.我把椅子从他后面拿走了。”  相似文献   

13.
消逝的钟声     
站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我记事早的一个标记,是斯大林的死。有一天父亲把一个黑色镜框挂在墙上,奶奶抱着我走近看,说:斯大林死了。镜框中是一个陌生的老头儿,突出的特点是胡子都集中在上唇。在奶奶的琢州口音中,“斯”读三声。我想,既如此还有什么好说,这个“大林”当然是死的呀?  相似文献   

14.
典狱官的妻     
小崔 《东西南北》2009,(1):38-38
1921年,刘易斯·劳斯成为了森森监狱的典狱官。在那个时代,没有哪个监狱比得过森森监狱的严苛。但是当20年后,劳斯典狱官退休的时候,该监狱已经成为一个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公共机构。人们把荣誉归于劳斯,但他说:“我把这归功于我了不起的妻子,凯瑟琳,她就埋葬在监狱的墙外。”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半放半不放影响了我的进一步成功。 我们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公司,我没有把搜狐做到最大主要归结于客观原因。成功有偶然性,需要运气,比如李彦宏就比我幸运。我融资的时候,互联网在美国刚刚爆发,没有人相信可以在中国做互联网。1996年去美国融资,人们凭着对中国很盲目的兴趣扔了一些钱。  相似文献   

16.
王皎  李菁 《东西南北》2013,(17):58-60
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上,易中天从幕后走到台前,在巨大空间的挤压下,他看起来个头甚至比女主持还小。他特意理短了头发,特意不穿前几年在百家讲坛上那种标志性的唐装。衬衫,西裤,皮鞋。总之。他是“新青年”。有女学生站起来提问,“我想问易老先生一个问题。”他马上打断,“我看起来有那么老吗?”他接着发挥.“东方人总是以老为尊,如果我是西方人,凭你这句我就可以拂袖而去。连战参加台湾的综艺节目,主持人问应该怎么称呼他,连战说,就叫我战哥吧。”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前,我和妻同在工厂当工人,俩人的月薪加到一起才82.7元。工作的沉重和生活的困窘常使妻发出感叹:“唉,什么时候,你一月能给咱挣200块钱,我就不上班了!”十年前的一天,妻惊喜又神秘地告诉我:“从现在起,咱家的存款已经够一个整数,1000元!”可怜的妻!我知道,为攒这1000元钱,她是怎样精打细算,又是怎样刻薄自己啊!那么,现在我们家有多少钱呢?俩人的工薪每月逾千元,我写稿子也能挣些钱,坦白地讲,我们已跨入“万  相似文献   

18.
梧笙 《今日辽宁》2004,(2):12-15
全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一个花絮引人注目。在胡锦涛总书记参加的辽宁代表团讨论会上,农民代表王守彬直来直去:“本来,我还想给总书记一点启示,我一听,总书记比我知道的还‘老鼻子’了,我就不说了”。“老鼻子”是东北方言,意  相似文献   

19.
自从天文学家们“规则”一天为二十四小时以来,我们一直遵守着这个“规范”。在社会学调查的问卷表中,经常会出现这么一个调查项目:把您一天的时间使用情况填入下表。但被调查者往往会向调查者说:“同志,我算下来用了二十六小时”。调查说:“你确切地计算一下,一天怎么会有二十六个小时呢?”于是调查者便东拆西减,算出了二十四小时来。调查者此举实出无奈,因不按照一天二十四小时这个统一的“指标”、“规范”进行调查、统计,就会使调查遇到更大的麻烦。然而一天确实可能会有二十六个小时。比如:看电视的时候织毛衣。那么这段时间算看电视呢,还是算织毛衣的时间呢?又比如:在吃饭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戎华 《东西南北》2009,(5):33-33
有个朋友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她的先生偶然去菜市场买鱼,在讨价还价的时候,被卖鱼人抢白:“你的夫人总在我这买鱼,她从来不问价,她是我的老客户,我都是给她最新鲜的鱼,最便宜的价格。”她的先生很疑惑:“你怎么知道我的夫人是谁?”卖鱼人说:“她每次付钱,打开钱包,我就会看到你的照片,看过多少次了,我认识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