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夫 《社区》2011,(8):10-10
汉语本就以精炼见长,善用者往往能言简意赅,其造诣深者又尤喜用“一字诀”来表达,惜墨如金,却内容丰富,只着一字,又尽得风流。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的用墨也是有讲究的。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但在表现某些无光泽的物如墨蝴蝶、黑丝绒等,最好用松烟。中国画的墨,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锭,我们在选择墨锭时,就要看它的墨色。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红黄及白色的为最劣。磨墨时要用清水,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浓稠为止。用墨要现用现磨,磨好了而时间放得太久,称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但也有画家喜用宿墨作画,那只是个别的。我们现在有…  相似文献   

3.
有人曾形象地用“风头”“猪肚”“豹尾”来形容作文开头、主体、结尾三者之间的关系。“猪肚”和“豹尾”分别是说文章的内容要丰富充实,结尾要简洁有力。而“风头”则指文章的开头要精巧别致.隽永丰富,先声夺人,感染力强.既要做到形式上的短小精悍又要力求内容上的言简意赅。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也如此。那么考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好作文的开头,赢得得分点呢?下面介绍几种特殊的开头方式.  相似文献   

4.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清代袁枚云:“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朱自清说:“作文就是以文字作画。”老舍先生也曾说:“文笔如放风筝,要飞起来,不可爬伏在地上。”概而言之,“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高尔基语)。我们知道,一段精美的文字,如一杯香醇可口的咖啡,像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叫人颊齿留香,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加工过程 ,是学生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 ,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 ,从学习写作来说 ,是一个人开始形成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 ,抓好这个形成阶段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说 :“学生练习作文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小语《大纲》中也指出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说 ,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善于…  相似文献   

6.
同志们送来的会议纪要和提出的几个问题已经看到了。准备分三个问题谈:作文,学作文和教作文。我这里用“作文”而不用“写作”这个说法,为什么?“写作”一般指文学创作这一方面,是作文已没问题了,再提高一步。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怎样把文章写好,主要不在于创作。所以用作文两个字来代替。  相似文献   

7.
这里展示的是两篇同一题目的作文,我们不妨比较着来读。两文共同的优点是,中心都很明确,内容也很切题。但读过之后,却让人感到,“文一”比“文二”要生动得多,感人得多。为什么会如此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首先,从立意和选材上看,文一的选材新颖、独到,文二却是一般化;文一的立意新奇、深刻,文二却显得陈旧、俗套。其次,从内容上看,文一注重具体描  相似文献   

8.
留给明天     
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时常遇到“既”与“即”混用的情况。造成混用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两个字的音、形都较为相近;二是不理解它们的意思及其含义。要想解决混用这个问题,必须弄清这两个字各自所表达的意思。“既”表示动作完成,引申为“已经”“完了”等。可组成“既然”“既是”等词语,一般用在句子的上半句,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诸能力的训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0.
本次作文大赛的13题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从本次作文要求来看,作文题目空出来的前半部分已被限定只能填写国名或国家联盟的名称,也就是“你”所指代的内容,是“我”所要倾诉的对象。文章写作重点就在“想”和“说”字上面,为什么“想”,“说”什么?这就是文章构思的重点,构思时要想清楚几个关键问题:“你”确认为哪个国家或国家联盟?为什么想对你说?既然想要说,肯定有一种情感和观点要交流,是什么样的情感和观点?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否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家长担忧.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一些基础知识题,而不愿作文,这种状况确实令人担忧。鉴于此,《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笔者认为要提高中高年级的习作水平,最终要从低年级的“写话”抓起。  相似文献   

12.
有人将中考作文比作“螺蛳壳里做道场”,我觉得这个比喻很确切。“螺蛳壳”言其小,“做道场“言其大。要在五六百字的短小篇幅里反映丰富多彩的内容,达到“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境界,以期获得阅卷教师的青睐,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和考生深入思考作文的角度问题:切入点要小,“小中见大”,我认为最理想的效果是“展示个性,折射时代风采”。  相似文献   

13.
航向标在你的生活中,一定发生过让你后悔的、能够从中接受教训的事,请以此为内容来写本次作文。指指点点情感一定要真实,只有真情实感才最动人。注意叙事的条理要清楚,重点突出。只有写活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才能使作文精彩生动,一定要在人物刻画上多下功夫,用墨要少  相似文献   

14.
烟台地区方言中的被动句,比普通话要复杂一些,差异性也比较突出。现将调查所得择要说明如下。 一、在普通话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通常用“被”字,口语里更多的是用“叫”字、“让”字。这类句子中的“被”“叫”“让”都可以带宾语,也都可以不带宾语.在烟台地区方言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一般不用“被”字,也不用“让”字,而用“叫”字。且“叫”之后要带“施事”作宾语。例如:  相似文献   

15.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炊,一要米(材料),二要巧(技术),有了这两样才能做出好吃的饭来。写文章也是这样。一要内容,二要有技巧,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学生的作文也是这样吗?也是。作文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书面语言的训练,跟一般写文章不完全一样,可这类问题没有什么不同。学生拿起笔来,同样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这里着重谈谈写什么——学生作文内容是从哪里来的。常常听老师说:“学生作文内容贫乏。”常常听学生说:“作文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16.
开怀一笑     
《阅读与作文》2011,(6):48-48
最短的作文 这天,老师要同学们晚上在家里看一集的少年电视剧后,写观后感。小明没有看电视剧,第二天,他写了一篇两字的作文:“停电!”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革命以前,高考语文是以作文为主要内容,而且都是命题作文。粉碎“四人帮”恢复招生考试后,有同志认为高考作文沿袭旧法,会使押题之风日盛,且评分标准也难掌握。于是,命题作文就被“缩写”、“改写”等取而代之。一九七八年要求考生把一千七八百字的论说文《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缩写成五六百字的短文;一九七九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高考采用话题作文,这种命题旨在检验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话题作文一般由“话题材料”、“提示语”、“注意点”三部分组成,仔细分析,话题作文的注意点都很明确。例如,2004年高考作文天津试卷,在注意事项中列出六点:1、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之内。试题所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笔者把这六个注意点归纳为“三自”“两不”“一必须”。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讨厌作文,害怕作文,已成为小学生普遍的心理状态。他们提起笔来,总感到无话可说,心中一片茫然。即使挖空心思写出来的习作也是内容空洞,缺少灵性。久而久之,他们一碰到作文就“望而却步”,感觉“作文”两个字是那样“高高在上”,“高不可攀”。追其原因,是学生缺少广泛地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再加上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导致了目前学生畏惧作文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曲笔 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意的写法.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事件或论点,预作提示或暗示,以便前后呼应的写法.简笔 指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的写法.繁笔 写作时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力求细腻生动的一种写作手法.工笔 原为国画中的一种画法.指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借用为文章笔法,则指作家擅长细节刻画,体物传情,很有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