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庚常  彭彦  孙奎立 《西北人口》2008,29(1):65-67,71
借鉴西方典型社会分层指标体系,结合老年人口的社会、经济、身体特性,和我国社会实际状况,采用多种社会分层指标,既按收入财富分层。也按地位身份分层,还按性别年龄和自理能力分层,将我国老年人口划分为:老干部阶层、老年知识分子阶层、老年工人阶层、老年农民阶层、老年妇女阶层和需长期照料老人阶层。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老年人口社会分层研究对于更好的关注老年人口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中国现在约有350万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身体健康、愿意为社会继续作贡献的离退休老年知识分子。为进一步发挥这部分老龄群体的余热作用,全国老龄委、教育部和科技部等联合于2003年启动老年知识分子援助西部大开发的  相似文献   

3.
苏萍  张娜艳 《西北人口》2007,28(2):48-50
近年来,知识分子“过劳死”现象屡见媒体,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效应。知识分子“过劳死”现象的产生有其生理、心理、社会性根源,但笔者认为,“过劳死”现象更深层次的是社会文化价值方面的原因。本文试从中国文化的“官本位”思想入手,探索知识分子“过劳死”之根源。  相似文献   

4.
社会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以往学者大多从供给侧或界面障碍的角度进行研究,在此从需求侧角度关注社会养老服务利用的规律性.文章基于“生物人—经济人—社会人”的多元人性假设理论提出研究思路和假设,并使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1568位具有社会养老服务利用行为的老年人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生理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对其社会养老服务利用具有显著影响,社会养老服务利用呈现出“亲知识分子”、“亲中高收入群体”和“亲社会资本”的倾向;城乡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农村老年入主由其生理属性驱动,城市老年人则主由其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驱动.  相似文献   

5.
我国老年人口的价值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的价值体现是指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对老年人价值的承认及对其生活、工作等提供的条件。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十分必要。我国老人参与社会发展的途径是多元的,其中市镇低龄老年白领人口从事第三产业比重很大。  相似文献   

6.
老年安全: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远 《人口学刊》2002,(3):48-53
老年安全是老龄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老年安全是对老年经济、医疗、思想、权益等保障的整体性表述 ,也是对老年群体社会价值与功能的深层次研究。老年安全理论阐释了老年安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具体体现为老年安全对社会稳定、老年产业、老年人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实现老年安全的重要步骤是完善多维的养老助老保障系统和促进老年群体的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的价值及其价值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口研究>编辑部,1999).老年型社会的到来,不仅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于我们社会生活的伦理观念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老年人的伦理观念的问题(徐奕春,1999).当人生发展到老年期的时候,人的体力减退了,健康下降了、经济能力和社会关系都逐渐减弱,于是,很多人都得出"老年无用"的结论.老龄社会背景下的老年人口的价值如何实现?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础上,对老年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作一简要的分析,以期从伦理的角度为研究老龄社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龄政策思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穆光宗 《人口研究》2002,26(1):43-48
老年需求和老年价值是触及老龄问题“根须处”的两个基本问题。针对“六个老有”的政策目标框架 ,构建了老年需求结构的理论假说 ,认为在老年人的需求结构中 ,存在着五类十三种需求 ,即生存需求 ,感情需求 ,发展需求 ,价值需求和归宿需求。强调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发展性需求和价值性需求 ,这些需求的满足是 2 1世纪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满足老年需求 ,促进老年发展”有可能成为未来长寿社会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女性老年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老年人口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女性老年人口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利用五普数据,详细分析了中国女性年人口的基本状况,包括:人口特征、社会特征和经济特征等,并与四普时的相关状况进行对比,指出了我国女性老年人口的基本现状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雨潼 《人口学刊》2022,44(1):99-112
近年来,中国老年流动人口规模逐年增大,作为流动人口中的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他们的社会融入问题不仅关系自身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也关系区域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本文选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17万流动人口样本中筛选出6049份有效样本,从社会融入的意愿、客观社会融入程度和主观社会融入程度三个方面对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现状进行分析,并实证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我国绝大多数的老年流动人口对于现居住地具有强烈的社会融入意愿,社会融入意愿高于流动人口总体;老年流动人口的客观社会融入程度较低,明显低于流动人口总体;老年流动人口感受到的本地人排斥程度小于流动人口总体。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存在主客观差异,主观社会融入程度较高且高于流动人口总体。鼓励和引导老年流动人口多与人来往,尤其是多与同乡以外的人来往,引导本地居民以更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老年流动人口,有效提高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流入地政府部门应将老年流动人口相关问题纳入区域整体规划,分层次、分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与方案。相应职能部门应重视老年流动人口,打破区域壁垒、实现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各项服务对接,将老年流动人口纳入社区服务对象范畴。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中年高级知识分子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及北京市所属企事业单位共计2500名中年高级知识分子以及505名普通人群的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亚健康状态在中年高级知识分子与普通人群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而得出中年高级知识分子并不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的结论.同时对造成中年高级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年高级知识分子的亚健康状态主要是由于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过大,缺乏体育锻炼,以及与不能落实体检制度和休假制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生力军,关于中年高级知识分子“过劳死”的提法成为报纸、互联网络的热门话题,其健康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利用“北京市中年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于其健康自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试图用因子分析与模糊评价方法对于健康状况给以综合评价,以期了解中年高级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希望能为进一步制定、改善和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X Wang 《人口研究》1984,(5):40-43
The situation regarding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over age 60 is reviewed. From 1953 to 1980 the aged population doubled in size, with the population in urban areas growing at a faster rate than in rural areas. The author notes that declining birth and mortality rates and longer life expectancy will cause the absolute number of the aged to increase. For China, each percentage point increase in the aged means an increase of 10 million aged people. As the ratio of the aged to the rest of the society becomes increasingly larger, China will become an aged society. Tables on age distribution and life expectancy are included.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学再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贵廷  韩鹏 《人口学刊》2007,2(6):23-26
人口学所界定的老年人口和人口老龄化不利于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学再审视,我们发现人口老龄化并不一定可怕。从经济老年人的标准出发,改革现行的以日历年龄为唯一标准的退休制度,实行灵活的退休制度,并采取加快发展老年科学教育事业、加大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力度、合理开发老年人才资源等措施,延长老年人转变为经济老年人的时间间隔,发挥老年人口在生产中的作用,是可以缓解并防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冲击。  相似文献   

15.
家庭养老方式选择的性别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选择从子、从女的养老方式受很多因素制约 ,调查证明 ,老人在养老问题上更依赖儿子 ,虽然最关心的是女儿。因为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方式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既有物质的 ,又有精神的和文化的 ,不同性别的子女带给老人的满足感也是不同的。在今后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 ,已不可能进行养老的性别选择 ,建设新的养老文化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西家庭养老的比较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家庭养老蕴涵的家庭养老模式与家庭养老方式两层涵义出发,深入地比较中西方在家庭养老模式与方式上的异同。并就目前我国家庭养老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了两种新理念下的家庭养老方式,即分居型的家庭养老与以家庭为依托的居家型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基数之大,高龄人口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目前的养老形势严峻,国家各个方面都在积极应对,探索有效的养老模式。如南京市鼓楼区自2003年底实施的“居家养老服务网”,已被证明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和推广价值。然而在强调这种“社会养老家庭化服务”的模式同时,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探索多渠道的养老模式,从而适应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老年人口负担问题应该从经济和社会含义的深层次上去分析。本文运用莫迪格里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和机会成本等有关的经济学理论和概念,对老年人口负担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别从老年人口的经济和生活负担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老年人口负担是客观的、一定的,无论是经济负担还是生活负担都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含义,而经济是基础性、决定性的含义。提出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我国老年人口负担问题的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Mobilities》2013,8(1):33-52
Abstract

Eastern European cities have been going through complex transformations in the wake of the revolutionary year 1989. Their restructuring has been marked by an abrupt transition from the centralized economy and totalitarianism of the communist period to the free market economy of new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under pressures for region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The article looks at how City Hall texts (available in print and in digitalized form on the City Hall website) draw upon a historically rooted discourse of regional multiculturalism, constantly rearticulating it with EU neoliberal discourse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competitiveness,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and interregional cooperation. The texts are thus seen as part of an ongoing strategy employed by the local authorities to rescale the city of Timi?oara, the capital of the Banat region (near the western border of the country), as an emerging multicultural regional centre and a pole of mobility. This process is taking place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recontextualization of the region’s historic identity in academic texts produced by local (mostly) intellectuals, who are concerned with a reassessment of the concepts of ‘Central Europe’ and interculturalism in the postcommunist context.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分析讨论了我国 2 1世纪上半叶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 (一 )高速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速增长———从目前的 7%增加到 2 0 5 0年的 2 3%左右。 (二 )高龄 :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比例以大约等于 65岁及以上老人增长速度的两倍超高速增长。 (三 )老人数量大 :本世纪中叶我国 65岁及以上老人将超过 3 3亿 ,80岁及以上老人将超过 1亿。 (四 )老年抚养比大 :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将等于目前的 3~ 4倍。 (五 )地区差异大 :由于人口迁移的影响 ,我国农村老人比例将高于城镇 ,相当一部分欠发达省区的老人比例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还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充分发扬家庭养老优良传统、老年照料政策应适当向女性老人倾斜等方面阐述了对策性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