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滑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Z4)
以唱腔音乐的发展为线索 ,以唱腔的合流为标准 ,京剧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可以划分为孕育、确立、成熟三个时期。在三个时期中 ,涌现了“前三杰”、“后三杰”、“梨园三杰”、“四大名旦”等一大批对京剧艺术形式确立、发展 ,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演员 ,以及对唱腔音乐进行充分改造的京剧音乐艺术家 相似文献
2.
第一部分在唱腔音乐方面,通过典型唱段音乐的分析,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京剧唱腔音乐的设计要突破传统程式化的模式,坚持唱腔音乐紧密配合戏剧情节的展开和塑造人物形象为基础。第二部分在幕间音乐和对话音乐方面,要紧密配合剧情和戏剧情节,使幕间音乐和对话音乐成为京剧整体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吸收和借鉴京剧现代戏的音乐创作经验是京剧音乐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京剧舞台必将呈现出传统京剧、现代京剧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4.
5.
黄昕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104-106
京剧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审美素养,高校应该通过开设京剧艺术课、成立大学生京剧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京剧活动等多种途径,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田同旭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5):30-35
十六国北朝时期,西域各民族部乐进入中原,与中原传统音乐相杂融合,产生了八十四调,为古代戏曲宫调音乐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艺术基础;金元时期,传入中原的胡乐蕃曲,则对古代戏曲独特的音乐风格的形成,发生直接影响。十六国北朝与金元两代,都是古代各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古代戏曲音乐的形成,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8.
陈晶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60-67
程式是京剧前辈艺人所累积的智识成果,是京剧音乐表现形式和技巧展示的规范,是京剧音乐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京剧在音乐结构、声乐艺术、器乐艺术等方面都具有程式化特征。京剧作为板式变化体的主要代表,将戏曲中诸多的艺术肌理内化为有机的整体,兼具曲牌联套体的结构特征,其音乐体制是一种板腔—曲牌混合体;京剧以韵体的唱腔与散体的念白共同构建了高度凝练的、散韵相间的声乐艺术体式;京剧伴奏乐队与唱腔、表演彼唱此和、相辅相成,在共性中寻求个性,在规定中表达自由。京剧音乐的程式化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约定俗成的规范,是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京剧音乐的程式性并不是简单地将其框定于某种普遍的、一般的经验主义法则之中,而是在根植传统的基础上,依据剧情的需要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展开创造性的、灵活性的二度表演创作。进入新时代,应深化相关理论研究,激活京剧传统文化质地,在唱腔、音乐创作、伴奏乐器、乐队伴奏等方面进行革新,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9.
对美国和日本动画音乐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发现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音乐与精致唯美的画面完美融合是其影视动画迅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我国传统动画音乐的辉煌成就和目前动画音乐发展过度模仿、缺乏民族特色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动画音乐民族化发展的具体策略和设想,主要体现在汲取民乐之精华、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多元化发展几方面,为新时期中国影视动画音乐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而促进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胡胜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4):67-70
《龙凤呈祥》是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传统剧目。它的流行一方面得益于名著的经典效应,体现了《三国演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它的走俏,凸现了中国古典戏曲某些最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贺希格图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6):99-100
歌剧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它融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及美术于一体,把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至善尽美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成为在本质上区别于其它舞台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是现在各国通用的音乐作品的简称。 相似文献
12.
赵玲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1):71-74
京剧唱腔与关声唱法无论在声音的运用、呼吸的支持、共鸣的搭配上都具有许多共性,但又各具特色。京剧唱腔多依据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行当,选择不同的声区、共鸣等,强调人物的个性化。美声唱法则追求声音的上下连贯与统一,追求共鸣腔体的整体运用与比例搭配。 相似文献
13.
湘西花(花灯戏)傩(傩戏)音乐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晓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1):13-15
花灯、傩戏是湘西地方戏剧重要组成部分,花灯、傩戏中的音乐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花灯、傩戏及其音乐形式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为中国戏剧艺术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从南戏到正字戏、白字戏——潮州戏剧形成轨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南戏在潮汕的活动已蔚然可观。宣德时期的南戏《金钗记》已"错用乡音",到嘉靖年间的《荔镜记》已变异为用闽南方音演唱的潮泉腔,万历年的《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高航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4):40-42
韵白,就是用中州韵语音念的说白。在昆剧和京剧界难度最大。通过对昆剧和京剧韵白声调及变化规律的比较,发现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笔者认为这与京剧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沈雷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8-121
昆曲是戏曲史上的活化石,流传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它那婉转细腻的音乐风格在传统戏曲中独树一帜。昆曲音乐风格的形成,除了和当地的人文、地理、历史等因素有关,还和它的伴奏乐器有关。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曲笛,其音色醇厚优雅,和昆曲的音乐风格十分贴近。曲笛为昆曲伴奏的时候,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优势。它们之间相得益彰的融合,使得各自都加强了自身的艺术生命力。在着重梳理传统曲笛在昆曲音乐中的表现后,分析了曲笛的调式音阶、演奏技巧和音色特点,从而进一步总结了曲笛在昆曲中的运用,说明昆曲音乐与曲笛的密切合作是长期艺术实践的双向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房默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3):154-16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中心.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构成了众多复杂文化现象.其中,大上海京剧作为最成功的文化娱乐产业成为艺海弄潮儿的同时却又与时代思潮若即若离,成了革命旁观者,是众多复杂文化现象中突出的一个.这种独特的文化生态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它既与上海的城市开放、经济发展有极大关系,也与京剧艺术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构成了一个审美壁垒有关,时代思潮、消费市场、艺术形式既使它走上繁荣,也有效地阻止了它被革命风潮所改造,正是在这种文化生态下,这一艺术国粹比较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18.
周传家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61-66
我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授予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北京从明万历年间便成为昆曲艺术的重镇和中心之一,在宫廷和民间出现了持久的广泛流播、大红大紫的局面.其后虽然屡遭磨难,仍爝火不息,成为昆曲艺术的重要流派. 相似文献
19.
杨曦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9):60-62
"白沙细乐"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一种民族传统音乐,目前,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白沙细乐"作为在中国西南地区乃至中国音乐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一个代表性乐种,它不仅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音乐史料研究价值,而且其艺术风格的形成与特点对面向21世纪的现实社会中的传统艺术的发展而言也具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再论京剧改革的田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6):95-99
本文作者曾经提出20世纪中国京剧改革的三大模式(即梅兰芳模式、田汉模式、延安模式)的理论。这篇文章进一步强调了田汉模式与另外两大模式的区别(为文化还是为政治?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并结合新时期以来的戏曲实践,强调了田汉模式所具有的现代精神对当前京剧现状的重要意义,强烈呼吁现代京剧的新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