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辛丽 《社区》2009,(27):53-54
李乔山是四川省宜宾市某社区居民,是社区里出了名的老实人,可他有个人人皆知的“毛病”——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犹犹豫豫,家人和同事经常因一些小事和他起急,家人教也教了,骂也骂了,但李乔山就是改不了这犹豫不决的“毛病”。两个星期前,宜宾某高校心理学吴老师到李乔山所在社区去义务做心理咨询,在家人的催促下,李乔山才到吴老师处进行咨询。这一问不要紧,吴老师认为李乔山属于心理学上的病态犹豫不决症。犹豫不决还是病?怎么治?  相似文献   

2.
金立鹏 《社区》2005,(12):34-35
他曾经是杭州武林街道派出所被投诉次数最多的民警。他所做的许多被人称为是“狗拿耗子”之事。有人恨他,骂他,也有人为他鸣不平、甚至落泪,然而他所管辖的社区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2005年4月以来,居民对他的投诉竟然也成了“零”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8,(5)
有一位法官在宣判了一个杀人犯死刑后,走到这个囚犯面前,对他说":请问,你还有什么话对你的家人说吗?""你去死吧,你这个伪君子、混蛋,你对我的裁决不公正!"囚犯狠狠地把法官骂了一通。  相似文献   

4.
你为什么要娶她儿子读小学三年级,有一天又因数学屡教不会,被他个性急躁的妈妈痛骂。爸爸在书房外,听到儿子被骂得很惨,心想儿子出来后要安慰一下他。儿子被骂完,垮着一张脸出了书房,为了了解他被痛骂后的感受,爸爸问儿子“被妈妈骂,你有什么感觉?”儿子用哀怨的眼神说:“你为什么要娶她!”  相似文献   

5.
正前段时间,跟随公司的刘师傅去他的老家广西百色市靖西县,刘师傅是土生土长的壮家人,他的家住在大山中,望着散落在大山中的村落,我笑着对他说:"这里真是个世外桃源!"壮家人是热情好客的,刚到他家,他的家人就迎出来,递烟泡茶,杀鸡宰羊,好不热闹。刘师傅也是好几个月没  相似文献   

6.
李莉莉 《社区》2012,(13):37
每天都有很多社区居民到社区来开证明信,几乎成了居委会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居民服务是社区工作者的义务,开证明也不例外,可居民让社区开具证明信的内容却是多种多样,着实让人头疼。有要求证明其婚姻情况的;有要求证明是原配夫妻的;有要求证明幼儿园收据或住院收据丢失的;有因家人的死亡证明丢失了,让社区证明某位居民是什么时候死亡的;有的是律师领着当事人来社区,让社区证明辖区内某居民"户在人不在"的;甚至还有一位居民被另一居民碰伤了,也要让  相似文献   

7.
上面是谈把第一、第二方面归结于第四方面的种种情形,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对于第五方面的有关分析。第五方面的若干问题也具有他属性。譬如贾宝玉喜欢吃女孩子嘴唇上的胭脂,这是哪一种脾性?第二十一回,湘云为宝玉梳洗,他顺手拈了胭脂,意欲往口边送,结果被湘云打落,并骂道:“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晚才改过”。再如第二十四回,宝玉猴上身去涎皮赖脸要吃鸳鸯嘴上的胭脂。第二十三回,金钏儿逗等着见贾政的宝玉,问他吃不吃她才  相似文献   

8.
晓雪 《社区》2012,(13):5
近日,一位朋友带着孩子去社区门诊打疫苗,回来后他大倒苦水,社区门诊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太差劲了,孩子一哭对方就十分不耐烦,最令他难以接受的是,有时孩子打完针问一下注意事项,工作人员索性阴着脸不说话。其实,类似的事情笔者也常遇到,因为家人有病常年卧床,经常需要社区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上门给打吊瓶、抽血化验等,而工作人员的态度时常令人不满,常常要跑好几趟才能把护士请来。  相似文献   

9.
杨荣 《社区》2012,(22):36-36
【案例】社区里最近出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小燕子流落街头了!居民们纷纷给居委会打电话询问是怎么回事。小燕子是一个轻度智障的孩子,小的时候被家人遗弃,社区里的吴大妈好心收养了这个孩子,悉心照料,小燕子才顺利地长大了。可是,前些年,吴大妈的老伴去世后,吴大妈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几个月前也去世了。吴大妈的儿子继承了父母在社区的这套房子口他认为,父母已经把小燕子抚养成人,让她接受了教育。  相似文献   

10.
老牛的思想     
公鸡见老牛一大把年纪还每天都起早摸黑地工作,就劝告他说:"牛大叔,主人经常打你骂你,可你还是累死累活地替他干活,这也太划不来了。不如这样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7,(18)
我国东部地区的社区教育业已经历了"社区支援学校"、"学校回报社区"和"社区与学校双向服务"三个发展阶段,相比之下,西部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水平还较低。当前我国正值西部文化由资源开发向精神弘扬转变的阶段,社区教  相似文献   

12.
谦逊的长者     
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在《女儿的故事》里诙谐幽默地记录了这样一段场景。在他教育女儿时,他的妈妈由于心疼孙女,挺身而出,指责他:"你敢训我孙女。我就训你。"而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他的祖母,亦即他女儿的曾祖母也拄着拐杖在一旁帮腔:"侬骂我孙囡,我就要骂侬。"这个片段折射出中国四世同堂、儿孙绕膝的大家庭生活中,出现的隔代教育的尴尬境地:为了"管"孙辈,长辈一代压一代,威信扫尽,颜面丢尽,伤了和气不说,结果在孙辈心目中留下了阴影。据调查,在家庭冲突中,祖辈与子女两代人之间,因对后代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社区教育专职教师是指在社区教育机构、街道(乡镇)及相关部门主要从事社区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和专职教学人员。其专业化是指社区教育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不断的乃至终身的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名优秀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合乎要求的"社区教育者"的过程。"国家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正确把握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的关系.社区建设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新起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微观的社区建设是宏观的和谐社会构建的切入点和抓手.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结合,将有力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既是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社区建设的重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区服务、社区就业、社区保障、社区学院等充分体现了民生"五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社区自组织机制自社区产生后就存在了,工业化、城市化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社区自组织机制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过程.在"全能政府"失败与"万能市场"失灵并存的背景下,社区自组织机制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社区自组织机制的发育对转型时期中国的社区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社区整舍机制由以"他组织"为主导向以"自组织"为基础的转变,不仅是社区内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6.
范晓璐 《社区》2013,(2):48
这位被居民们称为"健康守护神"的老同志叫叶如陵,他和雷锋是同龄人。31年前,他克服了一切困难坚持在西藏工作,把整个青春献给了西藏的百万翻身农奴和医疗卫生事业。2000年10月,他又怀揣着"老西藏精神"退休回到了北京,回到了自己居住的社区——朝阳区香河园街道西坝河西里社区。看到北京各大医院里像他这样的医生有很多,而社区里较少,叶如陵下定决心,要留在社区,做一个社区志愿者和社区保健  相似文献   

17.
余玮 《新天地》2011,(4):17-18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笔者遇到了全国政协特邀委员陈光标。陈光标也许不是中国首富,但却是行善最高调的一个。他曾宣布"裸捐",也曾在2011年春节前夕募捐1.27亿,再演"钱墙秀"……面对种种议论,陈光标更爱谈起的是家人对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韩敏  周明华 《社区》2011,(11):44
我在社区岗位上工作已经7年多了,我深深地感悟到,进百家门、听百家言、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是对一名合格的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但是,也正因为我全身心地投入社区工作,对家人唯有满怀歉疚。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为居民服务是  相似文献   

19.
发展即自由     
当经济学家森小时候在花园内玩耍时,一个贫穷的穆斯林打零工者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这个浑身是血的男人说,他被这个多半是印度教徒的社区里的暴徒用刀砍伤了。当时只有10岁的森给他拿来水,森的父亲赶紧把他送往医院。这人在死前说,他妻子曾警告他别进入敌对社区,但因为家人没有吃的,他必须接受能找到的任何工作。森说:“这一经历是令我震惊的,他的经济‘不自由’的不利结果证明是死亡。”  相似文献   

20.
南妮 《可乐》2008,(12):60-60
剪头发时,理发店店长说:"一会儿我要去见师傅了。"口气欢快而虔诚。这个店长身材魁梧,人近五十,还有师傅?他说他的师傅住在山上,教他武功,也教他做人的道理,他一年要去见师傅几次。晚上聚餐时,友人动辄感慨自己的师傅如何如何、师弟如何如何。他身手不凡,拳脚了得,我知道他也是从小拜了师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