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学校,经常可以看到批评学生的通告,经常可以听到从教多年的教师发出“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而面对苦口婆心的老师、满脸无奈的家长,受训的学生却依然是满不在乎、无动于衷。这类学生由于他们学习表现差,得不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赞许,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班级里的“特殊分子”,自惭形秽,自暴自弃,散漫无纪律。这些学生让教师看了头痛,让家长见了伤心。  相似文献   

2.
易惠荣 《新天地》2011,(7):99-99
职业教育和普高教育一样,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面对职业教育的现状,如何使中职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掌握一技之长,成为合格的中职、高职人才,是我们职校老师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职校学生由于“先天营养不足”,更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真情”和“爱心”。教师要用自己的爱走近学生;以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同时合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团体辅导技术。使他们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社会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3.
对于高年级的中职学校学生来说,毕业前的分流往往预示着他们对未来人生道路的一种选择:是先挤高考独木桥去升学呢?还是先抢占职场一席之地去就业?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把宝押在升学上,似乎选择就业就是学力不够的代名词。我认为,对于一所中职学校来说,要生存、  相似文献   

4.
《成才与就业》2009,(21):63-64
“知识学校”公司是瑞典领先的独立学校运营商,学生在“知识学校”里将自主设定自己的成绩目标和日程安排,甚至自行决定课时的长短。 “知识学校”的学生需要为自己设立—个长期的学习目标。在开学之初,学生和家长、教师—起共同制定毕业时要达到的学习和成绩目标。  相似文献   

5.
以608名中职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于肖楠编制的心理韧性量表,包括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3个维度,考察了中职学校教师心理韧性的现实情况。研究发现,中职学校教师整体心理韧性水平中等以上,男性教师心理韧性水平高于女性教师;20~29岁、30~39岁、40~49岁教师均显著低于50岁以上的教师;初级职称教师在坚韧性方面显著低于无职称教师、在力量性和整体心理韧性水平上显著低于高级职称教师;教龄小于3年的教师在力量性水平上显著低于15年以上教师。本文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方面探讨提升中职学校教师心理韧性的意见策略。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对学生、家长和社会无疑是重大利好,但对教师、学校与政府而言,教师综合素养的挑战和工作与生活的矛盾、学校的组织管理与软硬环境创造、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都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也是名副其实的“增负”“提效”工程。  相似文献   

7.
李松林 《新天地》2011,(9):152-152
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是以失败者的心态接受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恐惧、自卑和逆反的心理特征。这种心态总是如影随形般地跟随着他们,使我们的职业教育事倍功半。中职学校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中职生“失败者的心态”,用信心铺路,为今后的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8.
邝雨 《百色学院学报》2006,19(6):128-130
礼仪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职学生由于生源素质下降等原因,礼仪素养也较低,很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礼仪素养,以便为将来就业和发展等方面打下较好的基础。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通过开设礼仪相关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家长参与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减轻学生负担” ,国家三令五申 ;“素质教育” ,大家都说非搞不可。但是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减下来。其原因有三 :一是考分与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的利益密切相关 ,二是分数在教育评价中的权重过大 ,三是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中的组织者、领导者,不光要以科学、规范的制度去管理和约束每一个学生,更要求我们对学生倾注更多的情感和付出更多的“爱”。从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天开始,我就担任班主任工作。面对那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我清醒地意识到,我是他们的领导,是他们的“头儿”,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与我有直接的关系,我的责任是重大的。但我做一名让学生、家长、学校满意的班主任教师的信念是坚定的。要实现这一信念就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基石,健全的道德人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从道德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五个构成要素对道德人格形成所产生的作用角度来看,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包括五个方面:深化道德认知是起点,培育道德情感是条件,磨练道德意志是关键,建立道德信念是保证,形成道德习惯是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道德建设也应该突出道德实践的地位。道德建设中的道德应该是道德情感、道德思想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体。其中,道德情感是基础,是一种感性认识;道德思想是与道德相关的理性认识;道德实践是体现。同样,道德评价也应该基于对于道德实践的评价,不应该只纠结于对于道德情感和道德思想的揣摩。  相似文献   

13.
道德赏罚作为社会道德调控的一种特殊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促成社会道德自由,即实现社会道德秩序与个体内在道德品质的有机统一。所以,道德赏罚的内在本质必然通过两方面的功能表现出来:一是社会功能,即道德违规的防范功能、道德权威的维护功能、道德风尚的倡扬功能、道德价值的导向功能及社会公正的保障功能等;二是个体功能,即道德行为的强制功能、道德认识的推动功能、道德情感的培养功能、道德信念的维护功能及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等。  相似文献   

14.
论新时期的公仆道德和百姓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仆道德和百姓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的两个不同层次。公仆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主导道德,它直接影响着民德民风,也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败的关键。人民群众的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现以德治国的基础。百姓道德不但包括社会公德,也包括个人私德。在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区分公仆道德和百姓道德两个层次,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一种伦理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伦理学视角下,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成员共同的道德心理、道德情感、道德品格、民族意识为基础,通过对本民族伦理价值的弘扬、保护、批判、反思以及对民族精神、民族道德的塑造,以实现民族平等、民族独立、民族统一、民族自决、民族富强的道德理想的一种社会思潮。爱国主义作为道德范畴,是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实践的统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道德意识,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四种因素构成的。爱国主义作为道德关系,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爱国主义作为道德实践,体现在道德评价和道德修养活动中。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辨析二者之异同有助于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道德惩罚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制裁手段,对于规约和范导道德行为体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惩罚实现的前提是被惩罚的对象应该具有意志自由,只有意志自由的道德主体才能承担道德责任;社会舆论在社会中的强大影响力使其成为道德惩罚实现的基本手段;道德自觉促使惩罚的主体行使道德权利同时促使惩罚的客体承担相应的道德义务,因此道德自觉是道德惩罚实现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道德需要是个人品德养成的心理内驱力,个人品德培养应从道德需要入手。然而现实社会中,遵从道德的代价过高而违反道德的代价低;遵守道德的行为没有得到必要的补偿;道德要求起点层次过高导致了个人道德需要不足。营造厚道重德的道德环境;构建低重心、多层次自下而上稳步提升的道德规范体系;道德教育回归生活是激发道德需要、促进个人品德培养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8.
道德适应是一种道德流动的过程,其逻辑起点是我们对新的道德环境的需要与价值认同,是他者世界与道德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道德适应的逻辑可能主要是从道德适应的形式之维与实质规定两方面加以展开,道德适应的形式主要细分为道德传播与道德涵化;道德适应的逻辑衍化以融合和分离的状态显现,最终分化为道德认同、道德学习、道德实践、道德内化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德性善是伦理学中的主要道德范畴 ,也是人们道德生活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对德性善的认识与实践 ,决定了人们道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道德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从道德关系重释角度研究科技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加强科技道德建设,促进科技时代道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就必须重释道德关系。重释道德关系的前提是转换道德价值观,给自然界及其他对象物赋予道德价值;重释道德关系的内核是拓展道德关系的主体,把自然和操作对象纳入道德关系主体的范围;最后,要加强评价方式的可操作性并注重评价的社会历史性,通过完善道德评价方式给道德关系的重释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