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处在探索和发展之中.在多元复合、利益碰撞的社会特型中,"人治"模式逐渐向"法治"模式过渡.借鉴传统中国民间社会治理的思想资源、制度资源并赋予当代农村发展的最新经验和理论成果,是建设既符合民主政治发展,又符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
争论中的中国模式:内涵、特点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像数年前对"北京共识"的争论一样,国内外学术界对当前的"中国模式"的研讨也是众说纷纭、歧见纷呈.中国模式既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应对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否定中国模式的存在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而主张"慎用"则是"惧外"的表现.实际上,中国在过去30年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外交各方面都创造性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体制.这种体制概括起来就是中国模式.当然,中国模式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产物,切不可将它视为无所不包的大杂烩,而中国模式的意义也只能在特定的时空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十分热烈.讨论中始终充塞着相左之音,对是否存在"中国模式"问题,论者们见仁见智.其实,如果撇开某些政治或意识形态的考t和隐忧,无论是从美国学者乔舒亚·库珀·雷默最初提出"北京共识"的主要内容来看,还是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积累的一些相对稳定的做法和经验来看,说中国的发展业已形成某种模式即"中国模式",都是未尝不可、无可厚非的.本文从三个方面考察了"中国模式"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温州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公民社会研究自始保持着对陷入"现代化框架"的警惕."良性互动说"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学者反思和超越西方公民社会研究范式的努力,但它更接近于一种理想模式,现实解释力不足.建立在范例研究基础之上的法团主义、自主与镶嵌、分类控制等理论同样存在局限性.浙江温州商会的发展表明,中国公民社会已经形成一种"温州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有借助于民间传统和民营经济自发生长,在地方政府支持和培育下快速发展,兼具自主性与依附性,与政府结成了稳定的合作互动关系.中国公民社会发展中存在一种"温州模式"表明,温州经验具有某种特殊性,同时也具有一些可推广的成分;它还表明,经由这一模式,中国公民社会研究有可能超越现有争论,形成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模式的生成发展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历史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的建构之"本",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模式"因何建构"的问题;从现实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的成功之"道",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模式"为何成功"的问题;从未来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的发展之"脉",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模式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服务的问题上,中国古代政治模式的二重性是一个既被忽视又值得关注的方面.该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民为邦本的执政理念;一种向社会开放的选官任官制度;一种忧国忧民的执政文化;一套管官治吏的监察制度.在帝王家天下的历史条件下,其政治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其中包含的合理因素是值得借鉴的.这些符合中国国情的优秀文化元素经过批判继承可以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模式"概念的系统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中国特色模式、社会主义模式、发展模式是"中国模式"的三重内涵;"中国模式"就是道路、经验、理论的有机统一,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模式"的三层外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生成发展的根本机制,是"中国模式"的成功之"道"."中国模式"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之路.中国发展的模式和道路选择越来越成为世界性话题,国际社会有人担心中国崛起会威胁别人,担心中国崛起是否会重复德国、日本在二战前,苏联在冷战中走过的崛起又失败的老路.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鼓噪下,"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这势必构成中国继续发展的阻力.本文拟就对"中国威胁论"的根源进行分析,以求对"中国威胁论"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力图证明,邓小平理论实质上是对中国现代化诸多观念世纪争论的当代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与总结."西方现代化理论"固有轻视中国国情的"西方中心论"缺陷;"苏联模式"包含着遮蔽本国发展实际的空想成份;"儒家资本主义"有夸大传统文化的现代功能的"文化决定论"倾向;而"民主社会主义"是"可爱而不可行"的"第三条道路".邓小平理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终于摆脱了以往各种现代性"权力话语"或"理想模式"的抽象化示范与误导,从而回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地平之上.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模式的崛起,不仅挑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经验,而且引起全球的极大关注.然而中国模式也面临着问题与挑战,尚待成熟.其关键在于如何使纵向民主与现代社会中坚力量--中产阶层的发育、发展相互适应、相辅相成.当下中国中产阶层发展已出现"亚健康"状况,高校问题丛生、中介组织腐败日益严重、"体制内阶层"腐败泛滥等,已成为社会秩序"亚稳定"的动因.同时,中产阶层作为社会舞台中矛盾与冲突的主角,如果没有执政党与政府正确的引导、扶持与培育,没有健全的制度生态环境,其社会功能将呈现负面作用.为此,执政党与政府必须采用"制度优先"模式,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扶持社会团体与组织,发挥其作用;建设制度化渠道,促进中产阶层政治参与以及构建"一元主导,多元共生"的社会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