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燕 《学术交流》2006,1(5):61-64
目前,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不完全、生产要素泛化、分配的具体衡量标准不确定、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模糊、分配制度缺位以及缺乏合理实现分配的市场环境。因此,要通过提高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构建各种生产要素合理参与分配的制度环境、营造合理实现分配的市场环境等,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雷宏振 《唐都学刊》2000,16(1):47-49
从市场经济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作了内涵上的解析.认为,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实践只是对这一理论的时代性应用,而远远未能包含该理论的本质内容.从市场经济的视角看,按劳分配理论本身就体现着达到最优化分配的市场原则.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这一原则的分配方法,必然要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来进行.通过对马克思以后的经济学家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思想的分析,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张敏  王婉玲 《唐都学刊》2000,16(3):77-80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分配模式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射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依据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颉乃琴  贺珊 《社科纵横》2006,21(2):47-48
文章认为劳动价值理论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按生产分配实质上是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以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践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资本短缺,劳动过剩的特殊历史阶段,使得在分配中物的要素无限扩大,人的要素受到排挤;这样生产要素中物的要素所有者或掌控者存在着资本强势的超额分配,而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份额却大大缩减。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物的要素扩大化已经带来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并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当前,在政策上迫切需要调整物的要素被扩大的现实,强化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达到分配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水莲 《唐都学刊》2003,19(4):48-50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它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相悖.在实践上,它与我国当前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相适应,是由非劳动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决定的,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时,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确处理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分配中提倡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之间的关系,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7.
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两种分配方式的机理与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冒佩华 《学术交流》2003,3(3):78-82
从理论上讲 ,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的结果势必导致收入差距的存在。由于实行两种分配方式而形成的收入差距不仅是合理的 ,而且是公平的 ,因而能够调动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经济效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浅析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按生产要素分配于秋华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按生产要素分配”做为新的提法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学术界也对此议论颇多,众说纷纭。本文仅就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依据,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公平分配的关系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能够澄清某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依靠要素的买卖交易、要素的租借交易和要素的投资交易三种形式,其中要素的投资交易形式更能体现效率和公平的要求,更现实可取。作为组织者借以控制所需具体生产要素的手段,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只是间接性参与生产,严格讲,这种概念上的资本不是生产要素,而是一种分配手段,这种分配手段能加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与要素的生产物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起着类似于生产要素的作用。利用等价原理公式,即工资/利润率,可科学准确地核定人力资本,使人力与物力一样完全以资本形态进入生产,可以使生产中各要素所有者获得平等地位,变劳资对立关系为人与人的和谐互助关系,在生产效率提高的基础上,使资本最终完成从分配手段向生产要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过去在分配方式的选择上,我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原封不动地照搬马恩的产品经济型按劳分配模式,并把它作为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而极力排斥按资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社会主义实践在历经挫折而抛弃产品经济模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之后,资本等生产要素必然要参与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要结合起来。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纯粹形态的按劳分配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进行重大的创新。一、重新确定按劳分配主体马克思明确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  相似文献   

11.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依据的是马克思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而形成的。然而,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还有待改革与完善,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尚未有效实现;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调节功能没有得到正常发挥。为此,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实行劳动力产权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税收制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分配公平和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任太增 《学术交流》2005,3(12):76-80
对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权衡体现了人们的分配观念,分配观念上的变化体现在收入分配方式的变化中,与分配方式的变化相一致,我国的收入分配观念经历了如下变迁过程违背按劳分配原则的公平优先→按劳分配原则下的公平优先→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下的兼顾效率和公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下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要素贡献分配下的初次分配体现效率,再分配体现公平.  相似文献   

13.
分配问题始终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它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是经济发展最重要、最深厚的动力源。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并处理好这个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既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遵循的分配原则,也第一次把按生产要素分配写进了党的纲领性文件。本文就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问题作些浅探。一、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市场机制的一致性从经济运行机制来看,可以说,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4.
风电作为最为安全可靠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不消耗燃料,不污染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黑龙江省依托资源优势,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大力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有利于风力发电新能源的发展,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态经济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应用波特钻石模型对黑龙江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关联和辅助产业、机会和政府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黑龙江省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由社会或集体按照人们提供的劳动质量和数量分配消费资料。其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服务中投入的比例大小和贡献大小给与相应的报酬,即劳动力、土地...  相似文献   

16.
陈小玲 《探求》2001,(1):51-51,54
近年来 ,我国先后制订了一系列加快公有中小企业改革的政策 ,鼓励小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放开搞活 ,采取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出售、转让、兼并、托管、抵押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转制。许多原国有小企业在转制后都实施了职工全员持股的产权改革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企业的分配关系 ,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按劳分配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一按劳分配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符合社会大生产发展的趋势 ,具有客观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是各类生产要素所有者构成的经济组织 ,是要素所有者之间产权交易的有…  相似文献   

17.
王刚 《学习与探索》2001,23(3):72-76
劳动的复杂存在,知识的增长,服务活动层出不穷的展现和扩大,已使劳动从一元走向多元.无产阶级剥夺剥夺者的任务实现之后资本已与劳动从对立走向合作,这是现代经济的一大特征.劳动收入积累形成价值,是劳动价值论的继续.要素分配论不是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只是在肯定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对其他生产要素给予了肯定.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和自然界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劳动形成的资本收入将超过劳动收入无产者成为有产者,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是劳动从必然向自由的跨越.  相似文献   

18.
谈谈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国分配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前,我们在理论上把按劳分配作为唯一的分配原则,反对一切非按劳分配的方式。为什么会把一切非投劳分配的方式排斥在外呢?这和我们对马克思理论的教条式理解、不完整理解、甚至误解有关。按照(资本论)的分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新创造的价值,即社会总产品价值中扣除补偿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之后的…  相似文献   

19.
分配正义对于建设和谐社会非常重要.本文考察在经济虚拟化形势下分配正义所发生的变化.在实体经济中,分配正义包括两个方面,即按生产要素初次分配和政府根据正义原则进行再分配.在虚拟经济中,分配正义这两个方面的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首先从历史角度考察二十世纪以来实体经济中分配正义观的流变,以厘清当代分配正义观的两个方面的内容.然后阐明当代经济虚拟化的趋势及其对分配正义的影响.最后从分配正义出发提出政府对虚拟经济进行监管和调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佐旗  朱正国 《探求》2000,(3):18-20,26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推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4个基本环节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生产不再是简单的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按国家的指令计划而生产,交换不再是简单的产品交换,消费也不再是原来平均的、同一层次的积蓄型消费,生产、交换、消费及其所对应的理论都在蓬勃发展。分配则从名义上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平均主义的计划分配方式转变到现在的接提供的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市场方式。其理论经历了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到现在的按劳动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转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按劳分配的比重似乎越来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