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族婚礼仪式是土族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民族精神的总体反映;是研究该民族文化形态和审美心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该民族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歌词是构成土族婚礼曲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表现手法独特,具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和民族特点;其内容丰富,引经据典、包罗万象,涉及历史、人物、典故、天文、地理、气象等各方面。涵盖了土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堪称土族人民的"百科全书"。本文通过修辞手法、唱词的韵律、歌词的结构特点、歌词的美学特征等四个方面对土族婚礼曲的歌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揭示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我省民和县官亭地区土族的民间文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作一粗略介绍。 一、内容丰富的婚礼歌 在当地,把婚礼歌叫做“道”,“道拉”是唱歌的意思。通常演唱的开头一句总是“一道拉呀道尼者”,译成汉语是“把  相似文献   

3.
土族是一个爱歌善舞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极其独特的"花儿"这一艺术品种。"花儿"凝聚着土族的文化精神,体现了土族人民的精神美、文化美、生活美、行为美的崇高境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花园中的一束绚丽之花。  相似文献   

4.
<正> 土族文化,是这一民族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又由于土族在形成过程中曾与汉、藏、蒙古等民族相融合,土族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因而,土族文化在以本民族为主体和内核的基础上,又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成份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 从现存的有关资料及诸种文化现象看,土族除了包罗万象、异彩纷呈的农耕文化之外,还有大量的畜牧业文化遗存。 土族早期曾崇拜自然现象,饮酒前先用无名指蘸酒向天空弹溅三次,对天以示敬畏。互助土族人家在款待客人时,在煮熟的方块肉上插上一把五寸刀子,在酒壶上系一撮羊毛,也是牧业生活遗俗.民间还流行长诗《合尼》,演唱羊的来历和生长习性及  相似文献   

5.
土族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特征,并且随着土族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本文借鉴文化人类学理论,从土族的聚居地——河湟谷地入手,多维度探讨并诠释土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能够持续不断地传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正是土族聚居地具有的自然地理生态条件的多样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环境的包容性和民族的迁徙、贸易的繁荣等因素促进了土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论土族“纳顿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族是青海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人口约 2 0万左右 ,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地区。由于土族受周边各民族尤其是汉藏文化影响较深 ,其宗教信仰为佛教、萨满教、道教 ,也不细分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 ,常在同一场合请不同的宗教人员进行佛事活动。在建筑、节日、生活习俗上也表现出博采众长以丰富自身的特色。笔者所做“纳顿”节调查所在地是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土族聚居区五大堡三川 ,即官亭 (上川 )、中川、峡口 (下川 )。此地区位于黄河北岸 ,地势北高南低 ,四周环山 ,海拔在 176 0— 185 0米 ,是省内海…  相似文献   

7.
土族是青海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积累了丰厚的音乐文化遗产,其中包涵丰富多彩的土族民歌。这些民歌内容丰富,体裁与形式多样,曲调委婉古朴、辽阔悠远,其鲜明的音乐特色和审美风格体现出土族独特的文化内蕴,是我国民间音乐宝库中的一枝艳丽花朵。本文在已有土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互助方言区的音乐文化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的社区参与旅游成功案例研究明显匮乏,本文选取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青海互助小庄村为研究对象,从游客感知视角,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游客对互助土族小庄村参与的旅游感知。结果显示:游客总体感知均值较高;多数游客感知指标其期望值与现实值差距较小。通过深入剖析后发现小庄社区参与旅游模式与其它社区比较有以下特点:首先是政府主导下的参与;其次是村委会组织下的社区参与更具有集体性;再者小庄村的社区参与具有土族民俗文化特色;最后优良的区位条件为土族社区参与旅游提供了稳定的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9.
河湟汉族婚礼歌是随同每个婚礼仪式的出现而出现的仪式歌,其内容与相对应的仪式紧密相关,由于仪式不尽相同,因而婚礼歌内容各异。就其功能而言,它在展演场域中所传递出的各种信息都带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婚礼程序的控制和连缀功能,对婚庆气氛的调节和渲染功能,以及对所有婚礼在场者的道德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青海土司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体制。明清时期青海地区的土族、撒拉族中也实行了土司制度。本文从土族、撒拉族所处的历史背景、民族属性、地理环境条件、生产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土司产生的原因。认为土司制度是明清中央政权在这一地区实行的符合民族特点的地方行政体制,对稳定边疆地区的局势、调和民族关系、维护明清的封建统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