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后劲增长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尤其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集中表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四川县域实际来看,增加农民收入主要应从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和扩大农民收入渠道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张莹平 《统计与社会》2006,(1):29-30,28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陕西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标志着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县域经济就是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能够协调农业与各业之间的关系,统一各部门之间的力量,兼顾县、乡、村三个层次,提高统筹、协调、组织、服务的职能。解决农民的收入比较低、农业的效益比较低、农村缺乏稳定坚实的发展基础等“三农”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县域经济的发展,从而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有力地  相似文献   

4.
熊桉 《统计与决策》2006,(3):116-118
一、县域经济弱是制约湖北“三农”问题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湖北县域经济实力不强、财政困难,工业化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层次低成为制约全省“三农”问题的重要因素。1.县域经济不强、财力有限,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在湖北省内比较,县域经济较弱。2004年,全省76个县(市、区),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5.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是缩小陕西与发达地区差距、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六大以来,陕西省省委、省政府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积极引导扶持全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呈现出现加快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但是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比,陕西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全国连续多年的县域发展评价中陕西不仅无缘百强县,甚至进入200强的县也很少。  相似文献   

6.
一、湖北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是人力资本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旗帜鲜明的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发展县域经济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概念,是一个县(市)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总量的总和。县域经济已日益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体。当省会城市和大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放慢日渐饱和时,县域经济的地位就凸显出来。东部沿海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已经成为省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主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农村现代化的主战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里,四川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生产加快发展,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尤其是“十强县”领先优势明显,“类区先进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然而,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较突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位置,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这一思路,突破了“三农”问题的传统观念,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重大决断,是现阶段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和思维方式的创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必须彻底突破“三农”问题的传统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束缚,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跳出农民抓农民。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杜会财富分化的加大,如何关心和保护弱势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更引起了中国高层的重视。农民是弱势群体,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关心农民,就应该让农民老有所养。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青海统计》2004,(7):27-28
农牧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是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三大目标。在我州,农牧民增收问题不仅仅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还关系到全州整个国民经济能否良好运行。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扩大农牧区需求,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州农牧区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支撑农牧区经济  相似文献   

11.
《山东统计》2010,(4):16-18
近年来,寿光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市为目标,把统筹城乡作为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形成了城乡联动发展的新机制,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2.
一、县域金融支持“三农”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一)资金需求膨胀与供给约束矛盾成为制约“三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从资金需求主体看,随着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性进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水平持续提高,原有农户、农村经济组  相似文献   

13.
正如亿万农民所盼,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姓“农”。伴随着迎接虎年的钟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发出的第7个聚焦 “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表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再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只有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才能使经济丰十会稳定发展获得坚实支撑的明确信号。冬天的脚步渐行渐远.一号文件像春风一样,温暖着亿万农民的心。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早在古时候就有了"郡县治,天下安"的说法.在当前新时期,发展县域经济更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没有县域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要“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域实力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央、自治区等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一、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方法县域发展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个方面,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前县域科学发展中,处在第一位并且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全省农牧民素质教育现状看与收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的关键,而农民素质教育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牧民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对推动整个农牧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村经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是“三农”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远远落后于政府和农民对收入增长的期望,鉴于此,纵向剖析农村经济发展的轨迹,将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民增收问题联系起来,运用系统思维,综合研究农民收入问题。无疑会对齐河农民未来增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五”时期伊川县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进中原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最突出位置,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农村经济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局面。但是受长期二元经济结构等因素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本文以“十五”期间伊川县农民收入状况为例,对农民增收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的理性认识 “三农”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方面去认识关心支持和帮助才能解决。从比较深层次去研究,“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农产品市场化的程度低和农民收入水平低。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产业革命实现了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依靠资本改造了传统的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和市民保持了相对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于我国国情,着眼于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想方设法让亿万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因此。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就成为“三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但是,农民增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努力构筑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