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贡山怒族(阿怒)社会至今已形成了在同一个社会、村落,甚至同一个家庭中藏传佛教①、天主教、基督教②等多种宗教信仰共存的事实。形成和维持这一状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其特殊的历史机缘及政治、经济等外部动因,而以阿怒文化,特别是原生信仰为认知模式的对各种外来宗教在其生计模式、文化系统、社会系统及社会生活中的动态调适则是多种不同宗教信仰共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是“和而不同”,即多种独特的各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和谐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 展,构成一个有机的云南民族文化整体。其形成具有自然、历史、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这种文化特点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交往实践与多元文化共存存在内在相关性.交往实践的互动性和整合性是多元文化共存的基础,交往实践的规范性则为多元文化共存提供必要条件.在当代交往实践空前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多元文化共存,必须强化交往实践的互动性、整合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高等教育的文化参与。高等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文化参与:通过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增强同社会的联系,走入社会中心;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观念;通过运用文化批评功能来优化社会文化环境,使现实的文化价值得到提升;让民族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中去,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多民族地区,因民族文化的差异引起民族矛盾和冲突客观存在,文章从文化宽容的新视角探索民族地区各民族和谐共存的思想文化基础,分析了文化宽容对多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并从多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共存与发展、族群交往的心理取向差异以及族群利益的分化整合等方面阐述了文化宽容对构建多民族地区民族和谐共存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延边多民族的族源记忆与多元文化形态,随着长期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接触交流及相互杂糅的历史变迁,产生了独特的“文化涵化”现象,并带来了多元共存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凸显着共生效应,促进着社会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夏目漱石在英国为期两年的留学生活中,由于对异文化的严重不适应,他承受了一系列的困难遭遇.同时,他在同异文化的全面碰撞中体验到了异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巨大差异,特别是强烈地意识到了西方社会的先进文明与日本社会的迂腐落后.本文通过对夏目漱石留学遭遇的分析,探究导致与异文化产生摩擦的潜在要因.  相似文献   

8.
文化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全球文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越来越在文化领域显示出它的特殊效应 ,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全球化时代特有的文化景观。本文认为 ,全球文化体系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现实 ,但“单一同质性”全球文化体系的说法是错误的。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呈现出来并将长期存在的全球文化 ,实际上是一个多元共存的全球文化系统 ,既内含着与人类共同命运相关的普遍性的文化价值观 ,同时也内含着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当今全球文化的复杂结构意味着全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交流和相互冲突 ,它内含分离和整合两种文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的知识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一个客观存在,它的产生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趋同性和多样性,这就确保了不同文化可以共存,文化翻译的作用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将日益凸显。本文就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翻译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矛盾双方经过斗争融合为一个新的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为一个新的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马克思不仅使用了融合这一概念,而且把它同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都视为辩证运动的实质。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现  相似文献   

11.
郑涵  蒋慰慧 《社会科学》2002,1(3):61-65
“美国化”是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其优点是补实证主义学派之不足 ,其缺点是视美国大众商业文化在世界的流行为对世界文化的同化 ,混淆了“流行”和“同化”两个不同的概念 ,夸大了美国文化的影响力 ,忽略了文化交往的复杂性和民族文化认同的动态性。实际上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正经历历史性的转型 ,总方向是多极共存和多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余平  熊奕 《云梦学刊》2004,25(2):110-112
将部分汉、英词语同置于英、汉两种异质文化中予以对照分析,并对词语在其异质文化中的“名”与“实”的趋同和趋异及其理椐进行一些探讨,可以发现:词语在异质文化中的“同”中有“异”是造成语际转换中词语文化意象的错位和空缺的主要原因;而词语的“异”中存“同”的现象可为语际转换中的文化意象的相互理解,提供互文性。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共生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仁富 《兰州学刊》2008,(12):155-158
文化共生是多元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结、共栖、共存的文化状态。文化共生为多元文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空间,具有原生态、冲突态、妥协态、和谐态等形态特征。文化共生的动力是由文化发展内在驱动力与外在压力的合力生成的,其路径包括“一同化多”、“一主导多”和多元协调共进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十七大报告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战略。追求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文化共生的根本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14.
三月阳春,黄帝文化暨黄山旅游国际化论坛在黄山区举行。我市专家张脉贤发表了“黄帝葬黄山的猜想”,市社科联主席汪炜到会并就黄帝文化与徽州文化关系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世界范围内长期稳定的多民族聚居杂居区的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共生现象是普遍的,通过对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文化多样性的研究发现:首先,地理环境因素是新疆多元语言文化共存共生的产生原因;其次,多民族多语言文化互动条件下的各民族认同情况表现出诸多特点;第三,多样性语言文化的互动对民族认同也产生不同影响。总之,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对新疆多元语言文化互动下的民族认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部文化转型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要求。西部文化的转型不是文化要素的简单迁移,而是文化结构的改革和重组,中心是要打破传统“一统天下”的格局,建立现代化的西部文化。西部和谐文化建设必须确立统一的指导思想;西部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兼容共存、协调有序”的原则;西部和谐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建构一种“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化全球化焦点问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海香 《社会科学》2007,4(5):139-146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和趋势;文化全球化是各文化体在全球范围广泛而快速地联系、交融,致使每个文化体的发展、变迁都与全球整个文化体密切相关的进程与趋势;文化全球化是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异质化交织并进的过程;文化全球化一经产生就将伴随人类长久存在。  相似文献   

18.
周水涛 《江汉论坛》2003,(2):106-108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乡村小说的文化意蕴建构的三大特点。一是多向的文化思考:审视农民文化、反思传统、追求“诗意的生存”是文化思考的主要指向。二是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意蕴建构:多元文化的共存为新时期乡村小说创作提供了多种文化依托及文化选择的余地,从而造就了作品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和文化类型的多样性,而大众文化的兴起又带来了作品的文化品位的变化。三是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展示:地域文化审美意识的确立是地域文化展示的关键前提,先后兴起的乡村小说文化群落的创作在地域文化层面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从地缘角度切入的文化展示深化了作品的文化探寻。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多样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民族化、共存化和同质化之中。客家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系"。客家文化研究在中国文化强国建设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在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凸显客家文化的传统本色与现代特征,当下,必须重点关注在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中重塑客家文化研究,在体现客家文化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中展示客家文化的人文精神,在全球文化创意时代推进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等三个向度。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使得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成为紧迫面对的文化课题。青木保提出的"多文化世界"思想是对这一课题的有益探索。"全球化"、"文化的力量"、"异文化理解"以及"多文化世界"是理解青木保文化思想的关键词。全球化是"多文化世界"思想出场的实现背景和理论参照。"文化的力量"是"多文化世界"思想的理论基点。"异文化理解"是通达"多文化世界"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