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说文本深刻的内涵主要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深入发掘 ,精选品位高、审美信息量大的题材及对题材进行匠心的艺术处理。小说 ,从本质上说 ,是一种叙事艺术 ,叙述是小说存在的前提 ,是决定小说审美价值的必然因素。串连叙述与并联叙述、省略叙述与双层叙述、延宕叙述与双面叙述等是强化小说意蕴、深化小说文本审美内涵的理想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2.
曹乃谦与赵树理小说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二人均以社会底层的农民生活为创作内容,但在讲述农村和农民的故事时,选择了不同的叙述方式。赵树理小说的叙述在结构上以单线为主,采用非聚焦的视角和第三人称,传递具有权威性的作者型叙述声音;曹乃谦小说的叙述在结构上以复线为主,使用外聚焦的视角,通过第一人称,表达出强烈个人意识的个人型叙述声音。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是一位富于幻想和想象的女作家,在20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不懈追求小说纯粹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平稳而勤奋地写作使其小说以兼备清新与神秘感的双重性而蜚声文坛。从语言艺术上讲,具有"诗的意蕴";在叙述方法上,偏重散文化的叙述特征;从美学的角度上看,崇尚朴素美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废名的小说侧重叙述,他对小说叙事距离的控制在情感上、思想上、智力上、审美上展示了暗合、实证、间离、侵扰等叙事审美效果,实现了小说的诗性建构,体现了作者"人生的意义本来不在它的故事,而在渲染这故事的手法"的创作观,展示了其独特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5.
壮族作家东西以底层视角和边缘化的叙事姿态,向读者展示了经济欠发达区域那种失语的生存状态和苦难的人生.其小说在叙事方式和叙述内容的选择上,具有鲜明的民间审美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先锋文学研究焦点由传统小说的"写什么"转变为"怎么写",生成了小说新的审美维度,也对读者的既有审美惯性造成了巨大冲击,甚至导致读者的缺席.文章运用接受修辞学的相关理论,研究马原小说的接受语境与"元小说"语言的生成;"元叙述"的潜在接受者;接受者心理对先锋文学形成的影响,关注并考察先锋文学陌生化审美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小说可概括为隐喻性小说,这是张爱玲继承融诗歌小说为一体的中国文学整体传统的独特创造,可视为中国文学传统发展延续至现代的产物,即张爱玲从说书体小说汲取说与听的审美思想及叙述精华,并从诗歌中汲取"诗言志"、"诗缘情"的抒情及注重喻说的诗性传统,将两者水乳交融地合成为隐喻性小说。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点,受众广泛、被广泛改编为影视和舞台剧以及经典化程度高等现象,均可从中得到很好的解释。张爱玲对于中国文学的贡献就在于创造了隐喻性小说这一小说类型,藉此可生成隐喻性小说诗学。  相似文献   

8.
叙述距离是美学和文艺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来的。叙述距离是小说叙述主体(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是作者在小说创作中运用各种叙事技巧精心创造出来的,它的有效控制是读者审美距离形成的必要前提,所以,距离控制是小说最根本的修辞目的;而陌生化是小说叙述距离的修辞本质。  相似文献   

9.
<无风之树>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深厚的审美意蕴成为李锐的一部力作.这部小说不仅对人的生命状态进行了深刻的表述,在叙述技巧上更是令人耳日一新.它提供给我们一种新的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可能,也给我们指明一条拓展小说审美艺术空间的广阔思路.巴赫金文化理论对中国文学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运用巴赫金复调诗学的有关对话主义和狂欢化的理论,对<无风之树>进行解读,为这部作品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叙述距离是美学和文艺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来的。叙述距离是小说叙述主体(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是作者在小说创作中运用各种叙事技巧精心创造出来的,它的有效控制是读者审美距离形成的必要前提,所以,距离控制是小说最根本的修辞目的;而陌生化是小说叙述距离的修辞本质。  相似文献   

11.
温奉桥  李萌羽 《东方论坛》2006,(3):31-36,52
诗情小说构成了王蒙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中国诗化小说的当代发展和衍化形态。王蒙诗情小说创作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审美品格上,它们是“梦”与“诗”的产物,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在艺术形式上,则呈现出“心灵故事”和“复调”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小说自90年代突现于文坛以来,一直倍受关注,在以往诸多评论中,更多地强调了小说欲望化、私人化、平面化等审美特征,而实际上,“新生代”小说所体现的审美特征远比这些评述要丰富得多,作家们的艺术价值立场和精神追求也远不像许多人讲得那样缺乏深度和力度,他们的创怍也不是随意和不严肃的。  相似文献   

13.
诗化小说当中渗透了诗歌的审美元素,中国现代诗化小说除了西方的影响,更有其传统渊源。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主要有:淡化故事情节,主要表现内在心灵世界;以意象、意境、氛围的营造为审美构成的中心;跳跃性、音乐性的诗化语言。一方面,诗歌有其与小说异质的规定性,诗歌和小说不宜混同;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正确看待文学体裁的规范性和确定性,具体的诗歌和小说作品的文体形态特征不是固定划一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的审美构成源自于文学经典审美构成的四个要素,即审美性、时代性、典范性和永恒性,以之审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经典性及艺术贡献将使我们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历史地位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徐念慈的小说美学研究 ,对近代小说美学理论有突出的贡献。他以公允的态度对小说与社会、人生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而辩证的论述。其小说社会学研究 ,开中国小说社会学研究之先河。他参考黑格尔等西方美学家的理论 ,对小说的艺术特性进行美学研究 ,发表了一些颇具学术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论毕飞宇的小说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飞宇小说创作的成功源自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写作策略的调整,这种策略调整是源于一种小说美学的追求。在小说立场上,从工于小说叙事转向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在写作伦理上,从热衷于历史想像转向更为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世态人情;在小说的史诗性品格上,区别于传统的英雄史诗而探索平民大众的史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小格局中小人物的内在精神上的提升来展现一种大人生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7.
萧乾小说具有明显的诗性特征.萧乾小说独特的人性视角和善恶并存的生命意识,给小说带来了既忧郁又悲壮的诗化情调.萧乾小说在反基督教的表层叙事结构下隐含着从伦理价值建构方面向基督教文化寻求文化资源的价值取向.基督教文化和<圣经>文学,带给萧乾小说抒情方式间接性、暗示性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18.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小人物的研究在批评界长久缺失.透过宏大叙事和典型化原则理论,可以洞见到作家在避讳许多文艺禁忌的同时对小人物的语言、爱情和吃喝描写达到自由纵情的狂欢境界.狂欢式写作揭示十七年时期小人物的生存本相和社会存在的真实问题,使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理念和现代意识双重视角来审视金庸武侠小说文本,或许能更深入地解读其审美内涵。金庸武侠小说文本体现了金庸独特的思维模式,突现了其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尤其是在对读者接受心理的把握上体现出了明显的双重视野,正是这种双重视野与读者的“成见”和当下“视界”达成了广泛的融合。而这正是金庸热产生的根源,也是其广受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