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容闳首倡幼童赴美留学为始端,在近代中国留学史上,曾经出现过早期同美、早期留欧、清末留日、清华留美、赴法俭学等五个“波峰”,每个波峰都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清末留日是近代中国留学史上的“顶峰”,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最大。一、清末留日概况中国学生正式赴日留学,是从1896年开始的。在这以前,虽有学生赴日,但只是由驻日使馆延请教师学习日语,以培养日文翻译能力为主。1896年,清朝驻日公使祖庚招募13名学生到日本学习。这13名学生并非清政府计划派遣的,只是因为他们正式进入日本…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留美和留日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的留美和留日教育是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留学教育,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亦产生了不同的历史作用。官方留美始于洋务运动,盛于“庚款兴学”,留美生学业基础扎实,学习勤勉,多习理工农医,在科技进步和科学普及方面成绩卓著;官方留日则始于维新运动,盛于清末“新政”,留日生人多势众,鱼龙混杂,多学军事政法,好译西书和从事政治运动,在军事革命和文化革新方面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3.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李喜所教授等花费多年心血集体完成的《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揭示了近代赴美国留学学生的学习生活 ,以及对祖国的贡献 ,深化了近代中国留学史的研究。该书按照不同历史时期 ,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状况 ,内分七章 ,洋洋 30余万言。通读该书 ,那由 130 0 0多名留美学生用生命写就的历史是那样的真实感人 ;著者在字里行间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并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第一 ,准确把握从 184 7年容闳赴美留学开始到 194 9年新中国建立这 10 0多年间留美教育的整个发展历程 ,使人们能够从…  相似文献   

4.
中日甲午战争后,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已成为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当时中国留学生的主要去向是日本和美国。本文试就清末民初留日活动与留美活动的异同试作比较和评述。一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学生留日活动和留美活动在其形成与发展中具有如下的共性: 第一,美、日统治者利用近代中国的留学活动,进行其较之于武力侵略更高一层次的“和平”的侵略。  相似文献   

5.
鲁涛 《云梦学刊》2011,32(3):63-66
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的群体。在近代"弱肉强食"的国际舞台上,留美幼童坚持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立场,有力地捍卫了国家民族利益,其表现为:第一,反对分裂势力,维护领土完整;第二,开展外交斗争,维护华人利益;第三,索回庚子赔款,推动科教发展;第四,加强中美交流,增进两国友谊。  相似文献   

6.
马建忠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早期改良思想家、外交家和语言学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欧及留法学生。然而,关于他在1877年至1879年间留学法国的具体史实,国内外相关论著的记述互有歧异,问题主要集中在马建忠所留学的学校及其所学习课程和所取得学位等两个方面。该文对此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7.
以容闳首倡幼童赴美留学为始端,在近百年的中国近代史上,相继兴起了洋务运动时期的赴欧留学,甲午战后的留日运动,清末明初的庚款留美,以及五·四前后的赴法勤工俭学等五次留学热潮.这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仅就历次留学热潮的动机这一侧面,略作评析. 鸦片战争以后,大清帝国的封建统治日趋腐朽衰落,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在这特定历史条件下萌发的历次留学热潮,无论其参与倡导者属于社会中哪一阶层,其留学动机的基点都可归结为学习西方,拯救中国.  相似文献   

8.
留美幼童与近代中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涛 《云梦学刊》2009,30(6):42-46
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的群体。他们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归国以后的岁月里,他们对近代中国政治的贡献比较明显,其表现为:第一,引进近代风气,冲击官僚旧习;第二,维护铁路主权,引爆革命高潮;第三,投身革命实践,促进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9.
曹金祥 《学术论坛》2007,30(12):158-161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基于对洋务人才的迫切需求,萌发了派遣学生出洋学习的想法.美国政府为了加强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和商业渗透积极响应.在容闳的促动下,经曾国藩等人奏请清政府批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官派留学计划付诸实施.尽管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但它的实施,培养了一批近代新式人才,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转型,进而推动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代我国的留学生运动,是有一个自身的发展过程的。它大致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戊戌维新以前的留美留欧时期、从戊戌维新失败至辛亥革命的留日高潮时期、从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后的各国并重及留法勤工俭学高潮时期。在近代,我国这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具有近代意义的留学生的出现是在 1 84 0年鸦片战争之后 ,以容闳 1 84 7年赴美留学为开端。虽然对留学生的研究从 2 0世纪 2 0年代就开始了 ,但形成研究“热点”却是改革开放后近 2 0年的事。著名留学教育专家李喜所教授是最早研究留学生的学者之一 ,1 980年以来 ,先后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论文、专著 ,对中国近代的留学生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 ,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受到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进入90年代后 ,李喜所先生开始对中国留学史分国别进行专门研究 ,而首选的国别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留美教育 ,《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70年代末期,福州船政学堂开始向英、法等海军强国派遣留学生.清政府对这一批留欧学生寄予厚望,不惜拨付重金,平均每生每年的经费是同时期留美幼童的三倍还多.留欧学生终不负使命,通过三五年的学习,熟练掌握了世界先进舰船的制造和驾驶技术,以及海军的训练法则.归国后,清政府以直接授以官职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任用,并且是高薪聘用,在个人仕途上留欧学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严复作为其中典型和杰出的代表,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走向,对其留学生涯及归国任用的研究对我们今天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首批留美幼童的成就及其意义王善中从1872年(同治十一年)到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每年派遣幼童(10—16岁)赴美国留学,前后4次共120人,这是中国历史上向外国派遣的第一批官费留学生,是我国近代留学生运动的开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值...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幼童留美计划虽遭夭折,但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的科技现代化进程中,留美幼童仍然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的考证表明,多数幼童回国后加入了中国海军序列.本文从幼童留美的时代背景、学习内容以及李鸿章个人决策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这一去向的历史原因以及对近代中国海军科技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福建海洋文化特质对早期留欧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新宪 《东南学术》2008,(3):132-138
近代以来,在与西方海洋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之中,福建的海洋文化逐步孕育成熟,形成了独有的特质,即自觉的海权意识、开放的胸襟、冒险拼搏的精神、多元性与兼容性,以及同舟共济的团结自强精神.洋务运动时期,这种海洋文化特质鲜明地体现在以福建船政局为主体实行的早期留欧教育上.二者的密切结合,在海洋文化史和留学教育史上都留下了鲜明的印迹.  相似文献   

16.
范源廉乃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于1899年至1906年三次赴日留学,先后就读于高等大同学校、弘文学院、高等师范学校。其间,积极参与、倡导了留学生的师范及法政教育,并参加了留学生组织等社会活动。范源廉留日回国后,先任职于清末学部,开创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法政教育,后就任民国初期的教育次长及总长,主持创建了中国近代学制。在中国近代教育的初创过程中,范源廉及其留日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近代中日之间共同的“教育基因”,反映了近代中日两国之间千丝万缕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7.
日本教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八、九十年以前,中国走向近代化过程中,曾经聘请大批日本教员到中国来传授新知识,帮助建设新的学制。这段历史,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中国的近代化和中日文化交流是起过作用的。尤其在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探讨其失败的原因、过程和教训,还是有现实意义的。实藤惠秀博士于1939年曾汇订出版过《中国人日本留学史稿》,后来又重写了留学生史,这就是1960年出版的《中国人日本留学史》,但他没有收入日本教习这一章,可能是限于体例。我恢复研究工作以后,他曾建议由我来补写,我允承了这要求。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工作者,有义务把这段历史如实地写下,留给后人参考。可是我从回国以后,放下留日教育史的研究已快四十年,所有的资料,特别是对当时一些教习的访问记录、统计数字,都散失殆尽,因此一拖再拖,直至今天。  相似文献   

18.
留美生在近代中国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美生是活跃在近代中国科技、教育、文化领域的一支具有现代意识和活动能量的新型知识群体。在知识结构上 ,学贯中西 ,善于结合中国社会的特点来移植西方文化 ;在创造新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上 ,注重贯彻民主、自由和科学精神 ,通过组织学会、“教授治校”、学术交流 ,在学界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机制。中国近代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 ,留美生是举足轻重的中坚力量 ,由此也确立了其鲜明的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奠基者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9.
1898年和1908年,十年之间先后有两位曾经留学英伦且在近代中国思想言论史留下影响的归国留学生,怀着强烈意愿上书最高当局,就近代中国所面临之时局以及如何图强富国以避免亡国灭种之困境而积极进言。这就是严复1898年初的“拟上皇帝书”和辜鸿铭1908年的《上德宗景皇帝条陈时事  相似文献   

20.
李喜所 《天府新论》2009,(1):138-140
容闳不仅是中国留学教育的奠基人,而且在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的历次社会变革中都有重要贡献,但对他的较深入的研究则是近三十年,特别是近年在他的家乡召开的两次国际学术会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要进一步推进容闳的研究,一是要增强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看到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达到了时代性和民族性统一的重要名人,其研究具有某种永恒意义;二是挖掘新史料,尤其是对容闳早期留美、在上海的活动、参与戊戌变法、晚年及其家庭状况的一些史料要下功夫搜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