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 ,煌煌 13卷 ,凡 53 0余万言 ,一经出版便引起了接受大众广泛的赞誉和评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遗憾的是 ,在这种热闹场景的背后 ,人们对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审美特性产生了误读 ,认为小说文本存在有较强的戏说性 ,蕴含着浓郁的帝王形象仰视心理 ,并把它归结为历史小说创作基本功欠坚实所致 ,窃以为此说谬矣。我们应该根据二月河创作的得与失 ,在他化用传统文化资源的方式、与传统文化沟通的途径和文学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中 ,对传统文化资源借鉴的程度等比较深的层面进行探究和考察 ,为历史小说创作提供经验 ,这才是研究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近年来受到了读者广泛而持久的关注,作家本人也被誉为当下历史小说的标识性作家.二月河在小说中所表现的复仇自觉,以及以命运界城提升作品境界的努力,对丰富文艺学叙事理论具有重要价值.其探索的不彻底性也使复仇叙事在学界产生了一些隔阂.这些创作上的经验和教训,都有探询、梳理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二月河凭借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顽强持守 ,写出了规模不凡的 1 3卷 5 3 0余万字的清帝系列小说 ,吸引了众多读者惊羡的目光 ,受到了评论界广泛的关注。但遗憾的是 ,在这种热闹场景的背后 ,人们对于他小说的审美特征出现了误读 ,认为小说文本存在有较强的“戏说性”,蕴含着浓郁的帝王形象仰视心理。面对这些批评 ,我倒觉得二月河表现出了某种超越一般创作技巧层面的对于历史和传统的别样姿态。在他的创作中 ,传统文化和历史小说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密切关系 ,文本所体达出的这种带有作者鲜明个性色彩的审美特征其实要在社会层面、读者阅读层面、…  相似文献   

4.
历史小说与民间文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二月河继承了古代民间说书和历史演义的民间叙事传统,运用民间文化资源和民间文学的叙事策略,对"正史"资料进行大胆的艺术创造。二月河对民间文化资源的利用,使其"清帝"系列历史小说创作走向了大众化、通俗化,成为当代历史小说雅俗共赏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二月河是一位学者化的作家。他长期生活在民间,以民间的思维方式形成的史学和文学观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积累,使得他能够调动和运用正史、野史、文学、地方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源,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密切融合。他的清帝系列小说在历史叙事中把握着合于历史又不拘泥于历史、合乎历史常态又超越历史常态、主流表达与众生表达相结合的原则和方式,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的故事叙述和人物形象塑造,在文学界和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对当代的文学历史叙事创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二月河创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又称"落霞系列")三部长篇历史小说轰动文坛,影响至今。在当下这个影视新媒介影响力无远弗届的年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落霞系列"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这三部小说不仅满足通俗文学关于趣味性、消遣性、传奇性等要求,具有很强的"读者性",而且也表达出创作者对历史、对文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实现了趣味性与深刻性的完美统一。探讨二月河小说创作之雅与俗,对于小说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俗学田野作业范式与二月河历史小说戏曲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 《晋阳学刊》2005,(2):103-109
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中的戏曲文化母题,有着丰富的民俗内容。二月河对于相关题材的反映,使用了民俗学田野作业的方法。正是这种视角的存在,清帝系列小说中的戏曲民俗,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二月河对于田野作业原理的自觉实践,不论是对文艺学叙事理论的丰富还是对民俗学田野作业体系的完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克 《江汉论坛》2003,(9):110-112
二月河的清帝系列小说是在当代流行文化背景上产生的一种值得反复咀嚼与咏味的文化现象,作者以一个仅有高中学历的转业军人身份,在文坛未有只字片言发表的情况下,于41岁发轫,一年一卷,苦写10年,为世人奉献了反映康雍乾百年盛世的13卷大书,凡530余万言;凭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执着持守,在小说创作全球化大潮的激荡中,在海内外掀起了一股二月河热潮;又凭着自己对历史史实的慧心和写作技法的匠心独运,小说文本通过对娱乐性时尚化和价值混合趋向等流行文化要素的关照与倚重,受到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和评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二月河现象所带来的文化新格局,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文学、写作学、文化学等方面的意义,理应引起理论界、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台湾高阳和大陆二月河乃两岸历史小说的标识性作家,均成就斐然,但二者话语立场和写作出发点却迥然有别,相似的历史素材在二者笔下演绎出了异质的文本,相同的历史人物有着悖逆的塑形。本文通过对相类文本的梳理、辨析,试图揭示出作家的写作视角和立场的差异,诠释作家内在创作思维机制对创作的影响,探索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理念,并通过背景文化造成的创作价值观差异研究,对文学与文化理念关系的某些本质进行思索与追问。  相似文献   

10.
王培峰 《学术探索》2011,(5):128-136
人的缺陷问题是认识残疾人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特殊教育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站在哲学的形上视域看,缺陷来自人的有限性的必然存在,残疾人的缺陷是人的缺陷绝对存在的一种相对形式或风格。缺陷的意识性存在是残疾人缺陷的真正所在。缺陷补偿是残疾人成长发展的必然方式,它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与残疾人的成长具有一致性。缺陷补偿的可能来自人的生命自觉。精神补偿的核心价值就是给人以超越性,教育补偿主要通过培育超越信念、启发自我反思和体验式的生命关怀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洪秀全演义》是晚清革命派小说的代表作、整个晚清小说的一流之作。本文指出该小说系黄世仲创作最早的一部小说;其最早的单行本是出现于1908年的香港中国日报本;作者并未写完,而只写了54回。《洪秀全演义》是一部正面歌颂太平天国革命的长篇小说;虽然所写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却具有艺术描写上高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2.
新女性的先锋性在晚清小说中以一种被扭曲的状态呈现,清末小说中指称的新女性,多数含有贬义,内含的评价是一种道德批判,并有着明显的男性视角特征.但这些"新女性"是近代最早争取个人自由和解放的女性.虽然她们的行动未必适当合度,但却用肉身冲击着陈腐的礼教,为女性走向个人解放做了最初的尝试.此后鸳蝴小说是以对"新女性"的否定,重拾旧女德,开始新一轮的言情.而五四文学又通过对鸳蝴小说的清算,去除了清末"新女性"的狭邪和颓废气息,重塑进步的知识女性的理想形象,重新为新女性正名,从而树立起更为成熟的现代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清初沿明制,通过里甲制度来催征赋役,但这一制度在其运作中很快就出现了现年负担沉重、豪劣包揽和催征系统严重紊乱等弊病.为矫正这些弊病,清廷和各地官府采取各种措施对赋役制度进行改革,但也仍然需要一定形式的催征.有清一代始终没有正式颁行过统一的赋役催征制度,雍乾以后各地自行改革,形成了顺庄催征、乡地催征、里甲催征和义图催征等几种不同的催征机制.这几种催征机制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可归结为当时人所谓的“板法”与“活法”.然“板法”与“活法”都存在严重弊病,导致催征效率低下.清政府不去建立常规的行政组织来管理户口、土地和赋役册籍,反映了它只求保证政府税收而不关心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的治理理念.这种落后的治理理念是导致赋役催征弊病严重、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张金花 《河北学刊》2002,22(2):109-111
明清实学 ,是指产生于明中叶至清中叶三百年间的一种以“崇实黜虚”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流思潮。它是这一时期哲学、史学、科学、文学、艺术、考据学等学科繁荣发展的推动力量。明清小说联系社会、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风格 ,使中国小说的审美风格、创作风格有了一个带有根本意义的转变 ,这是明清实学思想与明清小说创作相结合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昌都强巴林寺帕克巴拉活佛朝觐年班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对蒙古、西藏等边疆民族首领专门制定了朝觐年班行政管理制度,乾隆时期对察木多地区影响最大的强巴林寺帕克巴拉活佛、锡瓦拉活佛颁布朝觐年班制度。在《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则例》中对朝正年班的班次、人数、日期、沿途支应、贡道、贡品、馆舍、廪给、筵宴、赏赐、礼仪等方面,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现代性的进程中,晚清作家们向西方小说学习了新的叙事技巧、写作方法、故事内容,产生了政治、科学、地理、女权等一大批新小说。但是,在语言方面是无法向西方小说学习的。作家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向中国传统的说书者和说书体旧小说学习,才能够让小说更通俗、更精彩,更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使更多的民众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17.
学是明清小说评点中主体性素质范畴之一。小说作者或评点家往往才学兼备,学是才得以产生的基础和动力。小说正文和小说评点均饱含了作者和评点者的深厚学识,读者从中可收获广博知识,提升学问。小说的通俗性决定了小说中学的有限性,小说中的学应无损小说的艺术之美,学的成分的多寡亦不能成为衡量文学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小说评点家用丰厚的学识为读者揭出一段精神。纵然学是明清小说评点中的重要范畴之一,但小说的地位并没有因为具有了学的成分而提高到举足轻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李艳丽 《社会科学》2013,(3):183-192
繁荣的晚清小说成为近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在1903—1907年集中出现的一种冒险小说,至今还湮没无闻。此类小说主要来源于欧美及日本,两种来源的小说风格迥异。前者表现出科幻、游历的特点,后者则带有鲜明的军事、殖民色彩。那么,这些作品如何被统归于冒险小说?晚清以何种基盘来接受这一类型小说?以海洋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东西方冒险小说,在跨越了海洋的边际相遇时,呈现出的并非文学的较量,而是文明的对抗。它反映了西方对处于上升趋势的东方的恐惧,形成了以黄祸论为背景的对峙格局。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通俗小说中出现了大量下层儒生的形象。这一变化既是小说家对科举制度下儒生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的关注与反思,也反映了通俗小说创作中作家主体意识的提升。它对清代的文人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小说演变史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