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左传》的叙事成就古今学者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本文从叙事学理论出发,选取情节、视角、人物等角度,探讨《左传》的战争叙事策略,探讨叙事策略所蕴含的道德评判倾向。  相似文献   

2.
关于楚国彭氏家族,过去学界未有太多关注。近年来,南阳市区发现了楚申县彭氏家族墓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彭氏家族是春秋时期南阳地区非常显赫的一个家族。我们认为,《左传》等传世文献及楚简等出土文献中的相关彭氏人物,应该被纳入到南阳所发现的楚申县彭氏家族范围内。春秋时彭氏家族居于楚国上层政权中,而战国时彭氏在楚政权中的重要性较春秋时已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着重表现了两种冲突 ,即希腊人和特洛亚人之间的战争和希腊人自己营垒内部的争夺 ,揭示出分裂导致失败 ,团结才能赢得胜利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左传》是先秦一部重要的典籍,可谓是有周一代史官文化的结晶,也是记录周代文化最详尽的著作,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传》于两汉或隐或显,以其本身内容与价值上的优势,一直传承不绝。汉代文化就包孕着《左传》的种种文化因素。如《左传》"著将来之法"对汉代经世致用文化,《左传》"崇礼宜乐和"对汉代礼乐文化,《左传》"蕴美学因子"对汉代审美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伊利亚特》中弓箭的地位不高,弓箭手的形象倾向青春化,依赖性和非理性的一面较明显,弓兵的作用也没有重点叙述,史诗存在着明显的扬枪抑箭倾向。这种倾向是荷马身处的文化现实的反映。枪和箭既是武器也是含义丰富的文化符号,受制于父权制的文化现实以及定居的农牧生活方式,荷马不能理解青春化的弓箭手背后隐藏着的母权制时代的宗教意义,对弓箭手进行了有意的贬抑。史诗扬枪抑箭的倾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希腊文化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古希腊艺术视觉化的美学品格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左传》 所记载五十多次各类盟誓史料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精神. 对其进行搜集、 分析和整理, 揭示和讨论春秋时期盟誓文化的内涵, 包括 "盟" 与 "誓" 具体文化内涵的区别、 盟誓的参与者作用、 盟誓物质条件文化含义、 盟誓的过程的具体描述、 所体现的宗教信仰以及与盟誓结果相关的术语概念, 可从多角度再现盟誓文化全貌.  相似文献   

7.
包中 《理论界》2008,(1):141-142
在被称为“英雄史诗”的《伊利亚特》中,对英雄主义的描绘是其主要的艺术特色。而在这些“英雄符号”中,“勇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构成史诗中的独立主题,从中反映出希腊特定背景下的思想与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8.
《左传》所记各色婚姻现象为我们认识春秋婚姻文化提供了丰富史料。以婚姻六礼、送媵、罴报为主要内容的家长制婚姻结束了蒙昧时代的群婚和血缘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对维系社会稳定有积极意义;但是,在宗法制的操纵之下,婚姻日渐成为政治集团钱权交易的工具。然而,人的情欲的张扬是不可压抑的,代表着自由婚姻的私奔、择婿和从属于边缘婚姻的面首,显示出人性归于原始本真、追求愉快和满足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耀明 《船山学刊》2011,(1):136-139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爬梳论证《左传》中可能是成语的短语,整理出605条源自《左传》的成语,其中7条未见于各成语辞书。并据此对其形成方式、语法结构和语义演变方式进行穷尽式分析.力求全面、深入地反映其面貌。  相似文献   

10.
<左传>所记各色婚姻现象为我们认识春秋婚姻文化提供了丰富史料.以婚姻六礼、送媵、烝报为主要内容的家长制婚姻结束了蒙昧时代的群婚和血缘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对维系社会稳定有积极意义;但是,在宗法制的操纵之下,婚姻日渐成为政治集团钱权交易的工具.然而,人的情欲的张扬是不可压抑的,代表着自由婚姻的私奔、择婿和从属于边缘婚姻的面首,显示出人性归于原始本真、追求愉快和满足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边塞诗之滥觞的《诗经》中的战争诗,与西方战争诗歌代表作《伊利亚特》均是古代战争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但却体现出了不同的美学风格、主体文化精神及生死观、战争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左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众说不一.这主要是对"起源"的认识不一致造成的.对小说起源的探讨,需要建立一个学术规范和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小说起源易于达成共识."史传"与"小说"的关系是小说研究界最关注的话题之一.经过考证,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左传>.  相似文献   

13.
当今西方修辞文化有关隐喻的一种最新理论主张,不再把隐喻单纯当作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是把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通过对“相互作用理论”(interactiontheory)和“映射理论”(mappingtheory)的透彻理解,使我们明白隐喻是涉及几个不同领域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喻义联系。由于认知模型(cognitivemodels)的相似性致使不同语言的隐喻会呈现出相似性。然而认识范畴并非固定不变,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隐喻效果,可见认知模型最终又受文化模型(culturalmodels)的影响,从而使不同文化背景的隐喻产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化是人类生活的记录,具有不同的个性,有个性就有差异.就文化的基本形态而论,中国文化是大一统的,而西方文化则是多样性的.受各自文化精髓的影响,中国文化重视伦理,西方文化重视法治.正确认识中西文化之异同,促进相互发展壮大,是文化前进之方向.  相似文献   

15.
西方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存在根本的差别。中国经典诠释传统强调“言不尽意”,主张“得意忘言”、“得意忘象”,西方诠释学普遍认为语言是诠释的前提,是“存有之居屋”。西方诠释学的方法和思路为研究中国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中国哲学应立足自我,超越西方哲学的体系、框架和具体概念、范畴,从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智慧和义理思维中,开出新路。  相似文献   

16.
郑国玉 《兰州学刊》2012,(10):17-20
从发展历程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不少共同点与相似之处,其中最突出的两个方面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本民族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与前苏联有脱不开的关系,都受到了前苏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身势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了解这些知识对于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十分重要的。以此对中国人与日本人身势语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求中日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地开展。  相似文献   

18.
"西学中源"说和"中体西用"论是盛行于晚清思想界两种影响较大的中西文化观。这两种文化观产生的背景、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方式方法、思想特色、客观历史作用等方面存在一致性的地方,同时也有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两种文化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析和定义"民族"术语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界长期以来热心关注和讨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而中国现代学术上频繁出现的"民族"术语根源于西方已成不刊之论。黄现教授运用珍贵、丰富的史料,对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民族语义学"这一重要新概念,对学界不乏学术启示。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用现代的概念工具去分析中国最早一部具有叙事文学意味的历史作品《左传》时 ,会发现其视角类型具有相当的特殊性 ,它是全知视角 ,但又与西方叙事学家们所总结的几种全知类型有相当的不同 ,本文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可以称之为“史家式全知叙述”的视角类型。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这种视角的内涵、形成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