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90后”与“8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75年修订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为测量工具,分别对200名“90后”高职学生和200名“80后”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结果对比,可以分析出当前“90后”与“80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文章提出对“90后”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2.
随着“80后”逐渐成为社会生力军,“80后”员工正陆续进入职场,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中坚力量.由于这一代人特殊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的个性、职业价值观等与前辈有明显的不同,给当前的企业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章以心理契约理论为基础,结合“80后”员工的个性特征,分析其心理诉求,提出改变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和策略,以期为企业管理者对“80后”员工实施有效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青年教师工作价值观不仅关系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基于“教师工作价值观量表”从物质报酬、声望地位、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组织管理、利他奉献和安全稳定7个维度对湖北省18个市县区的“80后”青年教师工作价值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80后”青年教师工作价值观是一个多维心理结构,较之其他教师群体,“80后”青年教师拥有对职业更高的价值认可度;“利他奉献”是“80后”青年教师的首要工作价值取向;“80后”青年教师工作价值观受性别、城乡、教龄、家庭及毕业院校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维度的“80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文学是指我国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作家的作品。受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我国“80后”文学作品在所反映的主题方面颠覆正统、高尚、经典,在语言表达方面注重受众的参与,通过使用言语碎片、拼贴、无厘头语言等后现代艺术手法表现出很强的游戏性。“80后”作品的这种后现代特征满足了叛逆性较强的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心理需求,和时尚、生活密切结合,具有强烈的通俗化倾向,也常常成为文化市场商业炒作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趋向直接显现其心理状况,并与其健全人格的塑造紧密相关。当前大学新生已全面进入“90后”年龄段,在思维、认知、情感上与“80后”学生有诸多的不同,加之生活环境的巨大转变,使得当前“90后”新生群体在独立意识的发展趋势上呈现出某些独有的特征。我们应立足于这一群体的心理特质,对其独立意识的状况和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6.
“90后”大学生指的是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并且目前已进入大学的中国公民.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良好,并不比“80后”大学生差;关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目前还未形成一致的结论.影响“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人格特征、应对方式、自我同一性等个体因素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未来的研究中,在研究内容上应更多关注“90后”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在研究对象上应更多关注不同类别“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研究方法上应整合使用访谈法、测验法和实验法等方法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多层线性模型和元分析等技术,并积极开展纵向追踪研究;在教育建议上,则应将宏观调控和微观干预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9,(18):55-56
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被称作“80后”,这一代的城市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为了家中这一颗独苗能幸福成长,父母、祖父母们为他们承担了几乎所有的事情,在这样的精心呵护下,如今已长大成人的“80后”却表现出很多心理问题,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分析、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帮助“80后”们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东华理工大学连续7年新生心理普查为基础,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并对"80后"与"9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作比较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80后"与"90后"大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80后"与"90后"大学生在偏执、焦虑、敌对症状方面存在着差异;男、女大学生心理状况均有待改善。基于此,提出了做好"90后"群体为主的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明敏 《今日南国》2009,(11):55-56
近几年,随着一批批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相继走上社会。“80后”渐渐成为一支职场上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0.
“80后”文学的传媒文化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后”文学是在传媒文化语境中成长起来的,网络媒体是“80后”文学的滋生地和大本营,网络文化的正负面效应显然同时对萌芽于网络的“80后”文学产生影响;媒体的炒作、畅销书机制的成熟和评论的媒体化对“80后”文学的兴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世纪初,“80后”写作已经从《萌芽》1999年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正式出炉的“新概念族”,扩展成了一场普泛性的青少年写作热潮。经过几年的演练后,已逐渐由当初含混、青涩的少年写作逐渐成为了一道颇具市场效应的大众文化景观。然而,缺少人生历练和知识准备的不足,又总使他们的写作呈现出了狭窄、重复、雷同的类型化弊端和忧郁、沉闷的少年强说愁基调。而传媒与书商为了“共同体”利益,越演越烈的热炒,则严严遮蔽了“80后”写作的致命硬伤。因此,对主流评论界而言,对“80后”写作的及时引导与批评,已经不能再沉默与缺位了。  相似文献   

12.
周小平 《社区》2012,(3):36-36
育儿是个大话题,遗传基因、成长环境、社会及个体差异,千人千方,谁也不好说谁绝对成功,而且经验无法复制。 “50后”.“80后”生育账单比较 文友小华是个“80后”妈妈,她在博客上贴了她怀孕、产检、生育的费用,从防辐射孕妇装、营养素钙片类、产检费、新生儿用品到分娩费、婴儿保温箱费、奶粉、眼底筛查,育儿书等,乱七八糟加起来有2万多块。  相似文献   

13.
张恒可 《社区》2011,(36):24-24
从“独生子女”到“为人父母”,80后的角色正在悄然转变,这种转变有喜说也有困惑,对于各社区新出生宝宝的家长来说,尽管有过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来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但面对宝宝柔软的小身体、毫无理由的哭闹、无规无律的饮食起居,仍旧会手忙脚乱,困惑不安。  相似文献   

14.
“80后”、“90后”民警是公安队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生力军,承载着公安工作的明天和希望.抓好“80后”、“90后”民警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笔者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对这一群体的思想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就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2010,(3):70-71
从2010年起,"80后"一代将集体"奔三"。 据最新调查显示,有六成"80后"已经结婚成家。 如果说,从一而终、忍让为先、为家庭牺牲个人梦想是上一辈人的传统婚姻观,那么"80后"的婚姻则截然不同。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讲求平等与互动,两个人一起承担家庭方方面面的责任。这就是“80后”最适合自己的婚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寒冬 《今日南国》2009,(6):54-55
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几乎同步成长的“80后”现在竟然也开始怀旧了。 28岁的喜喜就是这样的人。两年前。辞去了“收入不错”的平面广告设计工作的喜喜开始在上海和全国各地收集如红白游戏机、变形金刚、遥控坦克等有着代表性的“80后”玩具、服饰以及其他学习生活用品。  相似文献   

17.
在IT业界,陆续涌现出来的“80后”创业者、却以其独特的创富故事,逐渐成为业界的“新势力”,而其中的几个典型代表更是迅速蹿升为创富偶像和人气天王。  相似文献   

18.
“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他们年轻,有抱负,有激情,甚至梦想自己能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一样,捕捉商机迅速致富,一举成名。一股“80后”自主创业的热浪方兴未艾,在素以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著称的温州,应该也不乏这样年轻有为的“80后”。那么有自主创业想法的“80后”到底占据着多大的比例呢?近日,本杂志社通过网上调查的形式,对我市20位刚步入社会的“80后”大学毕业生进行了采访。调查显示,有将近80%的人表示目前有创业的想法,其中男性创业激情明显高于女性。但虽然如此,其中超过九成的人却还没有付诸实践。那么是哪些原因让他们还停留在创业的门槛前面观望呢?让我们来听听其中几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80后"的内涵和特征并进行实地调研获得武汉市"80后"青年的住房现状、住房消费心理及偏好等基本信息,运用房价收入比模型计算出"80后"青年可承受的合理购买力区间以及个人和整体对新建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二手房3类住房的购买力水平,对其住房购买力现状进行评价,以期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78.43%的"80后"青年能够在其偏好水平下形成有效购买力,且在他人财富馈赠的影响下,"80后"青年整体上能够对市场上各类住房消费需求形成有效的购买力。同时,通过分析影响"80后"住房购买力的主导因素,得出他人财富馈赠对其住房购买力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修辞学视角考察“80后”写作,对“80后”写手的作品的语言特色、人物选择及其成书和售书包装过程等修辞行为的分析,不仅可以有效揭示他们的创作特色、写作动机和写作目的,而且对深入解读“80后”写作事件及其这一事件的当代文化意义等方面,亦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