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必须坚持、完善、发展、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设置"民族自治市"不是否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国家应该通过设置"民族自治市"来鼓励少数民族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以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城市发展长期以来坚持"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政策。黄胜胜同学在《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内涵,模式及发展路径》一文中从城市化问题的全球性背景出发,分析了中国城市化的实践进程及其发展路径选择——结合国情并合理有序推进中国的城市化。通过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与市场合力推动,注重城乡统筹,重点保障农村地区,同时构建东中西部地区具有特色的不同发展模式。古代政治中,君臣关系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沈相辉同学在《〈韩非子〉君臣思想的建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城市化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是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城市化的现状出发,充分分析了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以及产业分布等,并结合中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论述了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最佳道路——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和出发点,走大、中小城市相结合的道路,并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等因素的变革,国外大城市(或区域)如伦敦、巴黎、洛杉矶、东京、德国鲁尔地区等,空间组织结构出现了区别于传统工业城市的不同特征,即多中心空间模式。该模式有其重要的理论依托,时至今日,仍旧是国外城市学家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部分学者为解决中国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开始关注国外大城市多中心空间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并对国外大城市(或区域)多中心空间模式的理论演进和实证研究进行梳理,以此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5.
阐述城市化的概念和世界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概貌;分析西部地区与国内城市化的差距;对如何提高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本文利用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东部沿海地级市地区的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级市地区的城市化,特别是其核心城市的发展对于该地区整体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对我国目前正在酝酿的省管县体制改革,从理论上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模与聚集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聚集经济原理,通过对适度城市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指标对长三角不同规模城市的效益进行了动态和静态比较分析,提出我国现阶段通过优先发展大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基本原则,同时提出对东中西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及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最后对城市化过程中导致的“城市病”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城市2008—2017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运用基尼系数和锡尔指数对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之间和城市群内部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时间上看,长江经济带近年来城市化质量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且发展差异逐渐减小;从空间上看,三大城市群的整体城市化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由长江经济带东西两岸向中心递减的趋势,即“长三角地区>泛成渝地区>中三角地区”的空间格局;总体差异的减小有利于三大城市群之间的差异减小;城市群内部差异的扩大,会导致总差异减小的趋势变缓;长三角、中三角及泛成渝三大城市群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异速生长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十大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体现着城市群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利用生物学的异速生长规律,从“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及“城-乡人口异速生长”维度进行探讨,分析中国十大城市群1994~2008年城市化进程的变化差异特征,得出中国十大城市群的乡村人口增长速度过慢;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规模过度;城市化进程差距较大;城市化进入了乡村人口衰退的质变阶段等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西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揭示西部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西部人口城市化水平总体不高,内部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增长与人口城市化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对人口城市化水平提升具有不同的拉动效应。西部中小城市应率先放松户籍管制,刺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城市2008—2017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运用基尼系数和锡尔指数对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之间和城市群内部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时间上看,长江经济带近年来城市化质量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且发展差异逐渐减小;从空间上看,三大城市群的整体城市化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由长江经济带东西两岸向中心递减的趋势,即“长三角地区>泛成渝地区>中三角地区”的空间格局;总体差异的减小有利于三大城市群之间的差异减小;城市群内部差异的扩大,会导致总差异减小的趋势变缓;长三角、中三角及泛成渝三大城市群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国灿教授撰写的《中国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一书,于2010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作者在承担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并得到了浙江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该书从城市化角度对古代江南地区的城镇发展与社会变革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分析。全书由四部分构成:一是相关理论和问题的讨论,包括城市、城市化、农村城市化的理论诠释,中国古代城市化的基本历史进程等,指出城市化并不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特有的现象,而是在古代就已开始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二是古代江南城市与城市化,运用长时段理论分析古代江南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指出宋以前  相似文献   

13.
广东城市化过程及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城市化发展过程进行考察 ,阐述了乡镇企业的群落化和行政导向的县改市为广东城市化的主要生成过程 ,分析了以外向型为主导的广东城市化的“城乡融合”模式及主要特征 ,并指出以区域为基础的集中型城市化战略是广东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4.
选取福建省晋江市和河南省巩义市的相关经济的、人口的和环境的就地城市化指标,建立就地城市化指标体系,对两市经济的就地城市化、人口的就地城市化和环境的就地城市化的发展指数、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两市近几年经济的就地城市化快速发展、环境的就地城市化快速推进,而人口的就地城市化相对滞后,形成了两市就地城市化过程中的失调环节.提出当前我国就地城市化发展较快地区的经济、人口和环境发展失调问题,为其他地区的就地城市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环境的观念、多视角及综合的观念,基于对黄土高原地区小城市目前建设状态的阐述,结合自然、文化、城市化发展特征的分析,对该地区小城市在规划层面暴露的问题进行研究,相应提出规划的新思路,为新时期小城市的规划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如何保证就业稳定、促进城市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已有文献普遍只是单独地研究了人力资本或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的影响,而忽视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文章基于1999—2016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创新性地测算了不同类型城市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匹配度,并运用两步系统GMM模型就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匹配度对城市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匹配度与城市化之间呈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但会因城市规模和地区差异而有显著不同;从不同城市规模看,小型城市、中型城市、大型城市的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匹配度对城市化的正向影响不如特大型城市突出;从地区差异看,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城市,东部地区小型城市、中型城市、大型城市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匹配度对城市化的正向影响更强,但对于特大型城市而言,上述情况则正好相反.因此,我们要注重城市化的可持续性,作好不同规模和不同区域的城市产业发展和就业方向定位,以提高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匹配度,促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这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本文就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和阶段检验两方面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本文选取了中国1982-2009年间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并运用对外投资绩效(OND)指数,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其次,本文选取1982-2009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数据,以及2003-2009年间各省区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运用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IDP理论),就中国以及中国不同地区海外投资发展阶段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中国净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已经处于第三阶段以及中国东部地区已经越过第三阶段进入到第四阶段早期的结论;并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处于高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东亚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东亚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东亚各国由于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与地理环境等条件不同,其城市化模式和特点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总体看,日本为高度集中型城市化,韩国为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朝鲜属于政府控制型城市化,而蒙古则是一种畸形的过度城市化.各种模式均是在各自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文章重点分析了东亚四国的城市化模式及其得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推进城镇化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阐述城市化的概念和世界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概貌;分析西部地区与国内城市化的差距;对如何提高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后真正开始,并以改革开放为界,经历了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其发展过程呈现出先被动后主动、劳动力职业的转换快于地域的集中、政策效益大于市场效益、地区间城市化水平不均衡、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演进不协调的特征。在回顾中国城市化进程并总结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城市化水平,探讨其差距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制订城市化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