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将结合近三十年间关于陶渊明及其<归去来兮辞>的研究成果,从创作时间和地点,陶渊明归隐的原因,作品渊源与艺术特色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名作之一.所以,已有很多学术论著谈及这篇作品的文学价值与写作背景.但,本人认为《归去来兮辞)所蕴藏的文学深度仍然有待发掘.拙作要从“陶渊明家妹”这一从未受到重视的角度,探讨其文学深度.首先要向读者说明,拙作乃是本人研究(归去来兮辞》的第一份报告,只是提出了一个不够成熟的推测而已.希望能够以此为一个起点,今后继续研究下去,将来有机会写出一篇经过严密考证的文稿.此次拙作乃是一篇初步草稿,所以题为(<归去来兮辞>札记》.以下在(本论)中,先确认一下该作品在陶渊明生平中之地位及意义,继而探讨“陶妹”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归去来辞》,前后用两个“归去来兮”。读者皆解为由彭泽县归去来,来字下,无注,当是解作来往之来。窃以为不然。来字是语助词,无义,与,《孟子·离娄篇》的“盍归乎来”的来字同。渊明《归去来》一文,篇首的“归去来兮”是在彭泽县准备回家时的口气;篇末的“归去来兮”是回家后在园中散步已晚,将回家休息时的口气。读者如果还不相信,请另外细看渊明亲手作的《归去来辞》和梁昭明太子的《陶渊明传》,就可彻底知道。我为一般读者方便,暂将《归去来辞》和《陶渊明传》的内容讲个大概如下:  相似文献   

4.
琴曲“归去来辞”或作“归去辞”,是依东晋诗人、隐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文的意境创作的古琴曲,意在表现隐士离世隐逸之情和自然闲适之美。要较好地把握曲意,须对陶渊明归隐前后的思想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陶渊明归隐后的思想感情,可以归结为决然、释然、欣然、淡然、适然五个方面,这些都在《归去来兮辞》中得到了鲜明展现.琴曲“归去来辞”就是试图将陶渊明上述决然、释然、欣然、淡然、适然之心境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分前后两个“归去来兮”叙述。泽陶按:两个“归去来兮”中的“来兮”二字,都是无意义的语助词。“归去来兮”,犹言“归去啊!”兮字作语助词解,众所周知,我不谈。现在我只谈来字的问题。清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来、句末语助也。《孟子》:‘盍归乎来’,《庄子·人间世篇》:‘尝以语我来’,又:‘其有以语我来’,来字皆语助。”是其确证。  相似文献   

6.
大祝"会"辞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辞本为祝官代神宣讲的责善之辞.早期的王公诸侯常常代表上帝对臣民提出要求,他们实际上是在行使大祝的职责.<逸周书·商誓>就是武王的会辞.西周中期到春秋时期,祝官制度正常运行,会辞也就由祝官制作宣讲,<逸周书·周祝>是这种祝官会辞的样本.战国时代,祝官制度被破坏了,但会辞体式并没有随祝官制度一起崩坏,诸子利用会辞体式来宣讲自己的哲学思想,如黄老道家的<黄帝书·称>;各级政府利用会辞体式来培训官员,如<为吏之道>.  相似文献   

7.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即将回归田园时的作品,其间所述回归原因与方法时,与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颇相一致,也正因为《归去来兮辞》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佛教有相通之处,所以,它还对后世净土、禅宗两大宗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促进了二宗思想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归去来兮辞>创作地考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归去来兮辞》标题的深刻内涵及其正文有关句式的重要意蕴,得出更趋完善的结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作于彭泽辞官之后、诗人归田之前,全赋内容纯为悬想之辞.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是一篇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名作,但篇名及文中的两个“归去来兮”应该作何确诂,心里存疑颇久,最近读到彭泽陶同志的《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两个‘归去来兮’》一文(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颇有启发,也想对此发表些鄙陋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归去来兮辞>创作地考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归去来兮辞》标题的深刻内涵及其正文有关句式的重要意蕴,得出更趋完善的结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作于彭泽辞官之后、诗人归田之前,全赋内容纯为悬想之辞。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初,在陕西省眉县发现了一处西周窖藏,出土有27件青铜器,每件都带有铭文.其中有<四十二年徕鼎>、<四十三年徕鼎>的铭文共约近700字.<徕鼎>铭文以西周贵族单徕的活动记录为中心,旁及西周厉王、宣王世的许多史实,为两篇涉及西周晚期历史研究的最新发现的直接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赖世璜曾经两次追随并背叛了李烈钧:第一次在1911年10月到1922年8月;第二次在1923年2月至7月。赖世璜与李烈钧的关系极大地影响了其政治命运。  相似文献   

13.
陕北方言的"嘞"、"口览"、"来来"大致分别相当于普通话的"了1(呢)"、"了2"和"来着",但用法上存在不少差异,语法形式和意义别具特色。以结构形式为纲,分别对它们的各种用法及语法、语义作用进行讨论,其内部结构、语气体貌及外部组合的互补分布规律卓然可见。  相似文献   

14.
导致赖世璜悲剧结局原因有三点:大军阀吞并小军阀的政治大气候;赖世璜是个功利主义者和惯于投机的旧军阀;赖世璜刚而犯上,目无尊长,不懂官场潜规则。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眉县杨家村发现西周窖藏青铜器21件,其中达盘铭最长,达372字,是研究西周历史化的重要资料,对单氏家族及中国家谱发展史、成康时期民族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西周晚期铜器断代提供了标准器,将宝鸡各地出土传世的青铜器串联起来,对于研究杨家村遗址及周原的性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赖世璜在占领、割据地区:委任官佐,卖官鬻爵,为了敛财白肥,不但在割据地区征收苛捐杂税,还强迫人民种鸦片烟;绑架爱国华侨,勒索办学善款;在适中镇屠城.  相似文献   

17.
赖世璜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有:童年受到父母长辈的冷落、厌恶,导致赖世璜在童年时期就产生了自卑感;出生寒微卑贱,由此产生的自卑感几乎困扰了赖世璜的一生;背叛孙中山、李烈钧投降反动势力的经历是令他十分难堪而自卑的心病;弱小的赖世璜势力多次被强敌击败、羞辱,这导致他产生弱者的屈辱感与自卑感。  相似文献   

18.
赖世璜的性格主要有三个特征:他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与操守,奉行功利主义,惯于投机;他唯利是图、不讲信义,甚至以邻为壑;他刻薄寡恩、外宽内忌、不念功劳。  相似文献   

19.
来和麦在现代汉语中是一对用混的字,这两个字的意义进行调换之后才是它们的本义,只是因为后来对字形的简单分析使这两个字的意义发生了调换,造成了混用。  相似文献   

20.
登州、莱州地处山东海防的前沿,对明代海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代登莱巡抚的设立,是与明末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登、莱地区的海防战略地位密不可分的。明代登莱巡抚共有13任,有固定的驻所和辖区,负责地方军务,主要是抗击后金。明代登莱巡抚政绩良好,在明末辽东战局和维护山东海防安宁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它并未能挽救明王朝的危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