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症心理和莎士比亚悲剧的审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现代性是现代性重要的组成部分 ,体现了对人自身主体与人类理性的肯定。从捍卫主体性来说 ,审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认同力量 ,而从以生命感性价值来反抗社会理性的角度来说 ,审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异己力量。因此 ,审美现代性包含着价值设定上的不可调和的对立。莎士比亚通过具有神经症心理倾向的主人公形象 ,深刻地表达了上述两种现代性对立所形成的危机感和虚无感。对主体现代性和理性现代性两难选择和迷惘 ,构成了莎士比亚悲剧超越时代的审美现代性内涵。  相似文献   

2.
莎亚比亚的悲剧世界是一个充满暴风雨的世界。它时时撼动着我们的心灵,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冲刷着我们的血液。“他的剧作使我们的头脑感到了事物的力量,”“他是你唯一的悲剧作者。”——这里既有麦克自的失魂落晚、奥瑟罗的痛心疾首、哈姆雷特的思虑重重,又有李尔王的懊悔前愆,罗米欧与朱丽叶的情深意笃,雅典泰门的愤世嫉俗。的确,他的悲剧世界是一个回荡着激情的世界。这种激情产生于他的时代,他的  相似文献   

3.
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和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王木春一、莎翁悲剧对亚氏悲剧理论的超越在当今文艺理论界和美学教科书中,关于悲剧,流行着这样的概念:悲剧所歌颂的主人公是正面人物,主人公在与邪恶势力的斗争中,由于力量悬殊,不能制服丑恶,遭到致命的打击,不是失败...  相似文献   

4.
传统基督教的天意观认为,上帝是干预世事的神,世界的进程受上帝赏善罚恶的意志(天意)控制.文艺复兴时期,新教神学以及以伊壁鸠鲁主义为代表的复兴的异教哲学对这种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以<哈姆莱特>和<李尔王>等为代表的莎士比亚悲剧展现了传统天意观所面临的危机,以及由此给生命个体带来了信仰上的困惑和失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生活、哲学、艺术、美学等多角度,对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死亡意义予以全面的阐述。认为悲剧中的死亡意义不仅是死亡本身的超脱,而且用以揭示人物的美和表现感情的极致,使观众得到感情舒缓静化之后,却对美好的人生更加强烈地渴望,增添了更为强烈的生的意志和力量,用死亡的美来达到永恒的生。这正是莎士比亚悲剧具有伟大艺术力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是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的 ,其中悲剧创作尤为突出。人文主义原则虽然遭到现实的挫折 ,但莎士比亚始终未能放弃 ,一直把它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只是把人类前途寄托在道德改善上而无力变革现实 ,因此 ,往往使自己陷入无法解决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 ,这样的心理矛盾产生了莎士比亚的抑郁愤懑的悲剧创作。  相似文献   

7.
试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女性命运主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女性 ,首先是人类整体精神的代表 ,她们对自我爱的追求 ,正是对压制人性的封建传统的突破。其次是女性精神的代表 ,她们在把握自身命运的同时 ,对抗着西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最后 ,她们悲剧的结局也正在普遍意义上揭示出人类命运的悲剧性。本文在此种分析的基础上 ,揭示出她们“爱———反抗———悲剧”的命运主线  相似文献   

8.
西哲说,戏剧是文艺的冠冕,悲剧又是戏剧的冠冕。悲剧给人以崇高感。中国民族文化心理中的悲剧意识比较淡漠,我们追求圆满,向往和谐,讳言血污、伤痛与死亡,表现为自满自足的消极的乐观。几代人的教训够惨重了,我们应该破除传统文化心理中的这一锢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建立积极的悲剧意识,以达到民族文化心理的重建。《小  相似文献   

9.
仅仅用思想性来分析莎士比亚的剧作是不够的,甚至有可能陷入图解戏剧人物的误区。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以思想性来代替艺术性,导致对作品分析的简单化。从《哈姆雷特》的戏剧情节及人物塑造我们可以看到莎翁悲剧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第二,巧妙的多线索组织。第三,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悲剧审美心理过程是痛感→动物性快感→美感。从痛感到动物性快感,可以称之为生理行为的心理化,基本上还处于本能阶段;而从动物性快感到美感,则可以称之为心理行为的人化,是通过人类与动物性快感、理性思维与感性认识、审美功利性与愉悦性等方面结合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陶丽萍 《兰州学刊》2008,(10):176-178
出于知识分子对现实和自身的强烈危机意识,现代中国乡土小说或显或隐地都表现出“悲凉”的现代审美追求。伴随着作家不同的文化立场和精神姿态,以及中国现实与革命对乡土阶段性的影响与发现,演化出了不同的悲剧风貌。  相似文献   

12.
事件顺应历史的发展要求,但社会现实却无法让它达到期望的效果,这种应然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给受众造成内心的失衡,激起受众内心的怜悯、甚至是恐惧的心情,而受众却会因此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和净化,情操得到熏陶,心理恢复常态,社会秩序也会转向正常的轨道。这就是悲剧的审美功能。同时具备新闻和审美信息量的新闻摄影作品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悲剧审美引入新闻摄影是摄影艺术的要求,更是全面表现现实世界、丰富人们审美情感的要求,因此,要达到审美效果,摄影记者要重视在人性的视角和艺术的原动力中发展和创新,生活中的真、道德的善和艺术的美在图片中加以展现,给人以震撼心头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文艺创作的实质是一种审美活动 ,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 ,来源于作家在某种美学观指导下 ,写出他所感知的美和美感。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的六大历史悲剧 ,称得上是一份“美”的精神食粮。其内涵主要包括 :坚持先进而完整的悲剧美学观 ,展示普遍永恒的诗情美哲理美 ,塑造符合美的规律的舞台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4.
“悲剧是一种特别的艺术。”①悲剧所表现的是人的痛苦和不幸,其悲之甚,其惨之烈,都足以引起欣赏者巨大的痛感。然而,自古以来,悲剧一直是最吸引人、最具较力的艺术形式(本文讨论的“悲剧”是广义上的悲剧)。人们始终愿意以伤心落泪的期待去接受悲剧带给心灵的震颤,跟随着主人公一道经历痛苦磨难,在痛苦中体验欢乐,享受悲剧带给人的“甜蜜的痛苦一和“税人的忧伤”③。可见,悲剧除了给欣货者带来痛感外,还能给人以审美快感和愉悦.那么悲剧的审美痛感与快感是如何产生的,两者间的关系如何?它们在悲剧审美中有何意义?这些将是…  相似文献   

15.
现代审美经验与现代悲剧的形成和发展之间具有十分内在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悲剧的思考根本上源自对现代性问题的理论反思。欧洲1848年革命之后,马克思与恩格斯站在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高度提出审美现代性的理论问题,将悲剧扩展成一个与社会、历史、革命密切相关的广义文化范畴,在此基础上,现代悲剧的理论困难并不在于如何复兴古典悲剧艺术或悲剧理论,而是如何以一种新的理论姿态对现代悲剧经验予以可能性的理论阐释,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异化的世界中重塑主体内在的精神信仰,这种信仰既根植于历史,又超越历史,基于人性内在的深沉力量,在现实生活中则转化为一种外在的革命冲动,从而实现对现实的悲剧性超越。  相似文献   

16.
<正>从取向上看,哲学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近于科学,一种近于政治,一种近于艺术。当然,这种分法也不是绝对的,只是就哲学的倾向性而言。如果这种区分有一定道理的话,那么我认为叔本华的哲学颇近于艺术,他对宇宙和人生的观察和领悟含摄了他个人痛苦的人生覆历,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他的悲剧思想中。本文就是要通过研究叔本华的悲剧思想以期管中窥豹,从一个侧面深入理解叔本华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生于1564年4月23日,他的戏剧、特别是十部悲剧是给人类留下的一笔宝贵文化遗产。古代希腊的悲剧,虽然也反映了它那个时代的生活和人的思想,但一般都是采取间接方式,用神话故事和神的活动或人神混合来作为剧情的内容,把造成悲剧的力量归之于命运之神,归之于天命,使悲剧具有一种不可知的神秘色彩,这就是所谓命运悲剧。罗马的一些  相似文献   

18.
越剧《王子复仇记》以特有的唱腔演绎了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为世界莎剧舞台增添了一朵绚丽的越剧之花.越剧《王子复仇记》采用写意性的表现手法反映了《哈姆雷特》的悲剧精神,借助于越剧的唱腔展现了《哈姆雷特》中人物的性格、心理、行动,将越剧唱腔之美拼贴入《王子复仇记》的情节之中,显示出元叙事的特点.这种经过拼贴形成的具有元叙事特征的越剧美,不同于作为话剧的《哈姆雷特》的美学形态,实现了在虚拟、写意基础上的审美叠加.  相似文献   

19.
李国春 《江汉论坛》2006,(9):121-123
本文通过以《窦娥冤》为代表的元杂剧论述了中国悲剧的悲剧意识,并比较了中西悲剧的审美特点,认为中西悲剧同中有异,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研究传统文化是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而不是宣扬民族虚无,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妄自菲薄。  相似文献   

20.
首先将《哈姆雷特》这部作品置于欧洲文艺复兴这个广阔的大背景之下,探索这部作品所反映的思想解放运动给人与时代带来的冲击,以及其揭示的这场运动的正面作用及其负面影响,从"人"的存在、价值等人文、哲学问题的视角,考察这部戏剧的悲剧意义,并由此来挖掘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