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丁文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52-153
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笔者不甘落后,在教学过程中也在学习新课程改革。在学习中感触颇深,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理应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工作中体现出青年人的朝气与勇气,努力成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新型教师。面对新课改,我们应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马芳侠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10-111
素质教育的提倡,课程改革的实施,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和激情,也使我们语文教师眼前一亮。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犹如一缕春风,使语文这门艺术之花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3.
时下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而且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担负起新课程改革的重任。依据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课改的形势,笔者就“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谈五个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贺国柱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3)
新课改下的初三政治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贯彻"三个一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要求,搞好初三政治教学.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让教师抛弃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以摆脱以往死气沉沉的教学课堂,进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结合笔者的教学案例,本文针对如何有效运用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进行语文教学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姚凤莲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11-112
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落后的西部也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时不时地请专家学者前来讲座。或者派教者外出取经。作为一名西部初中语文教师,除了每年的继续教育培训和自己业余的学习以外,我还有幸三次外出参加课程改革培训,分别是2003年4月赴北京参加的新课程培训;2004年9月赴西安参加的中学语文研究会举办的语文课程改革培训; 相似文献
7.
邓素玲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11):30-31
我们瞩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也更关注这些新理念的落实,关心新课改的实践。面对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遭遇的诸多困惑与尴尬,人们在思索:我们究竟应该建构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王荣生博士曾说:“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现在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8.
探究式教学已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逐渐进入课堂。探究式教学,就是指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9.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教师的一个赏识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个肯定的颔首,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让学生得到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会在师生间架起一道通向写作的桥梁。新的课程改革强调了这一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寓赏识于作文评价之中,更能让作文教学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0.
房元品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75-76
反思传统的作文教学,我们总是认为,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是因为学生平时缺少观察,于是便授以学生各种观察方法与技巧。诸如观察的顺序,观察的重点把握,抓住特点观察等等,并且设计出种种观察活动,认为这样便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了,但往往是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1.
朱燕萍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一、对拓展教学的认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内容既来自课本,也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为此,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于是,拓展教学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所谓拓展教学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就是“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它实质上是一种迁移教学”。课堂教学拓展延伸一般有两种方式: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和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本论题中课堂拓展教学特指把课外信息资料引入课堂,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课外信息资料引入,还包括教师根据文本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拓展教学的训练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感悟以及对文本的认知表达。 相似文献
12.
兰菲菲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2)
基于对湖南省衡南县部分高中的调查发现,历史新课改在农村地区的实行面临着重大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历史课程的改革意识、缺乏有利于历史新课改的外界支持和缺乏有利于历史新课改的内在因素这三个方面。为了走出困境,应采取加大对农村历史教育的经费投入、设立科学的历史课程评价机制和提升历史教师素质,加强师资力量等多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德锋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11
生命教育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八九十年代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推广的一种教育种类。我国台湾地区于1997年引入生命教育,2001年被宣布为"生命教育年",在中小学和大学普遍地推广。中国大陆从2004年开始,辽宁、上海、黑龙江、湖南、云南、陕西、苏州、常州等省市都下发了有关生命教育的纲要或方案,许多省市的中小学里都在开展生命教育,也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即是关于生存、生活、生命以及生死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青少年学会如何积极应对人生过程及生死的挑战,学会尊重生命并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培育他们对待自己、他人乃至一切生命体的责任感,提高自我的整体生活品质和生命归属感,增进人与自然、与自己、与社会、与世界的和谐发展。2010年7月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标志着生命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中国的生命教育事业已经从引入、消化、探索、实验的阶段,进入到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和取得实质性成效的阶段了。为此,本刊特别邀请了几位在高校已经开设了有关生命教育课程的老师,分别介绍各自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情况与经验,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这项教育的伟大事业,期望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并真正让广大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14.
体验教学的课堂定位与实现途径——以教师的生存意识和生命价值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都以“现实的人”为前提才能得以实现。教师作为现实的人,有其本真的生存意识和生命价值追求。以此为视角,可以把教育个体的生命体验定位成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目标。教学过程也就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生命诉求。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自我批判,与学生共同体验,开展理性的评价,获得自己的生存之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