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 ——秋德罗 想象,是人类进行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所共需的一种重要能力。可是在很长时间内,不少人都以为想象不过是记忆的一种特殊方式。伏尔泰说过:“我们看到人、动物、花园、这些知境便通过感官而进人头脑;记忆将它们保存起来,想象又将它们加以组合。”维柯更直截了当断言:“想象不过是扩大或加以组合的记忆。”这种误解可能是来自,构成想象和记忆的材料元素是相同的,也可能  相似文献   

2.
<正> 一叙事文学的基本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而塑造艺术典型,又重在内心,要求以形传神、形神统一,深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内心世界,深深地烙印着属于个人的、又是属于时代的、民族的东西。罗曼·罗兰指出:“人们总是把一种发生的事情写成故事,其实不然,真正的生活是内心生活。”(《母与子·序言》)高尔基也不只一次地提醒自己、也提醒文友们注意研究人、描写人,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我不知道还有比人更好、更复杂、更有意思的东西,人就是一切。”“我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人的崇拜者,只是我不善于把这一点充分有力地表现出来。”“一般讲来,文学的任务、艺术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一、人性论与文艺学 近年来颇流行一种提法:文学是人学。人们把这提法归之于高尔基。但这是不确切的,已有翻译家出来辨析(见《文学评论》1982年第3期:《关于“文学是人学”问题》)。这一提法本身是否为严格的科学语言,也还可商兑。然而无可否认,文学是一种描写人的艺术,文学离不开对人的认识,文学与关于人的本质、人的本性的学问,亦  相似文献   

4.
一个哲学命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实在话,从学哲学到教哲学,我一直没有真正弄懂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这一哲学命题。更确切地说,是没有弄明白为什么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而同一性则是相对的。不过,既然说这个原理是列宁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展,那当然是不应怀疑的,也是不许怀疑的、不能怀疑的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舆论一律”是绝对的。比如,说“一分为二”是普遍规律,谁也不能怀疑,这是绝对的。谁反对谁就是现行反革命。但是,同时又说“对毛泽东思想是不能‘一分为二’的”,这也是不能怀疑的,是绝对的。谁反对谁更是现行反革命 )。有怀疑 (在…  相似文献   

5.
读诗随笔     
写在前面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高尔基也说过:“真正的诗——往往是心的诗,往往是心的歌。”(《给薇·叶·加克尔——阿林斯》)而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他对客观环境与自身经历的反映,即他的思想感情,也就构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诗,这种经过提纯而又形象化了的思想感情,就象一个窗口,可以通过它使人窥视诗人的内心世界。而这,是有趣的。这大概也是诗味的一种因素。 每个诗人都有一个内心的小世界,每首诗都是他要向别人打开的窗口。然而,“某一种人,一定只有过某一种人的思想和眼光,不能越出他的本阶级之外。”(鲁迅《南  相似文献   

6.
刘成纪 《中州学刊》2006,(5):284-288
海德格尔认为,审美体验是西方美学解释艺术本质的主导方式。但这种对艺术中主体因素(体验者)的强调,却导致了艺术的终结。据此,搁置主体性,放逐审美体验,让作品摆脱艺术家和欣赏者的钳制而独立,就成为一条有效的艺术救赎之路。但海德格尔从作品寻找艺术本源的方式,并无法改变艺术由人创制、为人而在的基本事实。这一事实说明,审美体验对于理解美和艺术的本质仍具有不可或缺性;也说明当代美学的任务不是放弃体验,而是通过现代改造,为体验者与体验对象重新确立一个可以共在的基点。这一基点,就是暂时搁置人对自然的器具性再造(实践)和情志化改造(移情),以最不具僭越性的身体与对象建立联系。由此,所谓审美体验的主体性,就是身体性;所谓审美体验,就是“以体去验”。  相似文献   

7.
当今,伴随知识时代的到来,人的发展问题已成为世界哲学关注的焦点,更成为中国哲学和人学研究的崇高使命。在这一关键时刻,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人之动力论》(徐冰著)一书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由于人的动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人类活动的交接点和环节,是人的行为和这种行为赖以完成的条件之间的媒介,同时也是影响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没有人的动力作用,人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展,更不可能推进社会持续发展。  从历史上看,人的动力问题并非是个全新的课题,有不少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中心指标评估方法及指标评价体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融中心不仅能为金融中介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 ,而且有能力提供专业化服务 ,更重要的是能够使金融机构获得在其他市场不能获取的利润和安全 ,因此金融中心指标体系应全面反映这一事实。金融中心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 ,不可想像一个不是国内金融中心的城市能够一跃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同时 ,金融中心是金融市场竞争的结果 ,一个国家不可能存在几个领导世界潮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颜翔林 《人文杂志》2003,(3):101-106
从艺术的整个历史状况考察 ,“形式”(Form)对于艺术的审美特性的确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形式” (Form)不仅仅单纯作为艺术的感性外表而存在 ,或者仅仅呈现为一种隐藏艺术内容的工具、符号或手段。“形式” (Form)同时也作为艺术的有机整体的结构 ,它本身也可以成为“内容” ,成为审美的意向性的构成对象。没有超越“形式” (Form)的艺术 ,当然也没有绝对地超越“美”的艺术 ,因为在艺术文本之中 ,“形式” (Form)就是其“美”的构成 ,而“美”必然也表现为“形式” (Form)的构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抽象的观念能不能想象出来呢?不,不行的。”这种说法对不对?不信罢,古今中外持此种见解的大有人在,如早在罗马时期朗加纳斯在《论崇高》里就提到,有些人把想象称之为“形象制造”,十九世纪英国学者柯尔立治也认为想象力是造成形象和改造形象的能力;要信罢,历来又有许多人不赞成这种看法,如俄国化学家门德列耶夫就认为没有想象就不能产生化学元素表,列宁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说没有幻想甚至连微积分也不能产生。想象是不是只能产生形象,而不能产生抽象观念呢?或者说,想象是不是既可以产生具体形象也可以产生抽象观念呢?狄德罗有一个说法,对回答这个问题是有启发的。他说:“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种不容争辩的真理,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剧作品,写出来总是为了给聚集成为观众的一些人看的。这就是它的本质。……所以,我们不妨重复一遍: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 ——引言(摘自弗朗西斯库·萨赛《戏剧美学初探》)  相似文献   

12.
艺术风格,是一个关于艺术独创性的概念。它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其作品中显示的艺术特色和艺术独创性的总和。没有独创就无所谓风格。马克思说过:“风格就是人”,高尔基把作家称作“善于用自己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概念的人”,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在名家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白居易作为一位可以与李杜齐名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特殊成就和巨大影响,本来是素有定评的。但是,对白诗的艺术风格的看法,却历来颇多分歧。这固然是由于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形成其艺术风格的主客观因素都比较复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前代的诗论家们没有可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去认识白诗的艺术风格所致。然而,对文学史来说,在这一问题上的轩轾褒贬,实际上关系到对白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评价。因此,本文试图就白诗艺术风格的几个突出特点(特别是其中有争议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世界”有多种含义。我们这里说的世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的精神可以参与其中,并对它能够产生强烈的愉快或不愉快的感受。现实世界和文化世界的大部分领域,人的行为可以参与其中,精神亦能参与其中;艺术世界,人的精神可以参与其中,但行为不能参与其中,如果人感到自己行为参与其中了,那只是一种虚拟的感觉。世界,是相对人而言的。动物处在一种实在的环境中,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没有自觉于是  相似文献   

14.
艺术情感不是自然生成的东西,而是在具体的艺术创造过程中才孕育生成、逐渐成熟的“生成物”。从这一角度来说,创作就是艺术情感的塑造,是情感这种或那种艺术形式的经营和建立。当作家内心的艺术情感积累孕育成熟后,由于它只存在于艺术家的心中,尚未变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形式断以它只能供艺术家个人赏玩、体味,还不能成为一种具有确定面目和形式,能传达给大众,引起更多人共鸣的艺术情感。这也就表明,孕育生成的艺术情感还需要寻找某种形式的外化,才能最终脱胎而出,独立于世,把它充盈的甜蜜全部奉献,供人类认识和欣赏。艺术情感…  相似文献   

15.
张伦 《中国学术》2001,3(1):316-318
对于没有受过社会和人文科学训练的人来讲,“父亲”可以属于那种最不言自明的称谓。对中国人来讲,也再没有什么比父亲的形象最能概括传递母文化的许多信息了。至于从五四以来与国人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如影相伴的对传统父亲权威和形象的憎恶与批判,也是过去这世纪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巴金的家不就是围绕对父亲的批判而展开的吗?然而,对父亲作为一种人类生活的最普通也最深刻的现象之一,我们又有多少系统的研究和认识?而缺少对自身生活的审视,也许是国人还没有真正迈人现代精神生活的最重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东晋是玄言文学的全盛时期,而代表这一高峰的便是孙绰(314—371,今山西平遥人)。关于玄言文学产生的社会原因,宗白华曾在《美学散步》中提到:“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彩色的一个时代,使我们联想到西欧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这是一个艺术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美学自觉的时代。思想信仰上没有桎梏,传统的儒学开始解体,外来的佛教文化和内在的老庄美学的复兴,使一大批美学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类艺术表现始终面对的一大问题,20世纪从新的层面提出人的情感问题,即焦虑、绝望和恐惧。这是人们在此之前从未如此强烈体验过的情感。20世纪的西方文化艺术把人类的焦虑、绝望与恐惧非常突出地表现出来,焦虑、绝望与恐惧的情感形态和类型变化充满了20世纪的西方艺术长廊。西方现代艺术对情感的强调,把情感的真实作为艺术的一大标准即向内转,这在理论上提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批评标准的丧失;二是公共性的丧失,或者说现代艺术行为与艺术的根本目的的自相矛盾。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应该是用最具有象征性的形象来传达最普遍的情感,但现代艺术由于过分强调主观真实,变得不可交流,难以传达。综观西方现代派艺术,形式的极端化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极端形式化的符号,其审美意味很难说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看不懂的艺术;二是非常的逼真,把人当作物品表现(人的异化)和把物品当作人来表现(商品拜物教)的艺术,体现出西方现代社会对人的冷漠和对物的崇拜。形式问题的困难在于:一是怎样的情感才是真实的,而且是符合人性的,二是从外在的角度看,形式是否能找到一种独创性的技术,把异化破碎的现实、传统的艺术手法与现代生活经验统一起来。三是如何处理独创性与传统的关系,艺术能否实现交流、能否被人接受,需要传统的积淀作基础,必须有某种共同性的东西才能交流。人类艺术史上成功的作品都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被毛泽东誉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鲁迅(1881-1936)和被列宁赞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的高尔基(1868-1936),都有着改造人的灵魂与社会的梦想,不同的是高尔基看重社会革命理想的拯救能力,鲁迅则看重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彻底性。他们执著于自己的追求,并把改造人的灵魂与社会的希望分别寄托在布尔什维克与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革命上,自己也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尽管两人在各自的道路上有着不同的理念与经历,他们通往革命的道路却在相同的本质上揭示出了知识分子与革命纠缠不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2006,(4)
翟振明在《哲学研究》2006年第1期上撰文《论艺术的价值结构》指出,由于艺术家在创造的时候,已经通过对“无用”的自为价值的直感外化而使自我肯定或否定的力量直接回到人本身,因此不管有没有作品、有没有受众,艺术创造都对艺术家有自足的价值意义。在直感外化的一个个瞬间,艺术创造就已成就了相对于艺术家本身的原始价值,这就构成了艺术价值结构的第一部分。但是只有这一部分还不能成就完整的艺术。艺术欣赏的人文价值就是艺术价值结构的第二部分,这就是受众在对他人(艺术创造者)内在价值的认同印证的同时,获得独立于艺术创造过程的直感体…  相似文献   

20.
一、幽默语言的审美特征在语言修辞过程中,人们不仅按照一定目的去选择词语(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洁),而且也按照一定的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审美感觉去遣词造句(尽量幽默生动,句式丰富多彩),使之成为优美的艺术语言.修辞中的幽默点染,就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审美活动.幽默语言的审美特征——受到人们喜爱的美质,愚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谐趣之美 首先给人的直感是它具有谐趣性.幽默的语言的轻松、情趣和可笑构成谐趣性的三个要素.情趣性既是构思幽默语言与幽默艺术的出发点,又是衡量幽默意境高低浓淡的根本指标.《西游记》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点是塑造了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可爱的形象,而这塑造之功,是绝对少不了这幽默艺术的高度运用和发挥的.没有幽默艺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