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语中妇女语言的特点与性歧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男女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的存在,社会心里因素的影响以及人们的传统价值观的制约,男女的语言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差别。性歧视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随主流思想隐含在社会的语言和文化中,表现为妇女语言和关于妇女语言。前者是社会要求妇女按角色说话而形成的。后者则是削弱、贬低和压制妇女的不平等表现。随着人们的文化程度的提高和男女之间的社会活动与相互交流的增多,性别语言之间的差异将逐步减少。而男女语言之间的共性日益扩大,性别语言逐渐相互靠拢并出现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2.
伍尔夫女权主义文学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尔夫作为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女权主义批评家,系统地将女权主义思想引入妇女文学批评,为妇女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文学观包括,女性文学具有自己的文学传统理论,女性写作需要建立自己的文学话语理论和"双性同体"的创作理论三个方面。伍尔夫开启了女性文学理论的先河,并为其后各女权主义流派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文体化与活性化,是大江健三郎的"语言-文体"观在创作实践中的文学创作策略.这一方面使得他所倡导的想象力论落实到了具体的文体问题上,一方面又使得他对日本传统私小说文体的解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本篇文章简要介绍沃尔特·本雅明在其《译者的任务》中涉及的"纯语言"哲学观点,试图从此角度分析纯语言和翻译的相互关系,指出这种解构主义翻译观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演化与“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作为一种现象系统在共时上看是相对固定的,而在历时上是演化的,可以理解为是一套形成并沿革的“惯例”。借用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构建语言演化的分析框架,从语言演化的视角探究语言的性质、形成机制、演变过程,并运用该分析框架探讨“语法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小说语言的阐释空间--兼谈我的小说语言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说语言研究 ,存在着本自语言学 ,又超出语言学的双重阐释空间。它的阐释起点在语言 ,落点不能仍然在语言。小说语言研究的许多重要命题 ,不是单纯的语言学问题 ,也不是单纯的文学问题 ,而是处在语言学和文学的交叉地带。语言工具论和语言本体论 ,是小说语言研究的两个不同的理论平台 ,得出的也是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张倩 《人生与伴侣》2006,(11):61-61
现在的孩子已把中性打扮当成一种时尚,盲目追捧。然而,中国性学会有关专家指出,“中性化”女性婚后往往不“性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风格和意义两个角度分析前景化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着重谈到有些前景化语言的不可译性问题以及如何在翻译实践中辨识前景化语言。旨在为译者提供一种新颖的翻译理论基础,为促进理论与实践具体结合方面起到方法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法律语言的功能首先是规范调节作用,其次才是提供信息.法律的规范调节功能与程式化的法律语言关系密切,法律翻译时必须正确处理语言程式化的问题.要实现法律翻译的功能对等,就需要做到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三种对等,即法律文本整体框架的形式对等,法律语言语用功能的对等,逻辑结构的对等.不同层面的对等亦涉及用词、句法、篇章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言”定义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现有的有关"语言"的定义,有语言工具说、符号说、本能说、世界观说、社会现象说、存在说、行为方式说,以及表述说、表达说、词语规则说、系统说、活动说、信息说等种种说法。虽然现有的诸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正确地反映了语言的某种本质或性能的一面,但却因思维方式及视域所限,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些诸如不能系统、深入、恰切地反映语言的真正本质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依据作者提出的层次语言本质论之理念,自然语言意义上的"语言"的定义应该按着语言的底层本质(基础层次)、一般本质(核心层次)、特殊本质(表象层次)之层次本质观念,重新做如下新的界定:语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音义结合的表现符号。  相似文献   

11.
汉语国际推广的地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性"是笔者用来考察汉语国际推广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地域和文化两个相互依存的层面.笔者认为,"地域性"概念是汉语国际推广中一个潜在的重要命题,一直是重要的存在却从未有学者整理挖掘.以往的学者基本上是从母语是否是汉语这一角度展开论述的,但我们发现这种以语种和文化圈的概括并不能解决所有重要的问题.从"地域性"的角度,一些问题反而可能得到较贴切较合理的解释说明,虽然也不是全部,但这至少是观察和研究汉语国际推广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认知视角,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对理解、研究并提升这个学科具有独特的价值.文章从"地域性"出发,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多种教学形式、教材建设等相关论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国内、国外教学及面临的问题做了可能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外语初学者的启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于我们外语学习的启发就在于 ,我们可以在“学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 ,通过模仿和学习“习得”的过程 ,进而达到与“习得”相仿的良好的第二语言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天人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问题之一,汉代哲学就是围绕天人问题展开的。董仲舒以"天"为本,运用阴阳五行说使"天"与"人"建立起同类相感、相应的"天人感应"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成为汉代"大一统"政治统治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依据,在中国传统天人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简要论述什么是第二语言习得及二语习得理论对语言教师实践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二语习得中情感因素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情感过滤"现象的存在对外语教与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外语教学和习得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有重要影响。本文就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主要情感因素进行界定,并就其对外语教学的一些启发作扼要评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语言获得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与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研究是二语习得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意在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英语与汉语的差异以及两种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等方面探讨语言思维在第二语言习得和交际中的作用,并就如何排除母语思维的干扰,使思维与目标语达到一致以形成外语思维这一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外语课堂中的焦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语言习得中,焦虑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很多理论学家都认为焦虑是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是个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尽管理论学家和语言学家对焦虑的划分不一,且其表现形式多样,但大量的研究都表明,焦虑对语言学习有着负面的影响。在国外,焦虑研究受到相当重视;在中国,尽管焦虑在英语学习者中比较普遍,焦虑研究仍被忽视。笔者在教学及考试中屡屡发现不少学生高度焦虑(如声音发颤等现象)。这种紧张必将影响学生们的外语学习成绩,值得语言教师和外语研究人员的关注。文章综述国外外语课堂中焦虑研究的发展、外语习得中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为中国语言教师和外语研究人员研究焦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学习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内容。文化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隐性内容,与本族文化存在差异的显性内容以及与日常交际相关的实用的显性内容。二语学习者的文化学习应是一个有明确文化意识的、显性的、体验性的学习循环。通过一系列分阶段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学习活动,二语学习者在提高自身语言能力的同时,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模糊容忍度始于心理学的研究,模糊容忍度与二语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性.从心理学角度对模糊容忍度做出界定和测量,回顾国内外模糊容忍度的发展历程发现,当前模糊容忍度与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现状集中在模糊容忍度与二语技能、二语策略和语言焦虑方面,并提出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母语和第二语言认知差异的时差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 ,母语语言信息输入到大脑的时间与个体习得语言的关键期相吻合 ,有助于母语信息网络在大脑中的构建。而第二语言信息滞后进入大脑 ,错过了这一关键时期 ,难以构建语言信息网络 ,因此 ,语言信息网络能否构建是语言信息能否自然输出的关键。正是语言信息输入的时差性导致了不同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不平衡性 ,从而造成了个体在两种语言认知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