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红楼梦》的人对于脂砚斋评注是十分熟悉的。他与我国其他古典文学的评注不同的是:他与作者有着一段相似的生活经历,与作者关系密切,而且他开始评注《红楼梦》时,《红楼梦》还在创作过程中。脂评虽然对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有所不满,但和曹雪芹对封建社会濒于灭亡所采取的态度并不相同。而过去有些人却把他和曹雪芹等量齐观,认为脂批代表了作者的意见,有的人甚至认为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的化名,在自写自评。种种怪论,不一而足。本文想就目前对脂批研究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供讨论。脂砚斋评注《红楼梦》,除了对当中人物情节的写作方法、素材的出处提供一些线索外,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一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种种腐朽、落后、黑暗、不合理现象的批判书。这种批判是在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上展开的。所谓深度,我们将在后文集中论述;所谓广度,就是封建社会中所暴露出来的所有弊端,诸如家族、礼教、吏治等等制度和观念形态等等可以说是无一例外地都在批判之列。这一批判构成了清代思想斗争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书中,曹雪芹对于贵族阶级腐败的道德的抨击,是最尖锐、最激烈的。曹雪芹对于这种道德的糜烂风貌,最是深恶痛绝的。这就构成了《红楼梦》作为批判的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把这种批判发挥到尖锐凌厉的程度,又显然是通过多种艺术措施的运用来实现的。对于《红楼梦》的批判现实主义命题,不少人已谈过,但似停留在批判对象的现象说明上,通俗地说,就是在“批判了什么”上所用的笔墨多,而在“怎样进行批判”上着力少,特别是未能确定其现实主义的特征及其地位,这就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的世界观我们反对把红楼梦曲解为只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也反对把曹雪芹的世界观简单的说成完全等同红楼梦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因为前者的结果,就降低了红楼梦这一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使之成为自然主义的庸俗记录;后者的结果,就混淆了古典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这方面的区别。自然,我们必须首先肯定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全部形象都受作者的世界观的直接指导,但也不能不承认在阶级社会里出身剥削阶级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同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的世界观是复杂矛盾的,从而他们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和他们的全部世界观,也就不能不或多或少的有所出入。高尔基在“俄国文学史序”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现实主义杰作,这一点除了胡适派的红学家以外,是没有人否认的。但是要具体说明它的丰富的社会意义与辉煌的艺术价值,却需要深入的、全面的、细致的研究。现在我只就人物方面,来做个初步的分析。在人物的塑造上,红楼梦的成就是惊人的。曹雪芹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能从阶级出身和生活环境上,抓着人物应有的特点与可能有的特点来发挥。当然,十八世纪的曹雪芹是不可能意识到阶级斗争的存在的,而且也不可能认识到人的阶级性对於他的思想、感情、言语、行动的支配作用。但是,曹雪芹是个现实主义者,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他能够从本质上认识事物。在分着阶级的社会里,阶级性是人的最本质的特点;同时,生活环境对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是生活于十八世纪上半期的作家。当时虽然还是封建社会,但已经有了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红楼梦》的出现和明清之际许多进步思想家的著作一样,都是“天崩地解”时代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潮流的产物。这部标志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高峰的文学巨著所以出自曹雪芹之手,同作家在康熙和雍正政权交替时期遭遇的重大政治变故直接相关。他是怀着“新愁旧恨”、饱含着血泪进行创作的。《红楼梦》开头引录的关于“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一段“作者自云”,是理解创作缘起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庄子》与现实主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自古及今,《庄子》无论在哲学思想上,或是在文学领域,都是一部具有不小影响的书。对于《庄子》的散文,研究它是否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不仅仅关系到这一部书,还涉及到对于中国文学史上许多作品如何评价的问题。不过,我们研究《庄子》这部思想极其复杂的作品,应当看到它的主流或总的倾向,这样我们才不致走入歧途,得出错误的结论。列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古典现实主义作品。它的思想、艺术成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是封建社会里小说发展的极峰。 但是,这部杰作在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它从《金瓶梅》那里确实受惠良多。它既有抉择后的借鉴,更有扬弃后的升华。两书最大的共同点是:(一)都是写一个家庭的盛衰;(二)都描写了众多的女性。然而,我们读《红楼梦》,犹如欣赏一丛鲜花,品味一瓯香茗,思想感情会升华到一个崇高的境界;而读《金瓶梅》,却象面对一潭死水,嗅到阵阵臭气,又象踯躅在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作者及“原始作者”问题的考索是近年来红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简单地将这部作品视为曹雪芹一个人草创完成,《红楼梦》文本内部的很多矛盾现象则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探索“原始作者”如果诠释过度则有可能走向误区,并有剥夺曹雪芹“著作权”之嫌.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内部分析入手,结合脂批等清代文献提供的丰富信息尤其是这部作品成书过程长期性的实际提出《红楼梦》作者“家族累积说”的新命题,试图对作者问题上的种种偏颇加以节制,从而更恰切地把握《红楼梦》诞生过程中的文化语境并对作品文本的复杂构成状况加以阐释.“家族累积说”的提法还可以与红学界已取得的“曹学”成果挂钩,启示人们去探索曹氏家族的遗传基因特别是曹寅的文化素养对曹雪芹直接或间接的可能影响.这个新命题是在综合“世代累积”与“文人独创”两种写作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与所谓否定曹雪芹“著作权”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清代前期最为杰出的三部小说,它们产生于十八世纪的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这个时期小说繁荣,作品众多;但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成就卓越,且影响深远的,则莫过于上述三书.在小说史上,它们是现实主义在清代前期的代表作.这三部小说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后者对于前者有那些发展?发展的程度又如何?为何会出现这三部小说?这是本文力图加以阐明的.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代表中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的文学名著,也是十七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在这部百科全书中,作者曹雪芹、高鹗所描写的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家庭管理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兴趣.本文试想就这部小说中的管理方式作一点粗浅的分析,期冀对我们今天的管理能有些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一部反封建的政治历史小说。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它是思想性最强,艺术性最高,两者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伟大作品。《红楼梦》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表明,曹雪芹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别号“梦阮”。表示向往阮籍之意。曹雪芹的处境、思想和态度有许多和阮籍相似之处。 阮籍身处魏晋易代之际,当时“天下多故,名人少有全者。”为了避祸全身,他放荡形骸,任诞下羁,“口不臧石人物。”与阮籍相距一千多年的曹雪芹,时历康熙传位雍正(实际是夺位)的特殊年代,其时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波及全国。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曹雪芹隐居西山村写《红楼梦》。二人的作品都“发言立远,其旨遥深。”内容多是抒写自己的愤懑和忧虑。在艺术上都以“真”来反映社会生活,开导了一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正>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如王国维所说:乃“彻头彻尾之悲剧也”,“悲剧中之悲剧也”!①显然,《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正是从它那感人的悲剧结构中产生的。因此,站在现实主义美学立场上,从悲剧角度探求《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不仅是伟大的作家,而且是杰出的美学理论家。虽然他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传世,但是,他却有意识地通过他的《红楼梦》来展示了他的非常丰富卓越的美学思想。如果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再再强调、反复论述,并在《红楼梦》的创作实践中始终贯彻如一的“真”、“假”观念是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的话,那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作为全书“立意本旨”来加以强调的“色”、“空”观念,则是作为他的美学思想的“真”、“假”观念的具体发挥。  相似文献   

15.
一、“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老张永远活在广大读者和人民心中的老舍先生,除了于一九二二年冬在天津南开中学教授国文时,为校刊写了短篇小说《金铃儿》外,他真正的处女作,是在英国写成的并于一九二六年七月在国内的《小说月报》上连载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老舍先生的创作历史应由《老张的哲学》算起。《老张的哲学》是老舍先生于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六年在英国写成的。他在《老牛破车》中谈到这部书的创作体会时说:“还是那句话,我只是写着玩”的。但是当我们一口气读完了这部书时才明白:作者哪里“只是为写着玩”的?分明是通过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把批判和揭露的矛头对准了中国“五四运动”前后的满目疮痍的旧社会,这同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称自己的作品是“满纸荒唐言”有些相似之处。读完了《红楼梦》才知道“荒唐言”不荒唐,作者的“心酸泪”没白流;读完了《老张的哲学》才知道,作者说:“我只是为写着玩”的这句话的本身,就是对中国旧社会的辛辣而幽默的讽刺。不信,请看看作者笔下的小说主人公——老张的惟妙惟肖的形象,下面是老张为了给小绅士孙八暗中买小老婆而进行的秘密谈话:  相似文献   

16.
论唐寅诗风对《红楼梦》诗词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的压卷巨制.《红楼梦》又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与作者曹雪芹同时代的评论家脂砚斋说:“雪芹撰此书,亦有传诗之意”.曹雪芹在这部小说中创作了大量诗词曲赋,人们通常称为“红楼梦诗词”,其各体兼备、寓意深邃,具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红楼梦诗词或为了深化主题,陈述此书立意之本,或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或描绘周围环境,烘托故事氛围,或预示大厦将倾,家运消亡的悲剧结局…….作者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思想见解、精湛的艺术手法熔铸出一种独特的诗的境界.这些诗词一直成为“红学”领域研究和探求的重要课题.诸如:其中内容之一,就是《红楼梦》诗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八十回后原稿,现在我们是看不到了。但从作者亲友脂砚斋等人在八十回中所加的批语来看,作者不仅基本上已写成全书初稿,而且这些批书人也读到过后面那一部分稿子。因而他们在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的语言,是“血”的语言的记录。因而它的个性和风格,是作者所特有的。而作者的生活实践、人生态度和长期学养又是产生他的语言的源泉的。作者曹雪芹出生在所谓满清皇朝“百年盛世”的一个富贵繁华之家,遭逢不幸,终於穷困潦倒而死。他活在世上的年岁虽然不大,但他闻见广博,学问渊雅,练达人情,洞明世故,兼又工诗,能画,善谈吐,饶风趣。他在当时已有“风雅游戏,触景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终日不倦”的称誉。在他十年辛苦的创作生涯当中,苦心孤诣,精诚血聚,这部伟大名著的前八十回才告完成。完成以後,又经他屦加改定,在红楼梦第一回有“後因曹雪芹於悼红轩中披阅十载”等语,第一回前七言律又说:“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不但表现作者创作的严肃态度,而他这部作品,一经仔细读去,使人感到真是一部刿心怵目字字是血的记录,所谓字字是血,不是作者的自悲身世,无材补天,而是把他亲见新闻的人们的血,  相似文献   

19.
伟大作家曹雪芹的不朽巨作《红楼梦》所展开的艺术世界,就象我们生活中的现实世界一样丰富多彩,特别是书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比现实生活本身还显得纷繁复杂。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评价和分析书中一个个典型人物形象,弄清楚作者的真正创作意图,是我们今天阅读和研究《红楼梦》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葛鑫 《齐鲁学刊》2005,(6):87-89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