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田野是人类学研究的生命线。民族志的生成是一个从田野实践到文本书写的过程。田野、他者、文本是构成民族志的三个重要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到民族志的真实性。田野是人类学家选择的具有真实空间与文化想象的复合体。田野中的人类学家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与他者共同对话的个体,他不可能真正成为他文化的自我。走出田野后的民族志书写,因时空分离、田野经历不同、多样化的书写方式而影响了民族志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民族志书写危机,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文化描述与文化批评在人类学学科中的重要性。在实验民族志中,表述危机下的种种表征方式、文化批评中彰显的民族志价值,恰恰说明了实验民族志在不断践履民族志实践,而这种实践给民族志发展,乃至人类学学科及人类学一般知识发展的趋势所带来的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下半叶,影像民族志的文化表意实践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产生了诗学转向的特征,重点体现在对影像真实性问题的再探讨和对知识生产中视觉方式的演变创新上,这些转向展现出对80年代以来影像民族志文化诗意书写的贡献。结合电影诗学反思当代民族志电影发展的现象,从影像机制和观众认同方面,为当下中国影像民族志诗意创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为视点,在业余民族志、现代民族志、后现代民族志的演进序列里考察民族志书写的转向,体认民族志文本从“整体描写”到“深描”乃至“对话”与“多声道”修辞的追求和实践,以此透射人类学文化书写追求多元、双向、互动、开放的撰写取向,呈现民族志书写的实质性的和自觉的多元视角的实践图景。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族志的文化书写在小说与民族志之间人为划定了严格的界限,它重视概括性事实而回避故事讲述和故事中的单个人物,更谈不上中心人物的深度塑造。实验民族志这种书写范式的出现为借用小说叙事和人物塑造来集中地、戏剧性地展示对象的人文事实、心理事实及其内在意义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民族志书写之所以在现代社会受到持续不断地批判与反思,是与其内部存在的诸多悖论有关。"零度"书写与"非零度"书写、"权宜"书写与"权威"书写、"变生为熟"与"变熟为生"以及书写"神秘"与"神秘"书写等诸多矛盾,就是民族志书写场中矛盾复杂性的最好表征。因此,只有不断地对这些矛盾进行解构,探究出产生这些矛盾的逻辑和实践机理,才能为当代实践民族志书写范式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撑和事实论证。  相似文献   

7.
民族志是人类学家展示其学术成果的主要形式。如何撰写民族志引发了当今人类学界的热烈讨论,但无论如何撰写,都应该以不损害民族志的真实性为前提。林耀华先生的《金翼》在民族志文本撰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是,林先生在追求内容真实性与小说化的叙事过程中,已经使该著作游离于小说与民族志之外,成为一种处于文学创作与人类学研究之外的第三种存在。  相似文献   

8.
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民族志方法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人类学研究有必要借鉴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民族志具有“文体”和“方法”双重内涵,对艺术研究的民族志讨论应包括“作为方法的民族志实践”和“作为文本的民族志书写”两方面的研究。在作为方法的艺术民族志研究实践中,“整体观”原则对帮助转换既有的知识传统中以孤立地谈论艺术品来解决“艺术”问题的倾向、模式,以及对“艺术”认知的“祛魅”,具有基础性意义;对“观察—体验”的实践理念的标举,正面回应了“体验”在民族志实践中的长期蛰伏状态;以“当下”地“共域在场”为具体操持方案,强调研究者对“场域”结构关系保持自觉并调动自身“在场”的能动性,机动地采取有目的的行为从调查现场获致所需信息。适应于实践的具体情况,艺术民族志书写将呈现为一系列的、调动多种手段的实验性写作。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类在实践中生产知识、创造文化。传统人类学以遥远的与“欧洲中心文化”具有明显差异性“非西方”的“原始社会”或“土著民族或族群”社会文化研究而著称。伴随研究范式和理论格局的拓新,人类学研究的“田野”不再是纯粹“远方”的“他者社会”,“田野空间”亦从地理空间范畴延伸到文本空间、口述传统及网络虚拟社会空间等非地理空间范畴,人类学者不断游走于“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文化丛林中观他以视自我,运用田野工作和民族志书写来进行着自己的知识生产、文化实践和理论建构。与此同时,人类学者对传统田野工作与民族志书写的真实性、客观性、权威性与科学性进行反思与批判,推动着文化人类学理论范式和工作方式与时俱进,凸显时代特性。  相似文献   

10.
女性经验影响下的民族志研究者用另一种视角,发掘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略的有关女性性别角色的话题。女性人类学学者认为,由于性别和意识形态的倾向不同,男性研究者无法全面理解女性,往往忽略涉及女性的田野资料或缺乏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同一田野环境,男、女研究者结论常有差异。民族志研究长期面临表述真实性的争论,考量性别因素的影响,有助于思考民族志实践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科学技术的研究范围和对象决定科技写作的范围和对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特定的含义、表现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科学技术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决定科技写作的内容和特点,以及科技写作的自身特点;科技写作主要是为反映或表现科学技术的状况与发展服务,而不是其它。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学内部出现了学术反思潮流,传统民族志进入了一个实验性的时代。相应地,民族志求真历程也随着时代转换而彰显出来。在民族志的求真历程中,需要以批判与反思作为其走向科学道路的武器和方法,并有一个科学的民族志理论范式来解决民族志品质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 2 0年来哲学的所有重大争论 ,实质上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体系解读的反思与质疑。因此 ,如何评价传统体系就成为哲学的研究与发展面临的迫切的总问题。传统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性质均未作出正确规定 ;在方法上也未能体现发展的原则 ;对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规定也不确切。所以 ,它不是“基本可以”,而是“基本不可以”。故对传统体系应予以扬弃 ,将其纳入一个更为广阔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4.
旧体诗的写作几乎贯穿于郁达夫的整个创作时期,作者对这一文类的爱好和选择,表现出其灵魂深处所潜藏着的虽放浪形骸之外、仍不失名士风流的那种旧式文人的特征。它是一种传统文学修养的自然流露和表现,反映了作家的人生态度、审美追求、思考方式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强调女性立场,突出性别视角,特别关注当代都市社会中的各种性别问题和性别现象,这使她们的创作必然具有浓厚的性别意识和开阔的性别视野;也由此,都市女性写作实际上主要表现为一种与传统写作截然不同的性别写作,呈现出与主流文学和传统文化判然有别的、颇具反叛色彩的文学主题、美学特点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导向,以“后方法”教学理论为指导,分析电子邮件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总结出这一新型交流模式的作用和意义,并较为详细地设计了电子邮件在课堂教学和作业处理中如何应用的活动模式。在此基础上,以上海某大学的85名大一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电子邮件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将电子邮件作为师生间的交流模式是可行的,教学效果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英语综合水平以及英语交际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探讨学术论文的词汇特点,即专业性、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和科学性等文体特点,提出其用词应与普通英语不同,要有正式、准确、客观等特色。  相似文献   

18.
人文学科遭遇表述危机之际,民族志写作问题成为倍受学界关注的话题,而对其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打量尤显关键。由于格尔茨的理论奠基与写作实践为我们今天重新思考民族志写作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路径。试将格尔茨的解释人类学理论和践行策略作为个案进行分析,力图对民族志写作的奠基性理论加以思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