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其内在的价值与必要性,赋予诵读这一教学方法以新的内涵。教师在晨读、课堂、课后应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使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多重作用,使诵读成为学生理解文本、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提升写作能力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
诵读,即出声的阅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传统语文学习方法.诵读是学好语文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教法之一.但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对此不够重视,课堂上分析讲解远多于诵读,任由学生随便看看或随便读读.作为职校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加强诵读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审美水平,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重视国学经典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文章分析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与整合策略,以期为相关的教师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诵读教学法自古以来就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然而,现初中阶段,许多语文老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频繁使用诵读教学法,却常常出现低效或无效的情况。改善这一现状可以从诵读时间、诵读意图、诵读指导、创设诵读情境入手。  相似文献   

5.
当下语文教学应该回归传统,我们要将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有机的结合起来。用我们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来弥补当今语文教学的不足。经典诵读的价值体现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促进学生学校家庭的和谐;不断提升学生素质,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促进民族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6.
口语交际能力是职业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因此,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口语能力培养的意义,并遵循口语能力培养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机会和平台,进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意义,又在此基础上从创新教学形式、合理采用诵读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等方面,探究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口语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古代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境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从诵读积累、知人论世、意象情感、比较迁移这几个方面探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阐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实效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通过范读,使学生领略古诗魅力;其次,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涵义;再次,联系生活实际,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著作,对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涵养学生品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当前小 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解决策略,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诵读经典,能不断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其巨大作用在教育界是不置可否的。那么,有效指引中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方法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师及有关专家探讨的重点。课堂主题辩论在引领中学生经典诵读上备受推崇。  相似文献   

11.
开展诵读式教学,在加大诵读的训练量和强化诵读的指导督促的同时,要结合新课程理念.按步骤做好每一篇新课文的诵读式教学。那么究竟要按什么步骤开展诵读式教学呢?一般来说.诵读武教学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初读自主感知文本内容——再读合作领悟文本情感——三读探究品味文本妙处——四读拓展迁移学习运用。  相似文献   

12.
李雪芝 《现代妇女》2013,(10):235-235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经典诵读与音乐相结合,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激发对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热爱.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更好的培养他们的乐感,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教学实践证明,经典诵读与音乐的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热爱,而且音乐教学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文素养的提高,诵读应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而现在高中有些语文教师对语文诵读不够重视,这种轻诵读的做法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研究 , 首先 , 分析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次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具体实施 , 其中包含挖掘教材内容、经典诵读以及利用现代技术等。最后 , 语文老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 , 从而积极丰富教学内容 , 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早读课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兼有训练诵读和训练记忆双重功能的特殊课型.保证早读课质量、提高早读课效率,要有计划性有系统性地安排早读内容,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朗读与记诵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钱江琴 《职业》2014,(6):26-27
本文就中职语文教材文学作品的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语言文字中发现美、在诵读经典中品味美、在人物形象中体会美、在观念联想中创造美,让美在学生心中流淌。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达到启发学生真、善、美的灵智,养润德性的审美目的,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在审美中不断提升和发展,健全高素质劳动者的优秀品格,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中学课本上所选的 篇章又大多是脍炙人口的传诵名篇。可是由于文言文产生的时代久 远,初中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知识掌握不足等原因,文言文 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对学生文言文学习指导的实 践中,我们探索出“诵读试译,讨论交流,鉴赏感悟,扩展阅读” 的四环节课堂学习指导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徐艳 《职业》2020,(11):87-88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个大的方面。新形势下的中职语文教学,要求老师在语言、思维、审美和传承等四个核心素养上下足功夫,真正让每一位中职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效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无疑是最好的载体,因为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一定会在这四个维度上全面体现它的价值。因此,本文对充分利用文言文诵读教学,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王立颖 《职业》2017,(16):107-108
本文主要研究了经典诵读对中职学生品德养成、审美与价值取向引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阐述了中职学校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探索了经典诵读与中职学生人格养成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陈李惠 《职业》2017,(21):120-121
本文分析提出,在技工院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意义重大,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武器.广大技工院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创新形式,指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与职业道德培养相结合,创新国学经典诵读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