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夏雷英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5):103-105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全世界范围音乐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将不同文化音乐并置,探究和理解其音乐传统和音乐文化,这是我们从音乐方面理解和适应世界文化变化的重要方式。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把“审美体验“作为核心,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势必会有些尴尬的现象。本文尝试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求对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音乐审美教育能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
王蔚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7-120
“多元文化的音乐”这一观念首先在音乐人类学中提出。本文就多元文化的音乐观在音乐人类学、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学等学科中的兴起,尤其是近几年在基础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发展作初步研究,探求“多元文化的音乐”观的在音乐教育中的现实意义,以求促进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新课改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蔚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
"多元文化的音乐"这一观念首先在音乐人类学中提出。本文就多元文化的音乐观在音乐人类学、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学等学科中的兴起,尤其是近几年在基础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发展作初步研究,探求"多元文化的音乐"观的在音乐教育中的现实意义,以求促进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新课改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奇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2):53-56
外语教育的社会价值存在于国家安全、社会进步、文化传播以及人才培养等几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方面。外语教育中伴随着语言认知中出现的文化认知的单一性,不利于实现外语教育的社会职能。优化外语教育政策、开展语言文化活动、设计文化主题讨论、重视教师职业发展可以规范、指导、帮助外语教育实践多元文化认知,使外语教育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并为外语教育自身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詹七一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46-49
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式中包含着相应的审美模式。云南作为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自远古以来就由多族群演化生成多种民族及其审美表达方式,导致其审美文化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并存、多源构成和原始古朴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杨宏凌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2):126-129
多元文化教育浪潮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有着显著影响.适应多元文化教育浪潮,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显得十分必要.从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构建反映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等多个维度加以研究和调整,才能达到多元文化教育要求下的幼儿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音乐修养. 相似文献
7.
王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30-232
审美经验,是审美意识中的一种心理意识和心理能力。在审美活动中,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判断是由外向内的发现。通过对音乐审美经验及其美学特征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艺术的创造、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的整体把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音乐符号虽是源于西方的一种音乐艺术的表达工具,但人类文明在某种程度上本就有一种共通性。音符的线条表现可以联系中国书法线的艺术的文艺主张,并且传达出一种心灵的洒脱美;音符舞动的构图可以联系中国古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文艺理论,并且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动态美;音符的整体造型可以联系中国远古的图腾信仰,并且传达出一种历史的神秘美;音符和谐的比例可以联系中国古代的建筑特色,并且传达出一种人格的至善之美。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审美文化多元共生的语境中,各种艺术文本呈现出的全面低幼化、粗鄙化、欲望化和平面化表征促使我们开始将反思和批判的目光对准长期高居神坛的艺术受众.考察当代书写文本的受众——读者、视觉文本的受众——观众和大众审美文化的受众——消费者的内在景观与审美症候,揭示当代审美文化的堕落趋向和其广大接受者的精神病变之间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可以引起学界将关注的重心由审美文化的制作转向受众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蒋凤祥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3):103-104,107
"视域融合"理论认为,艺术作品最终意义的形成是原作者"初始视域"与欣赏者"现今视域"相互碰撞并融合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歌剧《图兰朵》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孕生的艺术文本进行解读,说明任何音乐文本中都并不存在一个确定无疑的内涵,音乐审美欣赏的过程是多元文化音乐审美视域不断碰撞的过程,只有注重对多元文化场域中形成的音乐审美视域进行文化特质辨析,才能探寻到音乐文本意义增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刘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4)
21世纪的中国音乐教育,面对着本土化和全球化两种时代语境.音乐教育的本土化主要是作为传承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体制,需要进一步体系化,倡导以中华文化为母语,注重民间音乐自身的传承方式.而全球化则是放眼世界,推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以平等价值观在文化中学习世界各国各族的音乐. 相似文献
13.
王莹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166-168
近年来,占社会主流的审美音乐教育价值论日益受到挑战,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日渐凸显。从哲学角度、时代需求和社会现实意义三方面来分析,弱化审美音乐教育的"核心"地位、适当提升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并在高师音乐学专业(教师教育专业)普及外国民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陶陶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4):108-111
考察我国音乐教育兴衰的经验与教训,兼及不同时期的音乐教育观念的演变,可以看出从周朝乐教鼎盛时期到元、明、清的乐教低潮阶段,以至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逐步形成的又一个乐教高峰的今天,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都蕴涵着多元文化特性,其对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5.
赵伶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2)
审美认知长期被公认为是直觉而非逻辑的 ,因此而与科学认知形成明显分界线。然而从所谓逻辑的本质看 ,其与联系、规律等概念有着高度内在的同一性。任何复杂事物包括美与审美现象都是有着普遍联系的、有规律可循的、因而是有逻辑可循的 ,因而审美认知也应当是有逻辑的。打破传统二值逻辑构架而建立在多值逻辑基础上的现代逻辑学 ,以及与此相照应的现代计算机原理与技术、现代艺术和审美实践等都充分证明 :审美逻辑是现代多值逻辑最典型、也最极端的存在式。承认并研究审美的逻辑问题 ,发现审美———这一人类精神或心理世界最为复杂现象与活动独具的逻辑面貌 ,及其独具的定律、演算系统 ,对于丰富和健全认知心理学理论 ,建立科学的审美教育和整个教育的审美化体系 ,从而真正实现用“美的规律”去“建造物体”和塑造人类自身 ,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王丽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9,(10):153-155
音乐是通过优美的乐音来表达感觉心灵状态的艺术。音乐审美感觉作为认知和把握审美对象的基本方式,在音乐欣赏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良好的审美感觉是认识和理解音乐的基础,没有审美感觉,就不可能感受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18.
周威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47-48
在大学公共课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途径和实施手段,达到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促进完成德育教育任务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是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了解社区居民的音乐文化审美取向。以温州市新桥社区为例,社区居民音乐文化审美取向由于其居民性别、年龄、家庭收入、文化水平以及职业类别等差异,呈平民性、娱乐性、叛逆性等特征。因此在为加强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时,应充分考量居民间的差异及其特征,方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谢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08-111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着大部分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匮乏、音乐审美意识淡薄以及音乐审美教育缺失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应该转变滞后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建立以审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开设音乐审美课程或者在音乐课程中加入审美方面的内容,丰富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学生音乐审美意识,针对每一个个体,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