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我们发现,英雄最初是以创世者的面目出现的,一般在社会出现重大转折和危机的时候出现,说明"时势造英雄"有着其历史合理性。英雄具有相同创世或救世的能力恰好符合当时人们的需要,符合人们对英雄的设想,表明英雄还应具备合目的性的特征。因此,时势并不直接创造英雄,在时势和英雄之间存在着英雄观念这样一个中间环节。英雄是合规律和合目的的存在,当应时而生的某个人吻合了人们的英雄观念的时候,他就成为英雄。  相似文献   

2.
以曹丕文气说所建构起来的文气论曾是历代诗文批评的轴心话语.而随着20世纪的历史巨变,这一传统却最终解体和衰落,并从批评话语变为桌案上的理论研究.文章旨在追溯和探讨文气论的学术变迁、研究走向及当代价值可能.  相似文献   

3.
“世界体系论”的“中心—边缘”概念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依附论由盛转衰并迅速让位于一个受依附论影响很深的理论流派——世界体系论。世界体系论努力阐释世界体系得以产生、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并对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对剩余价值如何向中心国汇集的问题做出了非常有力的解释。世界体系论所使用的"中心—边缘"概念不同于普雷维什以及依附论所使用的这一概念,赋予它完全不同的性质,以至于这一概念失去了原有的批判力,表现为一组描述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传统译学视原文和原作者为绝对权威.从而使译者处于译学研究的边缘地位。当代翻译理论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切入研究译者的地位,从而提高了译者以及翻译学科的地位。阐释学、翻译研究学派、女权主义、解构主义等当代主要翻译理论都宣称译者的地位不低于作者,译文并非是附属于原文的派生物。译者是翻译活动中最为关键的主体,是原文的读者、解释者和译文的创造者,是构建译入语文化的重要力量。在翻译实践中,译者既要尊重原文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履行跨语际、跨文化交际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刘易斯·卡罗尔的两部“爱丽丝”童话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与《爱丽丝镜中历险记》)具有鲜明的自我解构特征。以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观之,卡罗尔打破传统儿童文学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采用去中心化叙事方式,建构开放性文本,并通过大量实验性文字游戏延异文本的终极意义,建构了多元共存、开放包容、意蕴无穷的儿童世界,既解放了儿童游戏的天性,也为成年人提供精神回归的家园。卡罗尔的解构之旅颠覆了以宗教训诫和道德说教为主流的儿童文学,推动了张扬幻想、追求快乐天性的儿童文学从边缘向叙事主潮的中心游弋。  相似文献   

6.
基于一手文献文本针对顺应论所遭遇的诸多误解进行反思。结果发现,顺应论所遭遇的误解可以归结为如下四个彼此相关的命题:(1)在哲学基础上,顺应论被看作为一种与英美"分相观"相互对立的观点;(2)在根本目的上,顺应论被非理性地过分缩限于理论建构之上;(3)在根本属性上,顺应论被定性为轻视心智研究的社会语用学范式;(4)在方法论上,顺应论被责难以"过于宽泛、失之微观"。最后,文章结合国际语用学界"解放语用学"的呼声就顺应论具体应用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符号学的视角来看,"赛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的是象征符号的作用,成为时代对大众启蒙的精神旗帜,这种象征性使"赛先生"蕴含了从科学走向美学的内在契机;科学主义在"八五新方法"的历史进程中属于指示符号,完成了"美学热"所带来的文学批评方法多元化的使命,属于专门的学者研究。两次科学主义的进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是接续而进的,但二者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却截然不同,这背后是文化与文学符号系统的深刻变化。研究考察百年的科学主义对文学研究的深刻影响,至少可以得出三方面的启示,分别是传统文化符号的不可替代性,人文主义符号话语系统的不可缺失性以及中国当代自主性批评话语系统建立的比较对话性。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博物馆“战国兽面纹玉琮”是目前发现战国时期数量较少的器物之一,本文结合玉琮的艺术特征,从艺术本质论、艺术形式论、艺术功能论阐述了对艺术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矿冶文学是工业文学的一个独特分支。新时期以来,矿冶文学的叙述对象与叙述主体以及叙述方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创作内外的矿工形象日渐丰满与成熟;矿冶文学质朴而坚硬的文学品格也在创作实践中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与实证主义的抗争从未停息过。当下的“社会建构论运动”正是反实证主义传统在后现代境况中的继续。因此,与其说“社会建构论”是一场运动,不如说它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的一种共识。然而,在这一大的前提下,又存在有许多不同的主张。通过对社会建构论某些代表观点在社会科学中的发生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发展进行梳理,可以探讨语言(或话语)与心灵实在间的内在逻辑是如何建构起来的;亦可以此来认识为什么社会建构论者在不同程度上都认为话语应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合法主题。  相似文献   

11.
中篇小说《沙家浜》作为对同名样板戏的改写,借解构“经典”之名,以时尚的“包装”来寻求卖点。其写作出发点是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的平民主义写作立场。它通过对样板戏中“英雄人物”的戏谑化解构,给消费时代的大众读者提供了一套后现代商业文化色彩的文学快餐,同时也是当下文学写作精神困境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新批评"理论家韦勒克提出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这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内部研究"指的是对文学作品"语言结构"的研究,"外部研究"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经验事实"的研究。这对范畴传入中国后,从理论内涵到功能意义都发生变异,引起了划分标准、作家归属和读者归属的误读,中国文学批评实现了从文学本体论向文学主体论的过渡,引发了中国文论的"向内转"。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儿童文学学术界出现了反本质论这一重要学术动向。对反本质论者的学术研究展开富于学理的深入讨论,这是谋求儿童文学学科的学术深化的一个契机。借鉴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哲学方法,不针对本质论和反本质论作孰是孰非的理论论证,而是对“反本质论”这一工具的实际使用效果进行具体考察,揭示当下的反本质论者在中国儿童文学史的一些重大问题研究上出现的学术失据状况,以期引起学界对反本质论的负面学术效果的反思,并倡导学界保持凝视、谛视、审视这三重学术目光。  相似文献   

14.
从金融危机引发了社会对财经记者从业实践的反思入手,提出一种教师—从业人员—学生"三位一体"的财经新闻教学模式,目的是解决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的问题,培养财经新闻记者的系统思维和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①自1995年改版以来,在全国1200多家学报中,以及全国9000多家期刊中脱颖而出,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著名学术期刊,几乎囊括了学报和学术期刊的所有荣誉称号。这对于一个地处南疆边陲的学报刊物而  相似文献   

16.
考察从弗洛伊德到福柯和拉康等人关于性的论述,可以看到,性从一种生物学事实和文化源头变成了普遍话语的建构产物,从原因变成结果,其批判性逐渐削弱。在女性主义者那里,性成为一个政治批判概念。巴特勒则进行了一种反向工作:重建性的话语与生物学身体之间的关系,使女性欲望能生长并得以实现。她找到的途径是"述行"(Performative)。性最终被还原成一种未知,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维度。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发达国家同时革命论"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再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都把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认为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邓小平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8.
爱丽丝·沃克的短篇小说《流产》讲述了一对黑人夫妻在美国东南部小镇的生活故事。作者对看似幸福婚姻解体的描写体现了沃克小说中一贯坚持的反抗精神。本文从胡克斯的女性主义思想人手,剖析了小说中婚姻的解体以及女主人公阿莫尼从边缘到中心的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翻译活动虽有所发展,但翻译文学仍处于中国文化多元系统的边缘位置;五四运动之后,翻译文学跃居中心位置。文章试用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结合中国当时的文化语境,分析中国翻译文学在五四运动前后地位的转变及其原因,兼论五四时期中国翻译文学的作用与影响。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文学在文学思想、语言发展和形式库方面需要翻译文学来为其提供新的思想和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20.
分析导演姜文“后革命”电影《鬼子来了》和《让子弹飞》的英雄叙事模式。虽皆讲述“英雄”,与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相关,但两部电影的主旨并不在“主义”和“革命必胜”的宣传,而是在革命的“宏大叙事”框架之下的“非正典叙事”。《鬼子来了》着力于“后革命”的民族文化反思,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的日本耻感文化对中国封闭的农民意识的威胁;而《让子弹飞》激动的却是一种男性的英雄原欲,其影视剧改编则是消费主义背景下的“乌托邦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