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城市广场发展的脉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是城市的"客厅"和"起居室"。伴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城市广场已成为一个包容市民休闲活动、承载城市文脉的重要场所之一。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城市广场的发展过程及脉络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竞选口号是典型政治话语,是话语分析领域研究热点。美国历史上总统候选人竞选口号形式各异,呈现出如下特征:在语言层面,借助语音、词汇和修辞手法等手段实现其说服与号召功能;同时,候选人善于利用褒义和中性词,增进选民对其施政纲领和治国理念的认同。在社会文化层面,竞选口号集中了语言暴力,但20世纪80年代后渐被弃用;怀旧型口号大量出现和使用则反映了民众和候选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向往;候选人对包含人名竞选口号的青睐折射出美国的"英雄主义"与"救赎主义"文化,是西方个体主义张扬与凸显的表现。此类研究有利于加深对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共生关系的认识,增进政治话语对社会过程和个人生活介入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自从1918年11月16日蔡元培喊出"劳工神圣"的口号以后,劳工问题逐渐成为"五四"知识分子关注的核心.而随着"五四运动"的历史性展开,劳工话语也逐渐从一般性的话语逐渐转换为劳动阶级解放的革命话语.形塑这一话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时代特征、中国社会现实的矛盾发展等.其中,"五四"先进知识分子的理智自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劳工话语的转换过程也是"五四"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和转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劳动解放中国征程的历史大幕从此拉开.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已有的安全和危机管理理论的反思,结合现实社区治理的问题经验和发展诉求,指出城市开放社区的公共安全理论及实践工作需要不断推进和深入.社区安全问题治理研究除了借鉴传统封闭式社区一般性公共安全治理基础理论之外,还适用于紧急事态管理、脆弱性理论和全周期管理理论等发展性理论话语体系;作为典型的复杂性系统,城市开放社区治理需要政治、社会和经济等现有制度结构框架内的"元创新"去有效应对.依据社区公共安全系统机制与复杂适应系统模型特征的契合性,提出应巩固开放社区安全协同管理机制服务性、强化开放社区安全过程调适机制动态性、提升开放社区安全评估反馈机制原则性的路径,以此构建过程性和整体化的开放社区安全治理的基础框架,进而提升城市治理的理论解释力和现实操控力.  相似文献   

5.
高铁在改变我国铁路客运方式的同时,也永久性改变了城市的可达性,成为地方政府极力争取的稀缺交通资源.从长期看,相对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而言,高铁开通究竟是否改善了城市的资源配置、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居民福利,从而形成城市发展的代际不公平,值得研究.构建高铁对城市经济和居民福利代际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基于84个城市2009和2018年的数据,从地级市比较、省会与非省会城市比较、直辖市比较三个层面,对高铁开通带来的城市发展代际公平问题进行分组研究.研究发现,就平均意义而言高铁开通并未形成城市发展的代际不公平,也未能抑制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表现在:与未开通高铁的匹配样本相比,高铁站点城市并未呈现出显著的经济发展领先优势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显著异质性,但高铁对推动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型有一定的作用.对于中小城市而言,高铁开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口外流的速度,但未能改变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的倾向.因此,地方政府在规划高铁建设以及配套的"高铁新城"等开发时,应当考虑本地区的经济、产业、人口等状况,评估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推动效应,使得高铁开通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地方债务风险或房地产泡沫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城市设计过程理论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设计思想的发展和成熟,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设计作为一种环境、政策甚至社会过程的特性,对于城市设计的目标也随之做出了修正和发展,从关注具体化的建设"结果"发展到一种控制引导城市发展的过程,从而揭示了城市设计本质是一种决策过程。在这个概念平台上,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过程论的哲学解读,认识"城市设计过程"理论的本质特征;通过系统规划理论和理性过程理论的研究反思,揭示了"城市设计过程"产生的机制。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研究了"城市设计过程"的类型和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城市设计的过程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朝代,而城市史则是近20年才逐渐发展起来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唐代城市是近几年来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但至今还尚未见到对唐代城市发展原因全面论及的文章.历史上看,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转移、农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工商业互动及市民阶层社会生活的影响五个方面成为唐代城市发展的推动因素,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没有一个省份缺席。但有专家指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这位专家的意思很明确,中国的低碳城市大多名不副实,有一种"大泼冷水"的味道。中国的低碳城市名不副实,固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但中国低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的绿色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绿色城市设计作为未来城市设计发展主要方向的必然性及其特征,并结合北京为响应"绿色奥运"的口号所做的绿色城市设计实例,探讨了绿色城市设计的要求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0.
符号化的身体,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话语变迁的载体,既铭写了社会变革,又参与了空间生产.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截取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个动荡时代,通过一个核心身体意象--"猴子人",展现了主体脱离基督教意识形态和君主专制符号体系,在启蒙话语中展开自身现代性,蜕变成为新形态,开拓全新生存空间的过程.这个展开过程是伴随着身体形态的变化逐步进行的:首先,脱离父权,回归自然(变成"猴子人");其次,掌握启蒙话语,重塑主体;再次,尝试建立树上理性王国,印证启蒙运动"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在这个身体脱离符号化继而又重新投入符号化的过程中,展现了主体处于话语困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成为研究热点.在面临环境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双重约束下,需要对试点城市低碳、环保、发展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定量评价,探究其内在规律,并找出促进三者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构建低碳环保发展评价指数,分类型对试点城市的低碳、环保、发展进行单项分析.研究认为:低碳试点城市在地域范围上具有广泛性,在城市类型上具有一定代表性;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低碳环保的关系、低碳水平与环保水平不同步问题是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不同类型城市面临的重点任务不尽相同,模式创新是试点城市需要着力突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明的进步呼唤森林城市建设。在当代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森林城市建设成为"以城带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面向未来,建设森林城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以实施森林工程为突破口,积极构建政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唯一"篮球城市"诸暨其篮球运动建设与研究为城市体育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对诸暨"篮球城市"建设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诸暨篮球运动发展历史悠久,篮球建设配套制度完善,篮球产业结构单一,篮球场地设施丰富.进一步完善政策规划,优化场馆运营,丰富"篮球城市"品牌,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发展篮球相关产业,将有力促进诸暨"篮球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快,使得"城市"一词成为中国最为显赫的主导性话语,城市日益成为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核心,城市文化占领了中国文化轴心位置,这使得文学创作主体已经不能对日新月异的城市无动于衷了.城市极大地冲击了作家的生存,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倾向、创作姿态以及审美品位都造成影响.虹影重庆书写从其内在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叙事视角展示的互补性和审美情感表达的共鸣性都表现了城市文学新的审美潜质.  相似文献   

15.
质量概念的嬗变与城市发展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质量概念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随时代不断发生着演化。本文在对质量概念嬗变探讨的基础上,聚焦于城市层面,对城市层面的质量展开了初步研究,一方面我们对此概念进行了精确界定,将其定义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功能发展水平及其满足公众当前与未来需求的程度”,笔者认为我们关于城市发展质量的定义不仅抓住了城市及城市发展的本质,还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普适性,能够将跨时间、地域、文化的城市发展纳入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另一方面我们也给出了城市发展质量评价的初步思路,构建了该领域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6.
当前,城市作为国际关系网络中具有诸多特殊功能的角色凸显,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越来越不能回避"城市行为体"的作用。本文以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主场外交活动实践为例,对国际话语权本质进行剖析,对在国际话语权背景下广州城市话语建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自出现以来,城市在空间层面上承担物质生产的同时,也隐藏着时间观念上的精神史的生产,这就与同样聚焦精神领域的文学产生了同论的可能。不过,城市精神与文学精神并不总是同构的发展,而是存在于多种话语的复杂交织之中。城市源于现代性的发展,但现代美学并未给予城市审美的向度。历史与审美的分裂常常是巨大的,这使得文学精神具有相对独立性。1930年代以来,阶级话语逐渐成为决定城乡关系的重要维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与审美话语的失效。城市精神经历了从被命名到被改造的过程。城市起初因为"剩余"而出现,但这种"剩余"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观念上的。很大程度上,文学表达的就是这种作为观念剩余物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18.
"热爱农村"看似农村人针对城市文化扩张的一种保存和高扬地域文化的自卫策略,并以此来反抗和拒斥城市的话语霸权。然而,悖论在于,"热爱农村"并非是农村人自觉独立地、自我生长出来的理念,而是城市文化扩张所带来的一种反冲。城市希望农村是一个异于其自身的他者的形象,而农民的城市认知在这种过程中无可奈何地成为"共谋"。在乡村学生的城市认知中,城市是一个梦,同时,城市也只能是一个梦。共生在他们的城市认知中的城市情感是:渴望、惧怕、冷漠、厌恶,而且他们在无意中暗示着这种情感的一个发展趋势--越来越消极,越来越否定。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29个长江沿岸中心城市联结而形成的经济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实力、活力和潜力的发展轴.贯彻落实十七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构建一个强有力的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能级的政府协调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靠政府间的合作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实现互动多赢,在现行体制下是沿江各中心城市又好又快发展的理性选择.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合作能否获得新的进展,关键在于各方能否克服合作发展面临的体制约束及进行制度创新,取决于各方能否采取正确的可持续共谋发展战略的政策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20.
发展理念是引领社会经济朝向新的发展目标的先导。"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创新应用,是优化我国经济发展路径的指向导。上承中央政府的发展理念规划,下接厦门特区城市的经济发展,本文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基础上,试图探究五大发展理念对厦门特区城市发展的实践与创新,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厦门发展建设是聚焦新时期战略发展契机,以期推动厦门特区城市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