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其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语言结构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而顺序象似原则是其重要原则之一.本文分析了"葛底斯堡演说"中的顺序象似性,并对它在这篇演讲稿中所起到的文体效果进行了探讨,旨在加深对这篇演讲稿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2.
邱吉尔的Speech in H 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是一篇语言与结构俱佳的演讲稿。从分析其文体的角度出发,引导读者赏析原文中大量使用的平行,重复,押韵,比喻等修辞手法是如何使演讲稿达到音,形,义的完美结合,从而在听众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英语笑谈     
中文注释:谁的错?一个重要的商人被邀请去另外一个城市做一个20分钟的演讲。他非常忙以至于没有时间写他的演讲稿。所以他就让秘书从她桌上的一本演讲集中整理出一篇演讲稿。秘书打好了演讲稿,商人在上飞机前取走了稿子。但当他演讲时,却花了一个小时,后来听众也变得非常疲倦和厌烦。商人回到办公室后,对秘书抱怨这件事。“我告诉过你这是个20分钟的演讲!”他严厉地对秘书说。“我给你的演讲稿没有错啊。”她回答说,“一份原件和两份复印件。原件是给你读的,两份复印件是等你审核后存档的。”  相似文献   

4.
演讲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它既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也是目前考场作文较为亮人眼目的文体之一。一篇好的演讲稿,它既能帮助演讲者赢得经久的掌声,也能作为考场作文,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语篇分析和语用学这两个语言学分相学科的关系,说明两者结合的可能性。创建语篇分析语用模式,不仅有利于语篇分析体系的完善,而且有助于语用学学科的成熟发展。文章从语篇的交际活动性质、认知活动性质以及语篇活动性质出发,阐述了创建语篇分析语用模式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批评隐喻综合运用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分析、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分析隐喻。奥巴马的演讲特色鲜明,对社会和受众群体产生了强烈影响。通过对其校园演讲中概念隐喻的研究,揭示政治人物在跨文化语境中,概念隐喻类型选择背后潜藏的政治意图与动机,进而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分析语言、意识形态、权势与社会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与美国的对外政策,从而采取正确的态度与行为对待国家与世界的发展,实现语篇对政治的反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Hyland的元话语模式作为一种引导说话者/读者进行语篇理解和表达作者/说话者态度的手段,其可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本文尝试利用Hyland的元话语模式来分析美国总统布什离职演讲稿和奥巴马任职演讲稿,旨在通过元话语的使用及分布情况挖掘语类、语域对元话语使用的影响,以及元话语的使用对语类和语域在语篇中的体现以及达到各自演讲目的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一定的语境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连贯是相关联的。文章以2004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定题演讲稿为例,分析其主位推进模式是如何推动信息的传递,促成语篇的语义连贯,旨在探究主位推进模式的运用对演讲的帮助,加深我们对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连贯之间的联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语境,即语言环境或言语环境,对语篇生成与理解具有重大作用,一向为语义学家、语用学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和认知学家等所关注。文章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语境观为出发点,针对其语境观的不足,具体分析交际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现象及特征,结合语篇构建模式研究主观心理语境是如何构建的。指出主观心理语境主要由三个变项构成:认知、情感及意向,而交际者通过心理语境对情景语境及文化语境的过滤来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情景语境与主观心理语境共同推动语言和语篇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语用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境是与交际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体验密切相关的,是交际者的主观意识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话题和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解读语篇起着重要的作用。话题多以隐性形式存在于语篇中,对它们的解读需要借助语境中的主观因素,来激活相关的认知图式。语篇的连贯性产生于理解者在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而进行推理的过程中。语境中的主观因素在语篇理解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作家演讲稿作为一种口述史料,具有独特价值.文章以徐志摩演讲佚稿《海滩上种花》为例,通过比较分析散文版和演讲稿版《海滩上种花》,发现演讲稿版不仅可解决散文版的版本变化和写作时间、写作经过等问题,而且透露了徐志摩"另类"的思想观念.现代作家演讲稿的特殊性,对整理鉴别提出了不同于一般文献史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说理式和煽情式广告语篇二分法是职业广告人Bernstein在1974年首先提出的.说理广告为购买商品提出一个动机或理由,以达到说服受众的目的,煽情广告则诉诸于幽默逗趣,情感或情绪的交流调动,使受众参与购买行动.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利用Sperber&Wilson1986年提出的关联理论解读这两种广告语篇策略的认知交际过程,从而揭示广告语篇的一些语用特征,并为广告策划的市场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这次习作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写演讲稿。要知道,一次成功的演讲,首先要写好演讲稿。那怎样写好演讲稿呢?你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将自己在游览、阅读之后的感受写下来,或通过对山河的赞美,或通过对英雄人物的钦佩来表达爱国之情。习作时,可用形象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语音表现在演讲中作用巨大,演讲稿的音韵和谐程度是决定演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说服型演讲中,非自然停顿比例较大,作用丰富。演讲稿件撰写过程中。停顿的位置是预设的、显性的,停顿的语音和谐是本能的、隐性的。经统计发现,停顿技巧除直接达成演讲者强调语意、调整节奏、掌控呼吸等目的外,还间接地实现了音韵美等目的。本文研究说服型演讲中非自然停顿的语音现象,分析停顿现象背后的语音规律,提高演讲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语境对语篇意义的选择与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在语篇推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关联理论认为 ,语篇语用推理用到的是内在化的、认知化了的认知语境 ,是听话人的一组关于具体语境的心理表征。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来进一步探讨语言交际主体在交际中如何利用语境来对语篇语义进行认知和认同 ,能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中有关语境的研究均涉及到语境的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与交际者的主观意识有关,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认知表征,是语境构成的重要因素。话题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解读语篇的关键所在。话题多以隐性形式存在于语篇中,对它们的解读需要借助语境中的主观因素,来激活相关的认知图式。语境中的主观因素对解读语篇话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探讨英语演讲语篇中隐喻的分布与认知功能。统计隐喻在劝诱类、传情类和信息类演讲中的分布情况,总结演讲中隐喻的四种认知功能,并阐释了隐喻的分布、演讲的特点以及不同类隐喻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批评隐喻分析运用批评话语分析和语料库分析方法,从语义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综合分析隐喻。本文采用概念隐喻理论以及批评隐喻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几篇重要演讲为语料,揭示政治人物在概念隐喻类型选择背后隐藏的政治意图与动机,进而更加全面地分析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从而采取正确的态度与行为对待国家与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般说来,人们在正式场合发表演讲,总要先写好演讲稿。这是其演讲成功的先导。一些演讲者,之所以演讲不成功,首先就在于他的演讲稿没写好。在丁玲反映解放区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人物──文采。此人嗓音清亮,谈吐风生,学问渊博,挥笔成章。他在大学里学的是教育,后来又做过教授,到延安专门学习了一年党的方针政策后,被组织派到桑干河边一个二百多户的大村庄──暖水屯担任土改工作组组长。上任后,他决定作一次演讲,以发动农民积极投入土改斗争。他花了整一个上午写演讲稿。写完后,自认为这…  相似文献   

20.
礼貌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关于礼貌的研究不胜枚举,但对不礼貌的研究却鲜有关注。事实上,不礼貌也是人类交际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更是和言语不礼貌相随相伴,在戏剧语篇中尤为如此。研究戏剧语篇的不礼貌现象对了解作品的情节发展、分析人物的性格刻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不礼貌理论为基础,对"逆礼貌"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和分类,并根据构建的逆礼貌模式,以莎士比亚戏剧《无事生非》中的具体实例为语料进行语用文体分析,旨在探讨认知语用学理论与文学语篇结合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