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融合"的前身是"媒介融合",随着互联网发展,"媒体融合"开始受到各行业内人士的关注,并升级到国家层面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阐述了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的四种发展形态,并对媒体融合下新闻差异化传播策略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2.
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传播平台不断升级和拓展,围绕手机所进行的传播活动也越来越普遍。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曾在农历春节期间木刻年画风靡一时,成为过年时节的时尚。本文以苏州非遗文化"木刻年画"为例,探讨在新传播环境下民俗文化的新传播和新发展,提出传统民俗文化必须拥抱新技术,在"第五传播"的新时空中获得最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焕发新的时代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引领着传播领域的快速变革,中国传统社会的五缘人际网络与西方互联网络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两网联姻"使信息传播范围极大拓展,信息传播效果多重交互,并且促进了互联网络与社会生活的融会。  相似文献   

4.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与人类持续增长的网络社交需求,共同推动了网络社交方式的不断丰富和社交工具的不断更新。近来,微信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了网络社交的新宠。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网络媒体发展中的这一新热潮,运用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等理论,来解释微信的社会文化传播功能和影响,以及其受用户青睐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微信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新变革,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系统日益健全,IT技术不断升级,数据信息与日俱增背景下,互联网+新闻传播形式得以发展,发挥其新闻传播实时高效优势,满足新时代人们阅览新闻资讯切实需求,为新闻传播体系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探析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带来的正面及负面冲击,找出规避负面冲击的对策,以期助推互联网+新闻传播形式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媒体融合(媒介融合)理论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较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发现,几乎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会促使媒介形态发生较大的转变,如原始社会与原始符号媒介、机械印刷技术与印刷媒介、电子技术与广播媒介、光电转换技术与电视媒介。但是纵观150多年的新闻传播史,没有哪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完全取代了旧的媒体形态。新的技术并不能产生新的内容,每一种媒体形态仅仅是作为信息的加工者,而特定的媒体形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着其独特的优势。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媒体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7.
刘丽 《现代交际》2012,(4):82+81
当下的新闻传播界,越来越多的报纸媒体开始运用网络信息,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报纸媒体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精选稿件,当好把关人;不断创新,采用以人为本的表达方式;提高报纸媒体舆论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8.
娄艳  冯登颖 《现代交际》2012,(10):86-88
随着媒介融合的进行,国内体育媒体媒介融合也处于现在进行时,其表现形式主要集中于传播技术融合,具体表现在传播手段融合和媒介形态的融合两方面。其利在于对体育信息内容和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共享,对品牌价值和效用的延伸等;其弊在于操作过程的复杂性导致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从而造成融合速度缓慢等。国内体育媒体媒介融合还受到立法缺位、政府职能和管理机构定性不明确、传统媒体内部管理落后、人才匮乏等因素的限制。未来体育媒体必将是包括体育媒体间的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新闻表达融合等方面的多要素融合,能够形成体育信息完整的产业链,并且着重凸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使东北文化能够广泛有效地传播,我们要深入研究东北的地方文化,挖掘其核心价值;适应受众需求,创造高品质的文化成果;激活民间传统艺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加强各种媒体的融合传播,打造东北文化社会话题。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Web2.0技术产生以来,以博客为代表的自媒体发展已开始萌芽。而互联网、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发展异军突起,逐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普遍使用。自媒体的信息交互途径改变了受众在大众传播时代的话语权地位,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参与社会讨论的方式。这些改变对纪录片的生产与传播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将对自媒体纪录片在传播环节有哪些特点进行探索和分析,并对自媒体纪录片的传播特点有一些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王庆 《现代交际》2010,(3):51-52
随着3G技术的成熟,手机媒体在体育传播中发挥着日益凸显的作用,人们除了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最新体育新闻、体育赛事信息外,还可以收看到体育赛事的现场直播、下载到精彩赛事的花絮、短片等等。本文将通过对手机媒体体育传播现状的研究,从受众、传播特点、传播内容等方面对手机媒体的体育传播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深厚文化底蕴,如何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传承成为大众媒体考虑的重要问题。电视媒体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媒体,传播并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的重任是义不容辞的。结合电视媒体特有的传播特点和传播优势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是现在电视媒体的需要探索的。  相似文献   

13.
周怡 《现代妇女》2014,(12):I0055-I0055
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媒介融合成为传媒发展的潮流。媒介融合给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带来了新问题、新变化和新机遇,对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全新求。但目前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置单一化、课程体系交叉不够的问题,加上师资队伍上全媒体背景的缺失等一系列的不足,使得当前的新闻教育还不能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需。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将何去何从,考验着每一个从事这方面教学的老师。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提出了相关改革措施,以促进新闻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因特网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并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能集报纸、广播、电视三者之长于一体,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图象等传播手段的有机结合,既具有广播电视的音像的生动性、报纸的可反复阅读和可保存性,又弥补了广播电视稍纵即逝、线性传播以及文字面目呆板的缺点。可以说,因特网弥补了各类传统媒体的缺点,同时又兼具所有媒体的优点,是一个集大成的传播媒体,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作为一种已经全面登场的全新媒体,它不仅仅是一种崭新的通讯技术和传播手段,它还是一种力量,一种足以摧毁一切、重建一切的力量。有人说,网络时代的到来将会摧毁80%的传统行业,这是一个让大多数人感到恐慌和担忧的预言。  相似文献   

15.
杨国栋 《现代交际》2023,(3):83-86+123
“内卷”作为近几年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中的热词,不断地被解构、重塑,从而走向泛化传播,很多人被裹挟其中,成为引发社会焦虑的诱因。本文从概念、外延、泛化和异化四个方面分析“内卷”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机制,了解不同主体在流行语传播过程中的目的,探析“内卷”背后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自媒体时代。信息资源的海量性、信息传播共享性、交流互动的虚拟性和信息传递的动态性,都对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探讨了正确运用自媒体进行传统文化微传播的策略,探索传统文化精髓传承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丁兰华 《公关世界》2023,(22):54-5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媒体形式出现推动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消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提升了消息的传递速度和传播范围。基于此,本文对融媒体和新媒体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和阻碍,并提出融媒体环境下新媒体的传播对策,以期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杰 《现代交际》2014,(12):61-6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比如网络电视和广播、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表达民意的渠道,这就使受众信息需求和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并给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不小冲击。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重塑优势,就应正确把握舆论态势、舆论环境和新闻传播规律,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式,不断提高新闻传播舆论引导能力,从而在舆论引导上保持强势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媒体融合已成为目前媒体发展的主要特征,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当然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现有广播电视专业教学内容还远远没有跟上媒体融合发展的节奏,必须创新和发展,才能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人才培养需要。以《广播电视概论》课程为例,研究媒体融合发展时代课程内容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接受和发布信息的主要平台。新媒体便捷、受众面广等优势,使传统的电视媒体的受众群体发生变化,传播理念受到冲击,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基于此,应结合新的形势,明确融合创新的思路,依托本土资源优势,走多元发展道路,同时建设融媒体中心,创新产业的业态,加强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以实现地方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