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公平与社会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某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现象,社会流动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在现代开放性的社会中,正规的学校教育成为个人实现社会流动的阶梯。1978年以来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不同阶层获得教育资源的能力的差异越来越大,教育公平恶化问题逐渐得以凸显,这种教育不公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2.
大沽路"约辩"事件的背后是不同教育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博弈。教育利益博弈局面的形成是由于当前中国的社会阶层固化、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户籍制度改革滞后以及教育的功利化等原因所造成的。要使教育利益博弈格局得以缓释和平衡,需要整合与协调各教育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打破阶层固化以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以务实的精神和魄力实现一种宏阔的教育公平以及实现教育精神价值的回归和教育理想的再确认。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持续登顶热搜,舆论为何对其不依不饶?因为其触碰了社会公众的底线——教育公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伤害的是老百姓对教育公平的殷殷期待,更刺激了高等教育公平的神经。本文通过回顾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引发出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描述并分析中国人是否卷入民事纠纷并采取行动,以及如何行动的决定因素。我们特别关注的是社会阶层属性的影响力。研究表明,中国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对民事纠纷如何反应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统治精英相对来说更少依赖政府渠道而更多诉诸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中下层社会阶层成员更多地信赖政府渠道,把日常纠纷诉诸政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中产阶级更多地利用法律解决民事纠纷。此外,教育也是决定人们如何对民事纠纷采取行动的重要因素:受过更多教育的人,更少把问题诉诸政府渠道而更多地把纠纷诉诸法律途径。基于这些经验研究,我们进一步探讨了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化的法律涵义,并认为对中产阶级兴起的法治意义应当抱谨慎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5.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起点,构成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基础。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集中表现在了教育发展的起点不公平、教育结果不公平等方面。城乡学前教育中资源分配不均衡、乡村地区学前教育质量差、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了城乡教育不公平存在的主要原因。文中主要分析,城乡学前教育的差异现象,导致城乡学前教育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城乡教育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对推进我国教育民主化、大众化、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至关重要。对西安市中小学教育公平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存在的学校布点不合理、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配套资源紧缺、"名校"教育垄断等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提升教育公平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7.
声音     
“农村孩子不愿跃‘龙门’,症结在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这些年,教育投入越来越给力,但教育嫌贫爱富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再加上一些招生制度的影响,农村孩子难跟城里孩子比拼,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
  --《人民日报》发文谈教育公平,称农村孩子弃考传递出一个信号,“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贫穷将会代际传递,一代穷世代穷”。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本文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出发,对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女即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在入学、升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探讨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民工成为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新时期形成的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问题就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1989年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后,高等教育收费标准一直是有关专家和学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其普遍认为高校收费偏高,当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尤其对那些年平均收入尚处于低水平的偏远农村的家庭来说,每年近万元的学费和住宿费就成了阻碍这些家庭的孩子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因素。在大力提倡教育公平的环境下,高校中贫困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情况就成了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高校教育资助体系的完善也成为随之关注的一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高校教育资助体系现状,且在借鉴国外高校教育资助体系的过程中引发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1.
社会分层受经济发展不平衡逐渐明显,社会成员之间出现资源分配不均等。尤其是不同阶层的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差异也越来越大。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教育公平,社会分层有碍于教育公平的落实。本文透过教育社会学的视角,探析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改如何权衡。  相似文献   

12.
徐向楠 《现代交际》2014,(12):145-145
基础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更是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公平的基石。进入21世纪,我国在教育公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革,但是基础教育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公平现象,本文旨在对我国基础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杰 《现代交际》2011,(12):236-237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大量的关于教育公平、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教育的目的等论述散见其中,重温和研究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分析当前教育公平问题,提出解决教育公平的方法,以及教育公平对创建和谐社会的作用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面向成功创业、已经创业或打算创业者,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及创业意识的教育。通过此教育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使命及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思考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措施,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问题是近年来社会上讨论颇多的一个话题,也受到教育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功利主义对实现教育公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它是否对教育公平问题存在着适切性,仍是值得我们进一步考证的问题。因此,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成了教育工作的又一重大历史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6.
王梅 《现代交际》2011,(9):176-176
教育公平是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时所依据的规范与原则,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待遇。教育公平包括三个层次:起点的公平,即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这是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过程的公平,即提供给受教育者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条件与资源;结果的公平,即教育成功机会和毕业就业的公平。从不同受教育的阶段来看教育公平的现状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公平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 , 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 在国家和政府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时候 , 微观教育领域中的教育公平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阐述课堂教学的公平问题,在对教育公平、教学公平和课堂教学公平涵义的剖析基础上 , 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边静 《职业》2012,(17):50-51
随着国家教育公平体系的构建与逐步完善,在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学生学籍学历信息管理系统。而在中职教育中,目前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及相应的管理机制。学生信息管理是学生学籍管理的基础,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中职教育的学生信息管理是各中职学校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有中职教育学生信息管理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19.
独立学院教育公平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民基本权利的重要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是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改变我国目前教育现状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分析其原因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逐步实现独立学院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0.
从家庭和学生的教育期望出发,依据教育层级和类别,运用家庭经济资本、父母职业等变量对影响教育期望的因素分析发现,社会阶层与教育期望选择之间存在关联性,主动选择职业教育的背后存在以下方面共同特质:父亲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社会阶层处于弱势地位、学生个人认知水平较低及学生为农业户口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