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老树 《老友》2011,(3):11-13
"看病难、看病贵"是近年来老百姓最关注的焦点之一。"看病难"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看病贵"问题主要集中在城镇。医疗资源短缺之外又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80%的医疗资源分布在城市,20%在农村。近期曝光的广东珠海,浙江金华、丽水医院"回扣门"事件,湖南娄底某大型医院药剂科遭"医药代表"潜伏事件,再次提示"医疗体制不改‘,看病难、看病贵’难解"。2009年,新医改破冰起航,五项重点改革全部启动。2011年是新医改的攻坚之年。那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一大因素,更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文章从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农民平价医院、城乡医疗资源共享三方面对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看病难看病贵”的形成之因与缓解之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思考“看病难看病贵”的形成之因与缓解之策,是为了下更大的决心,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形成“看病难看病贵”既有医德失位、医技欠佳、医价偏高和医改滞后等直接原因,也有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缺失的间接原因,还有制度与观念层面的深层次原因。因此,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必须从医疗环境、政府职能和观念制度等方面实行系统治理,保障公民健康权,体现负担公平性,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相似文献   

4.
再析我国“看病贵看病难”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看病贵,看病难"一直成为政府、业界、学者、百姓普遍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热点话题。究其原因,表面上看似乎是医疗服务供方的原因,但事实上在我国更为重要的却是医疗服务需方(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不足)的问题。然而政府似乎对医疗服务供方采取的措施多一点,而对医疗保险需方采取的措施少一些。由于国力有限,政府不可能保证每个公民都能享有基本医疗保险。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服务需方经费不足的问题,那么"看病贵看病难"现象会依然存在,绝不仅仅是单靠药品降价、招标采购等措施就能解决的。文章试图通过对"看病贵看病难"现象的深层分析,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国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医武竞赛。医武竞赛导致医疗资源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低下,并由此导致看病难和看病贵并存。通过构建竞合性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和医生之间的竞争来提高医疗资源的生产效率,引导医疗机构加强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可以缓解这一难题。但是,构建竞合性医疗服务体系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与引导。  相似文献   

6.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国民,政府主管部门采取的解决措施却是隔靴搔痒,投鼠忌器,职能部门归咎的原因讳莫如深,避实就虚。看病难、看病贵的真正原因是国家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改革滞后;国家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因保护部门权益不想改革;公立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人员因既得利益不热心改革。当前医患冲突不断升级,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针对今后的医疗改革,推行医疗服务市场化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实施以技养医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2010年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就成为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从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出发,分析了我国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在数量、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现状。认为我国政府近年来对医药卫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大,但仍然不足以解决目前广泛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在此背景下,作者提出应实行"一院两制"的改革模式,即"一个医院、两种制度",以切实解决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缺失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如何解决中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早已引起全国人民和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新的医改方案已经出台,能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出台关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关系到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正义,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此,党和政府高  相似文献   

10.
试论“看病贵、就医难”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就医难”问题,原先是从“看病难”到“看病贵”,现在逐渐由“看病贵”到“就医难”。深入剖析“看病贵、就医难”这一顽症,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对症下药”,力求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在形成“看病贵、就医难”问题的多种原因中,主要影响因素来自医改、医德、医技和医价。因此,解决“看病贵、就医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医改、医德、医技和医价等方面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医疗保险机构通过费用补偿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利益及行为进行着调节和制约。通过对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服务提供方、参保患者之间博弈行为的分析,将有助于寻求医疗保险机构对二者的制衡策略,对医疗资源进行引导和重新分配,既保障人们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又实现费用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服务政府定价下医生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医疗服务政府定价出发,以新制度经济学中租值耗散理论和产权理论为依据,对现实中的医生行为进行了分析:首先,提出医疗服务政府定价政策造成了医生收入的租值耗散;其次,根据产权理论分析各种医生减少租值耗散的行为;第三,分析了医生行为对医疗服务行业、医疗药品行业和患者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得出结论:医生减少收入租值耗散的行为造成了医疗服务行业、医疗药品行业不合理的资源配置,降低了市场机制配置私有资源的效率,相应的巨大交易费用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海市数据为依据,对该市人口构成、分布等变动与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对上海市公共资源现有配置产生了较大冲击,使之出现了供不应求、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同时,公共资源配置的差异也导致郊区大型社区人口入住率不高、跨区域择校等问题,引发了人口小规模长期或短期的分布与流动。据此建议,把握区域内人口变动状况,以人口需求为基础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加强薄弱区域公共服务的投入,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供给公平与效用优化。  相似文献   

14.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发展到现在,已不仅仅是医疗费用支付的途径和技术问题,而是成为医疗保险基金控制支付风险的闸门,调节控制医疗供方、需方的经济杠杆,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风向标,推动医疗服务体系综合改革的外部动力。长春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在国家医改最艰难的时候,为国家医改增强了信心。应结合全国各地的改革经验,深入研究,早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医疗供方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医疗供方与参保城镇居民患者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博弈分析,提出从加强医疗供方职业素质教育、弱化医疗供方道德风险利益驱动、建立有效的道德风险监督与激励机制、建立信息公开透明机制等方面规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中医疗供方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是维护国民健康的重要屏障,完善我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是当前中医药发展的首要任务,只有指标确定了,才能正确合理地发展中医医疗服务事业。文章旨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构建我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综合评价指标。研究发现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综合评价指标可分为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全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呈现“东强西弱”“南优北劣”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华北和华东地区在中医医疗服务收支能力方面普遍强于西北和西南地区。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人均医疗资源强于中部和华南地区,但总体医疗资源弱于华东、华北地区。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的中医医疗服务机构以较少的服务资源投入获得较好的服务效果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重要的文献信息采集中心,其重要性逐步显现,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是图书馆今后发展的重要内容。服务理念的创新,能更好地促进图书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多元化是现阶段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的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现多元化服务模式,是今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利用质量功能展开技术对服务进行分析、评价与设计,有助于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大幅度的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消费者意愿与需求,更大程度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资料室个性化信息服务是资料室为满足本院系师生的个人信息需求而拓展的一项新的服务.从网络技术、网络资源和资料室的业务特点出发分析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个性化服务的内容及其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家-企业”社会发展体制在现实中滞后于社会发展水平,给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将社会组织引入到社会服务供给中,有助于实现我国社会发展体制的成功转型。以社会组织获得外部资源的形式为标准,社会组织供给社会服务的实现方式可以分为政府生产型、政府购买型、用者付费型、志愿提供型,其交叉情形暂不考虑,每种实现方式均有显著特征和现实困境。通过对各种实现方式的综合比较,可以发现政府购买型无疑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组织供给社会服务实现方式的最优选择,因为它更符合当前我国国情与国际化发展趋势,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改革成功的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