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用人需求大幅缩减,受社会与自身因素的共同影响,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一些对策,为破除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茹平  张力群 《职业时空》2008,4(8):123-123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最终靠的就是高素质的人才。近几年来,在人才市场上,一个现象愈演愈烈,一方面企业慨叹”招聘难“——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慨叹”就业难“”—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出的矛盾,必将促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也就必然从“精英就业”迈向“大众化就业”。为了实现这样一个重要的转变,必将建立一种旨在体现当前社会、大学生个体、高校等多方面的综合需求的就业接口训练模式,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对社会生活的估计往往失之于简单或片面;存在择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社会需要,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以至后来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显然,大学生所表现也来的不良就业心态和择业观念与经济发展的现实不相吻合。如果就业观念不转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难有根本的改善。因此,如何解决大学生择业观与现实性的矛盾,使学生毕业后能正确地在市场中定位,把市场需求和自己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顺利就业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正因为如此,每位大学生都应该正视就业问题,正确认识就业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4.
高校扩招、经济转型以及用人制度改革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并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是整个人才市场上最宝贵的资源,所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至今备受关注。通过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分析,认为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观念误区等都是造成就业难的主因。从政府促进就业、高校发挥主导和社会就业中介的角度,介绍发达国家有利于促进大学就业的各种措施,为我国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做出有效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高校培养的学科及专业结构、就业环境、就业制度、人事制度等外在的客观因素外,大学生个人的择业观念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因此,大学生要想成功就业,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择业观念。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峻的形势。原本在就业问题上就饱受"性别困扰"的女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动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解决不好,将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文章首先对时下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考察,分别从社会和女大学生自身分析原因,并就如何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率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8.
蔡金君 《职业》2017,(9):51-53
本文根据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近几年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就业质量跟踪数据为依据,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方式、空间、时间三方面构建了就业延伸服务多元化体系,以切实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缓解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9.
回娅冬  胡伟  常海霞 《职业》2012,(16):125-127
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造成就业难的多种原因中,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和女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高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通过教学、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多环节、多途径融入综合能力的培养,加上女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来提高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涛 《职业时空》2009,5(12):146-147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多数人集中在高等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素质与就业观念两大方面,但似乎都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实质。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能脱离国内外的经济与就业形势,更不能忘记经济发展的水平与结构对大学生的吸纳程度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张贞 《现代交际》2012,(11):211
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为“有业不就”和“有业难就”.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指出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是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没有对接好,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刘智文 《公关世界》2022,(22):57-58
大学生就业向来是社会焦点和热点话题,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不良心理、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当前社会重点话题。本文首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进行了剖析,进一步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展开详细分析,并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出相应建议,如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造良好就业环境,强化社会关怀等,以期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并使学生拥有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3.
李红玉 《职业》2012,(12):21
当前一些技校毕业生盲目追求就业的高层次、高薪酬,造成了"就业难、难就业"的现象。而一些企业也出现了"企业用工难",劳动力供求脱节的现象。技校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就业难、难就业的主要原因,因此,学校对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应进行全程有效的就业指导教育,提升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就技校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途径进行探讨,并提出增强技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英明 《现代交际》2011,(8):203-203
我国的大学生在计划经济时期到上世纪末不存在明显的就业难问题,2005年“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开始显现,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形势持续严峻。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许多大学生排斥就业。预计毕业生在“十二五”期间供给仍将大幅增加,大学生就业在结构方面存在着巨大矛盾,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任务相当紧迫。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中国一个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年年增加、工作岗位数量有限等因素的作用下,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成为大学生挥之不去的困扰。综合近几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他们对于就业难的原因、解决措施大多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层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捷 《职业》2011,(22):68-69
近年来,两大话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是从广东经济发达地区蔓延到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招工难、民工荒;二是就业难,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多企业感到招工难的同时,很多大学生却从一进校门就开始为找工作而烦恼。两个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所遭遇的相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已经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一味要求高学历,人职不匹配,难以做到人尽其才。尽管近年来,企业的用人观念产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注重实际的能力,但是还没完全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局面。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很多  相似文献   

18.
马树刚 《职业》2014,(15):156-156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本文从大学生、高校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沈彩丽 《现代交际》2014,(9):181-182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难"问题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关数据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00万人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增加将近2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因此,正确解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现状背后的深层原因,探索如何走出就业难的困境,是许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的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试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职业指导的概念、职业指导的目的等方面阐述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一直持续。本文将论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方法即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具体而言,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其次要扩宽学习的广度,挖掘知识的深度,最后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