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尔扈特蒙古西迁至伏尔加河流域后,与杜尔伯特、准噶尔、和硕特、喀尔喀、卡巴尔达之间发生过多次联姻。土尔扈特与杜尔伯特联姻是伏尔加河流域杜尔伯特部形成的重要原因,是修复双方联盟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导致杜尔伯特未随渥巴锡东归的关键原因。土尔扈特和准噶尔的联姻是双方联盟的纽带,可以促进部落间交流,增强彼此间团结互信,巩固联盟,壮大实力;但是,联姻的破裂对双方的内外政治环境都会产生长久而深刻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乾嘉时期伊犁流人诗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清代乾隆、嘉庆两朝伊犁流人诗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扬州音乐,包括清曲小唱、说唱音乐、十番音乐、歌舞音乐、昆腔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在清康乾盛世再度汇聚成南方中心,特别是乾隆时期,达到辉煌巅峰。这种盛况,除了京都,全国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可以与之匹敌。  相似文献   

4.
金和是清末著名诗人,其太平天国时期的诗作影响很大.钱仲联先生评论道"所恨詈红羊,有负杜陵笔",认为其诗歌诋毁太平天国,因此不足称为"诗史".应从清末知识分子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普遍态度、金和诗歌的纪实性、金和诗歌的主要内容、人民性等方面,全面客观评价其诗歌.  相似文献   

5.
土尔扈特蒙古回归祖国原因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清人及现代学者对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原因的误解,认为导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原因主要有 四个方面:即土尔扈特与厄鲁特其余诸部的联系是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共同信仰的藏传佛教起 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清政府对土尔扈特蒙古的关怀与施恩是促使土尔扈特人东归的决定性原因;沙皇俄国对 土尔扈特的欺凌与压迫是促使土尔扈特回归的直接原因。对此,我们不能否认清王朝的民族政策作用。  相似文献   

6.
乾隆时期粮食短缺(主要针对社会民众而言)问题日益严重。全国性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各地抢米闹粮风潮的频发是这一时期粮食短缺的主要表现。乾隆政府对粮食短缺原因进行了全面探讨,认为:官方控粮过多,人口的急剧增加,人均占有耕地减少,酿酒、奢靡之风的盛行和自然灾害频繁爆发等因素是造成粮食短缺的原因。对粮食短缺原因的探讨,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相关措施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乾隆时期,社会风气奢靡,造成粮食巨大浪费。为了缓解粮食短缺压力,乾隆政府实行了禁奢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短缺状况。但由于奢靡是封建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因此禁奢政策没有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清乾隆朝的思想统治延续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基本政策,在控制手段上更为严酷。乾隆初期颁布过一些小说禁令,主要针对邪教泛滥,禁止邪教利用小说蛊惑民心。这些禁令对小说的刊刻发行产生了巨大影响。纂修《四库全书》时期,明末的一些时事小说及有碍清朝统治的小说被列入禁毁书目。统治者为了防止滋扰民生,针对不同性质的小说进行区别对待,部分涉及政治的白话小说遭到禁毁,而一些文言小说虽也有禁令,但最终网开一面,收录《四库全书》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东返后的土尔扈特蒙古部各盟旗的名称、分布、人口及扎萨克旗的组织机构与职能作了探讨,并简要介绍了土尔扈特部的经济情况。  相似文献   

10.
杨春雨 《南都学坛》2005,25(2):30-32
乾隆时期,粮食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并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乾隆王朝以社会民众为对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粮食余缺,其中包括:对商人实行减免税、嘉奖政策;鼓励民众垦荒,种植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禁止酿酒,黜奢崇俭等。这些措施对解决当时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起到了很大的缓解作用,但因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乾隆中叶,清朝统一新疆。为了活跃新疆经济,清朝采取鼓励内地商民出关贸易的政策,大批内地商民纷纷携资入疆。乌鲁木齐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使商屯最早在此得到开展,且发展有一定的规模。乾嘉时期,乌鲁木齐商屯的开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乌鲁木齐到清末发展为新疆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学术史的研究中,祁韵士历来被视为嘉道西北史地学的开创者,其生平著述多为人知。本文旨在分析祁韵士在学术史中意义,认为祁韵士较前人更充分地融会了此前有关西北研究的资料,为后来学者提供了研究基础;祁韵士有关著作反映着当时学术风气与治学特点,也预示着西北史地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祁韵士作为西北史地学人形象在道光年间被发掘的史实,显现清代西北史地研究由起始到兴盛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全清词·雍乾卷》共收词人近1000家,词作35000多首。然由于清代词籍的复杂性,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诗文集及地方志等,为之补录4家词作74首,以备续编采择之需。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出于防范边患、巩固边疆之目的,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在东北地区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政策导向错误、经办官员腐败等。另外,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也往往流于形式。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移民实边政策的推行受到阻碍而未能收到完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顾氏之诗学成就则往往为其思想与学术光芒所掩。其纪游诗独具之艺术特色及精神内涵,在清初诗坛独树一帜。考察此类作品,同时还是对明清之际士人游历风气之成因的极好入手处。  相似文献   

16.
晚清(1840—1911)生物学医学发展的重要事件是西方近代兴起的生物学与医学的大量引进:吴其濬编著《植物名实图考》,李善兰翻译《植物学》,严复编译《天演论》,西方教会开办医院与传教医师接踵来华,英国传教医师合信编译《全体新论》与西方医书络绎传入,美国传教医师嘉约翰开创医学事业,以及教会大学培养西医人才等,使西方生物学与医学在中国开始扎根并迅速发展,特别是《天演论》的翻译和流传对中国社会的变革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晚清修律标志着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开端。促成晚清修律的动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治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而经济因素不是晚清修律的首要原因,收回领事裁判权与晚清修律虽也有某种联系,但不构成晚清修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清朝的建立者满族作为世居关外的少数民族,之所以能取代大明王朝,除了八旗劲旅的强大和无坚不摧外,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归降对明清易代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些汉族知识分子的参与,加速了明清更替的完成,缩短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时间,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毒品问题和政府的禁毒政策, 分析了造成当时社会毒品泛滥的政策原因, 指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禁绝毒品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案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案的发生,不仅是爱新觉罗王朝文化专制强化的结果,也与沈德潜所秉持的“以诗存人”的编纂原则有关,诗选中诸多触讳之处均由此原则而产生。沈德潜对这一原则的坚持,对扭转清前期以来诗坛以名位交游为重的风气,大有裨益,也使《国朝诗别裁集》成为真实呈现清前期诗坛景观的重要选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