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现在学习它,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学说是经过费尔巴哈的哲学产生出来的。从其产生到恩格斯逝世这一时期,他们批判过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的各种哲学思想,但总起来说,他们更着重于把辩证法应用于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唯物主义应用于历史观。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  相似文献   

2.
正确评价列宁哲学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坚持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阶段——列宁阶段的标志,它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推进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永远不会陈腐,以批判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为基本任务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也永远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3.
列宁写作于1908年2月至10月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一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该书中,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总结了恩格斯逝世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经验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该书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的光辉文献。但是,由于该书主要是同马赫主义的唯心主义认识论进行论战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教学中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推进对列宁哲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和阐发,全国首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讨论会于10月11日至17日在我校举行.会上,大家围绕对这一著作的译价、列宁的物质定义、列宁的认识论思思以及列宁关于哲学党性原则的论述等四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此外,许多代表还就列宁哲学思想和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关系、反映论和实践论的关系、该书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关系等急待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蔡灿津教授的《列宁的认识论与现时代》一书,认为该书从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上研究了列宁的哲学著作《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不仅对列宁的一系列哲学思想有所发挥,而且回答了当代哲学中提出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作者以哲学就是认识论这一主题贯穿全书,体现了当代哲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代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列宁学”种种思潮相继出现,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均从不同的侧面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列宁的认识论思想,特别是对他的哲学代表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哲学笔记》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层的研究。在这方面争论热烈,分歧突出,或褒或贬,莫衷一是。引起研究者尤为注意的倾向是,高估《哲学笔记》而尖锐指责《唯批》为机械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提出《唯批》与《哲学笔记》相“对立”、“断裂”的观点。作者认为,要做到科学评价列宁这两部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自从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一书中,把是否承认客观真理看作是是否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并对客观真理作了精辟的论述以后,在哲学界一直把客观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根本问题;但对其含义一直存在着争论,究其原因,在于对客观真理的不同理解。因此,为了对客观真理的概念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有必要弄清楚列宁的“客观真理”的含义。这里,我们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对列宁的“客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代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列宁学”种种思潮相继出现,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均从不同的侧面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列宁的认识论思想,特别是对他的哲学代表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哲学笔记》进行了更全  相似文献   

9.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一本论战性的著作,它反击了俄国马赫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攻击,批判了流行的资产阶级哲学马赫主义,廓清了当时社会上和社会民主党内的思想混乱,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从而为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不仅如此,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列宁在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系统地集中地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特别是认识论,并在总结革命斗争和科学发展的新经验的基础上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使这本书成为奠定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哲学基础的重要著作之一,开辟了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路,起到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今天弄清楚这本书怎样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澄清被“四人帮”弄乱了的哲学上的路线是非,完整地准确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应有地位 1,列宁认为:“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P·326-327)。这对于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很有  相似文献   

11.
列宁认为,经验批判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他专门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经验批判主义作了系统的批判。如何对待唯心主义?是当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列宁在该书的结论中,把他如何评价、分析、批判经验批判主义这种唯心主义哲学,总结为四个观点。这样,就提供了一种如何看待唯心主义的思路。列宁在该书中是怎样贯彻他的这种思路的?得失如何?这是值得总结的。这样的总结,或许可给人们如何对待唯心主义以启发。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E.Husserl 1859—1938)在他的《逻辑研究》中,批判了心理主义。在该书的第九章,他批判了阿芬那留期的“费力最小原则”和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不久,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一书中,也批判了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思维经济原则。胡塞尔与列宁的批判,是两种截然对立、泾渭分明的哲学思想对同一原则的批判。我们认为,阐述这两种批判并将它们作一些比较,不仅可以弄清胡塞尔对思维经济原则批判的实质,而且也可以根据列宁的唯物主义观点,探求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某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意在进行比较述评,请同行学者赐教。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下面简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物史观的产生,而且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论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认识论“是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326页)是高度统一的有机体。二者的变革是同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与《哲学笔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虽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新时代下二者在基本思想、主要观点、理论影响、公众评价等多方面亦存在着“矛盾问题域”。这就需要试用对称性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对列宁原著中的哲学思想进行更全面、更深入地解读,以便进一步挖掘原著深遂的思想和价值,揭示其内在联系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随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发展等问题研究的深入,马克思的实践观再次成为理论家们的热门课题。我国哲学界近年来开展的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在国外,以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实践而著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则通过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研究,对马克思的实践观作出了所谓的“现代解释”,并且自我标榜这种解释是忠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从理论上剖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解释”,正本清源,这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范围内,80年来,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的评说,褒贬不一。持强褒词者,首数苏联列宁学研究者。他们认为,列宁的这一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最辉煌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阶段。贬者中言词最为激烈的,可数“西方列宁学”的研究者。依他们所见,《唯批》纯系政治斗争的产物,尽管它在政治上曾获得巨大成功,但在理论建树上却毫无可取之处。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列宁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深入地分析了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认识论发展的新特点,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力图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总结、概括这一时期认识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正是这样,人们常常通过《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把列宁和现代认识论联系在一起,又以自己对现代认识论的理解来评价列宁的认识论思想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在我国,对《唯批》的评价可以8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以前,学术界对《唯批》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曾在一系列的文章中对列宁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原理进行了许多指责和攻击。下面发表的这篇文章,对他们的若干论点作了初步的分析批判。这对于我们识别与批判国内近年来出现的怀疑与否定《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种种错误观点,是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说:“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使它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列宁的这段话时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作了精辟的概括。但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当前却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分歧的焦点集中在马克思把什么样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即自然观,“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这个问题上面。有的同志以为列宁所指的“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那也就是说,马克思在建立历史唯物主义之前并没有建立起唯物主义的辩证的自然观。如吴国光同志在《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之关系》一文中认为,“这里,列宁并没有说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推广,而是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在人类社会领域里的推广;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与基础并非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唯物主义——即哲学史上的‘一般唯物主义’,确切地说,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的‘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孔子的认识论问题,素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说是唯心的先验论,因孔子曾鼓吹过“生而知之”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一说是建立在自发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认识论,因孔子曾倡导过“学而知之”和“学而不厌”。双方各执一端。列宁说过,判断一个哲学家,“应当根据他们实际上怎样解决基本的理论问题、他们同什么人携手并进、他们过去和现在用什么教导自己的学生和追随者。”(《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全集》第14卷,第226—227页)这就是说,评价一个哲学家,要从总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