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国以来,中国的一些乡村尤其是那些集体经济强大的村庄发生的变化之一就是对城市单位的模仿,出现了单位化的村庄。改革开放以来,单位化村庄有扩大或加强的趋势。本文以京郊农村“单位化”的过程及其特征为切人点,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村庄单位化现象进行探讨,为研究乡村社会变迁提供了一个视角。村庄的单位化现象是在城市化背景下村落组织发展的一种自我选择,村庄资源独享性是单位化村庄形成的关键因素。这种以农业的方式发展工业,以农村组织形式从事城市管理,在一定历史时期不仅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张春梅 《阴山学刊》2008,21(6):66-70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实质上就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的变迁过程。制度变迁,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当前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用制度变迁理论对西藏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分析,文章认为:西藏国有企业所处的制度结构发生变化,必须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西藏国有企业在其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必须正确对待;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用专业分工的分析框架来阐释村庄文化的变迁是一个新的尝试。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相应的市场扩展,将村庄原有的封闭的文化格局打破了。随着乡村自治结构的逐渐解体,村庄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社会分工之中,村庄的政治治理、社会交往、民间信仰、价值观以及婚嫁观念等,都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与经济结构有相互契合的关系,文化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在专业化分工扩展的情况下,文化的变迁是为了适应进一步分工的需要,降低交易成本。从政治治理、社会交往、民间信仰、价值观以及婚嫁观念五个方面,足以论证村庄文化的变迁是适应村庄专业分工需要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荣娥  吴俊映 《理论界》2009,(5):169-171
婚姻礼仪是缔结婚姻关系,组建家庭的重要环节,更是农民生活世界中最为重要的信仰仪式行为,它凝聚着深远的文化价值理念,也是乡民生活意义体系的体现.在乡村社会正逐步经历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婚姻礼仪也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传统婚姻礼仪在社会变迁中因不合乎时代发展而出现仪式意蕴流失与社会功能弱化,村庄文化主导下村民们的社会性选择使得婚姻礼仪由传统走向变异.  相似文献   

6.
包心鉴 《齐鲁学刊》2002,3(2):27-32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深刻地表 明,民主是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既决定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又决定着依法治国实 现的程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运行必须遵循和实现社会原则、民主原则、公开原则、程序原则和法制原则。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以及在此基础上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都离不开改革尤其是政治 体制改革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论农民政治冷漠与村庄治理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政治冷漠表现为农民对村庄治理的不配合、不参与、不表态、不主张、不反对,其实质是农民对政治的失望和无奈.这必将影响村民自治和村庄治理.化解农民政治冷漠,引导农民有序地政治参与就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之必须.  相似文献   

8.
农村女性政治参与是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进步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文章利用山东省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资料,通过对第二、三期样本政治地位的相关数据的纵向分析,以及性别、城乡视角下的横向比较,从政治认知水平、政治参与行为、政治参与态度三个方面对山东省农村女性政治参与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探讨农村女性政治参与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税制改革、农业税取消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镇政权的一些职能趋于弱化,甚至趋于消失,文章正是基于乡镇政权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进一步弱化趋势和借鉴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制度变迁的两种基本模型,得出我国有对乡镇政权进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可行性,而不具备实施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可能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家庭三十年——一个社会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家庭制度都发生了哪些变迁?为了阐释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对农村家庭变迁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划分,同时又结合各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分析.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农村家庭30年的变迁主要因素有二:一是非农化;二是政府与农民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俊 《社会科学》2007,82(3):33-42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政治生存环境与个体政治生存需要的统一,以秩序性统治或治理为终极价值关怀。现代社会变革呼唤着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治理。跳出时下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微观情结,以政治控制场域为限度,从营造良性的宏观环境和建构高效的具体治理模式的视角,探讨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政治社会化治理机制,有利于推进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进程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潘军  张兴杰 《浙江社会科学》2012,(5):94-98,129,158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和制度的变迁,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教育不再是政治的依附体,教育不仅相对独立于政治,而且在推动社会进步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政治。在我国,政治制度是以众多农民为基础的,农民教育是农村基层政治进步的前提。农民教育对农村基层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农民政治行为的优化,通过农民教育,农民的政治人格得到发展、参与能力得到提升、政治主体性得到培育。  相似文献   

13.
张祝平 《浙江社会科学》2012,(6):83-89,94,158,159
村庙信仰是观察中国乡土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视角.改革开放以来,村庙重建、民间信仰习俗渐趋活跃已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社会现象.通过对浙南一个普通村落——Z村马氏天仙殿重建的考察,展示了村庙由断裂走向复苏与转型的当代历程,分析了村庙重建的内生逻辑和外部动力、变迁与转型的主要特征和实践取向,及其对村落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村庙变迁与村落变迁的诸多关联,指出新农村建设中应有效整合村庙信仰资源,以实现村庙信仰习俗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政策选择的导向转变,政治文化的各个组成要素也在发生历史性转变。这些转变构成了新的政治文化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着执政党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作为利益经济、开放经济、能力经济正给中国村落社会带来巨大的震荡。为探求安徽社会整体低度发展的原因,寻求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应对之策,我们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在市场经济的视域内对安徽村落社会的政治文化价值观、政治意识形态、公民政治意识和政治心理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推动安徽村落社会政治文化建设进而提升安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红珍  曹文宏 《浙江社会科学》2012,(1):41-45,40,156
政治价值是人类在政治领域所显现的超然本性在精神与观念层面的凝结,必然带有某种应然与抽象的色彩,也与人们实然的政治生活保持某些距离,呈现出某种“底线性”和“共通性”特征.这也表明在人类社会中的确存在普世性政治价值.但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政治价值就可以不分条件地被普世化.政治价值普世化是一种源于人类理性自负的理论冲动,它总是试图将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的特定政治价值予以普遍化,不切实际地放大人类共性价值的存在范围,从而限制了多元价值的发展空间.实际上,当下中国学界的政治价值的普世化诉求只是对市场经济时代价值多元化困境的一种无奈回应,且其方法论基础也具有深刻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17.
村务监督是贯穿于村庄治理运作始终的一项重要功能.后陈村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治村的要求,在政府推动下率先实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进行了村务监督的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1)推进了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的体系化;(2)构建了村级权力制衡机制;(3)增强了村民代表会议的地位和村庄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基础;(4)创新了监督机制.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导入和运作,明显地促进了村庄治理的改善.然而,由于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以及现有权力分配格局的影响,村务监督监督制度在实际运作中也会产生形变.  相似文献   

18.
朱启友  刘鑫 《阴山学刊》2007,20(5):73-81
近年来在实践的推动下,和谐社会的政治学解读,政治哲学研究,协商民主研究和政治学学科理论、方法研究等,成为国内政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大量成果问世。对此基本情况作简单回顾和分析,以推动理论研究走向深入,进一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9.
人的独立自主性是个历史性生成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独立自主性二者互相依存,前者为后者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后者对前者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针对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社会组织发育程度还不成熟,人的独立自主性还有待培育。正视此问题,找到解决它的基本思路,才能有助于中国人和社会的同步发展,并最终实现中国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结构竞争力:苏浙粤三省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结构所具有的量变和质变作用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即为企业结构竞争力.苏浙粤民营经济发展的差异不仅有来自于民营企业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上的差异,而且还有来自于民营企业结构竞争力上的差异.本文构建了企业结构竞争力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江苏、浙江、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差异情况以及企业结构竞争力对其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