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有关于必然性的讨论,其后的麦加拉和斯多葛学派,甚至用时态的观点来解释必然性。而莱布尼茨则建立了初步的可能世界理论,也区分了必然命题和偶然命题。但对必然性刻画最清楚的,还是现代模态逻辑,尤其是可能世界语义学。由各个模态逻辑公理系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对必然性的不同刻画,甚至由K和D系统,我们还可以对必然性进行分层次的理解,这是其他任何一种解读方式所达不到的。如果说,对后面几个刻画不同必然性的公理模式比较缺乏直观上的理解,那么可能世界语义学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必然性的形象而直观的工具:将对必然性的不同理解转化为对不同物理空间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理性与合理性的关系可以从词源学、概念发展史与概念特征三个角度来探讨。从词源学来看,理性偏向于哲学上使用的本体论、认识论概念,合理性更多地指一种和人的思想、认识、评价相关的社会学概念。从概念发展来看,二者经历了五个阶段:古希腊、中世纪本体论理性,近代认识论理性,启蒙运动社会合理性,现代合理性和后现代合理性。这五个阶段是一个逐步由哲学理性走向社会学合理性的过程。从各自的具体特征来看,理性强调超验性和绝对普遍性,合理性则强调经验性和相对普遍性。  相似文献   

3.
探讨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国际上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本文对人权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基本含义,以及它们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承认人权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强调人权应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应当成为世界各国制定人权政策的重...  相似文献   

4.
有关法的目的之论说是法理学中的一个核心命题。法的目的指向法律秩序本身,并决定法律秩序的精神品质。依据康德的目的论哲学,法的目的可以区分为法的外在目的和法的内在目的。前者在经验意义上探究法律秩序何以成为人类生存之必需的问题;后者在先验意义上揭示一切经验性法律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内在根据。而对于法的内在目的之讨论严格来说源自近代,它由两个部分构成,其一是个体的道德权利,其二是为确保个体的道德权利获得实现的普遍性方面。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必然性的客观规律。人们遵循这一客观规律,指导自己的行动,就可以获得自由,在社会实践中夺取一个个胜利;违背了这一客观规律,就将处于被动地位,在实践中失败,甚至为历史的车轮所辗碎。在无产阶级夺取政  相似文献   

6.
离开了理性主义的先天性立场,因果知识还能否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休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的认识论的根本意图就是要在经验主义的立场上建立知识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一切将休谟的因果关系观念看作是偶然性的学者(包括著名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都没有真正跳出传统理性主义的藩篱,而休谟作为一个彻底的经验主义者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勇于站在西方哲学根深蒂固的理性传统之外对其加以彻底的批判。因此,以LewisWhite Beck为主的研究者将休谟的因果性思路趋同于康德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兼并的必然性 企业兼并是经济联合中的一种特定分支形式,即联合中的一方吞并对方,被吞并的一方则失去法人资格。兼并现象早已有之,盛行于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为什么产生企业兼并现象?我认为这是有其必然性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四层意思理解。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形态的更替既具有客观必然性,又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就一般规律和人类社会整体而言,社会形态的更替由低级到高级依次运行,但由于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单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形态的更替则呈现出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自觉运用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9.
哲学与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学科文化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古希腊为代表,哲学和学科关系较为平衡。第二阶段主要是现代时期,近代科学革命铸就了以专业化、学科化为特质的知识规范和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哲学从原创性、普遍性科学变成了辅助性的科学反思工具。近代学科文化价值并非是永恒有效的,因为它加重了学科冲突危机,而且不能有效解决全球性和复杂性的大问题。近代学科文化向跨学科文化演变有其历史必然性,跨学科运动是当代学科文化的主流发展趋势。跨学科研究不同于交叉学科研究,后者是在既定学科框架下的综合研究,前者则是以整体性和复杂性为前提的研究。为赶超世界科学水平,中国有必要将跨学科研究哲学及其方法列为国家科学和教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应当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阶段理论的一般性规律出发,在普遍性与特殊性、螺旋性和上升性、必然性与可能性的辩证关系中加以把握。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历史阶段,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历史阶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历史阶段。同时要深化对新发展阶段的认识,必须着力在“立足中国”和“借鉴国外”“两个大局”的交互叠加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与“不变”等几个方面来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11.
试论儒家道德信仰的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家看来,道德信仰的根据有二,一是性本善,道德信仰是人的本质的确证,以此赋予信仰道德的内在根据;二是天人合一,道德信仰是人对天意的自觉体认,以此赋予信仰道德的外在权威性。立足于世俗的理想人格为人们将道德信仰付诸实践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儒家关于道德信仰根据的思想天才地猜测到了某种道德真理。  相似文献   

12.
坚持方法论自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也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哲学依据。文章认为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着重把握三对对立统一关系。一是坚持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科学分析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历史成就,从整体上揭示党的百年历程、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内在统一性。二是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全面展示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世界意义,坚定党和人民走好中国道路的信心。三是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掌握历史主动,在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中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商品广告的文化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商品广告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和价值的研究,阐明了商品广告的文化渗透现象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并通过商品广告实例,分析了渗透现象产生的规律和渗透现象对消费市场的作用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康德重新界定概念,既为解决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关于概念根源理解差异的问题,也是“认识论倒转”的必然要求。重新界定概念就是把概念规定为理性能力(广义上)的纯粹形式。由于不同的理性能力层次具有不同的运用对象和领域,概念就相应地具有不同的运用及其先验内容。知性的纯粹形式是知性范畴,理性的纯粹形式是先验理念。知性范畴作为纯粹形式为经验知识提供了必然性、普遍性的条件,理念作为纯粹形式不仅是知识体系性构建的主观性原则,更表明人是自由存在者,它为人作为自由存在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现代化的生态建设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一个承载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背景下进行的,我们必须深入认识和严肃对待日益严重的生态恶化趋势。我国目前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说是工业危机的表现,这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必然性。我们必须努力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力开拓和建设新工业化,以新工业化为动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到2020年,我们建设的是适度工业化范畴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50年,我们应该也必须进一步努力建设新工业化范畴的“资源深层化、环境生态化社会”。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实行委托代理制的现代企业中产生"内部人控制"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并分析了"内部人控制"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有效控制"内部人控制"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进程并不是像很多人描绘的是一种反拨,相反,亚里士多德完成了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来的诗从神格到人格的转换。在古希腊的早期,诗与神相通,在柏拉图那里,诗要么属于最高领域,要么成为最高领域的障碍,可以说,柏拉图对诗歌的态度始终是复杂的。而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所模仿的高于一般世界,但低于必然性、普遍性的理论领域,诗歌被作为知识分类中的普通一门来看,诗完全跌落到人间。  相似文献   

18.
“想象力”是康德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是连接“感性”和“知性”的桥梁。但是,国内外对“想象力”是与“感性、知性”并列的能力,还是“感性”和“知性”共同的根,颇有分歧。通过对康德的“想象力”的概念以及两版演绎和先验图型论中想象力的地位和作用的澄清,认为“先验想象力”是保证知识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前提,是主体的创造性的体现,也是“感性”和“知性”共同的根。  相似文献   

19.
语言变异是偏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它既是语言发展的需要,又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语言变异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语义变异、语符变异、语域变异以及修辞变异,它是语言多样性和社会性的反映。语言变异给语言带来了更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至今已经有 15 0多年的历史。纵观这段历史可以发现 ,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必然性、曲折性、现实性。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是指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这一总趋势的不可抗拒性。社会主义的曲折性是指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 ,波折甚至暂时的倒退都会随时发生 ,要经过无数次的艰难反复社会主义才可能最终胜利。社会主义的现实性是指推进社会主义运动既要面向世界更应立足本国 ,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和本国国情相结合 ,走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曲折性和现实性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所必须把握的三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