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可乐》2007,(2)
一个乡下来的小伙子去应聘城里“应有尽有”百货公司的售货员。老板问他:“你以前做过售货员吗?”他回答说:“我以前是村里挨家挨户推销的小贩。”老板喜欢他的机灵,对他说:“你明天可以来上班了。明天下班的时候,我会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2.
骆驼de样子     
上次讲“能够动的事物叫动物”,这次也谈动物,比如骆驼。在中山医科大学教务处上班时。我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一位姓古的老师。我在教学研究科,占老师在教材科。  相似文献   

3.
“玉汉,你看护母亲休一个月、两个月的可以,但要长期休,就影响工作了。”“那我不能不管老母亲呀!”单位领导在他提出请长假照顾母亲时,要不就上班,要不就辞职。他陷入两难选择中。  相似文献   

4.
作源 《今日南国》2014,(8):21-21
“上班点卯”的由来 要了解古代治“懒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古代上班时间比现在早。《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  相似文献   

5.
三送身份证     
钱永广 《社区》2014,(15):60-60
一天上班的路上,我在地上发现了一张身份证,便弯腰捡起。5米开外的保洁员老大妈好像发现我拣到了什么“宝贝”,拖了个扫帚快步走了过来。“喔,身份证!”看到我沉思,老大妈手指着身份证问:“你认识这个人?”我说:“不认识,不过这上面的地址离我上班的单位不远。”  相似文献   

6.
做自己的CEO     
告别校园,步入工作岗位,开始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在上班之前,作为职场新人的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上班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这两个案例——最近,领导交给小A一个新项目。可刚接手,小A就遇到不少难以把控的新情况,他踟蹰不前、磨磨蹭蹭,差点让项目夭折。好在领导及时亲自下场,才挽回事态。领导事后问责,小A回道:“我不懂啊,也没有人来教我。企业应该来培训我呀。”这回答把领导气得直想骂街。“遇到不懂的事情不自己想办法学,事后竟然还推卸责任!”可以想象,以后小A再也不会得到领导交予的新项目了。  相似文献   

7.
老李是我的大学同学,在政府便民大楼工作,主要负责为百姓办理证件和开具证明等工作。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但却很少见面。这天,老李到我家玩,老同学相见都分外兴奋。由于晚上我们玩得晚了点,所以第二天早晨我们都起晚了。老李起床一看,忙说:“糟糕,都七点十几分了,我得马上走了。”他迅速洗漱完毕,夹着包就要走。我忙说:“才七点二十啊,吃点东西再走吧。”我便从冰箱里拿出吃的东西,可老李坚持要走。我问道:“你们几点钟上班?”“八点。”“既然八点钟上班,那还早呢。从我这里打的,最多只要二十分钟便可以到你们单位的。何必那么急?”“别人八点钟之前到,可我必须要在七点五十之前赶到。”  相似文献   

8.
“上班式”课程是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一项课程改革与探索。它以“干中学”作为逻辑起点和内在框架,突出了财经类专业课程结构与服务业职业结构互动互促的特点。本文通过界定“上班式”课程内涵与特征,揭示了这一课程对传统课程理论所作的突破与超越,打开了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东港市大东小学少先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校放假了,社区上班了!”是啊,每逢假日或课余,队旗便在社区里飘扬起来。那些读书,才艺展示,“故事大王赛”,“今日我当家”,“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学生家长签约监督”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无不吸引着少先队员们。当然,队员们更高兴更渴盼的是,在社区队活动中,他们又可以和“爷爷奶奶”们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0.
小资料:“上班恐惧症”,与上班一族对节奏快、压力大的竞争生活缺乏适应能力以及心理卫生知识匮乏有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易疲劳、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  相似文献   

11.
武宝生 《社区》2005,(7):59-59
那天,我与几个朋友在一家茶室喝茶聊天。一个老兄的提问,使大家的话题像潮水般涨起来。这个老兄说:“在你的记忆中,给谁端水最多?”老张抢先说:“上班期间,我始终给上司端水,一天少说端一杯,上班30年,给上司端水怎么也有上万杯了。”老韩给首长当过5年的勤务兵:“我伺候的那个首长,最爱喝茶水,在办公室喝,下部队喝,早上喝,晚上喝,半夜醒来也要喝,究竟端过多少杯水,可以说不计其数。”“我觉得,在端水问题上,我们应该向身边看看。”老李接着说:“我们为儿孙们端水还少吗?为了让孩子喝水,我们要在水里加上糖,细心而认真地将水温调到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12.
都是这德行     
小小鱼 《可乐》2010,(6):41-41
小余大学毕业后到某局干秘书工作,上班第一天,正赶上局长在办公室烫脚。据说,这是局长多年的癖好。局长见小余进来。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多年的老习惯了,上班不烫烫脚,浑身提不起劲儿。”这时,电话铃响了。局长去接电话,随口对小余说:“你帮我把那水喝掉吧。”  相似文献   

13.
有人问:“上班必须化妆吗?”或有人说:“除了重要的事情外,我一向不化妆。”对于化妆问题,可说是众说纷纭。不过,每天早上化了妆再上班,其实也是工作的礼节之一。因为上班时.即使你坐在办公桌前,也要经常跟别人接触。当和别人接触时,如果有人看到你那不经修饰的脸,虽然你十分注意说话的态度不使别人感到不愉悦,却还不能算是一位完整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14.
轻松一刻     
《社区》2009,(24):36-37
以事实说服人 爸爸:“怎么搞的,大白天还开着灯?”儿子:“是你早晨上班前忘记关了。”爸爸:“你发现了,为什么不关上?”儿子:“你不是经常教育我要用事实说服人吗?”  相似文献   

15.
妇产科医生指出,只要在办公室上班时注意一些细节上的保护,孕期坚持正常上班,其实对孕妇的精神状态、胎儿的发育,乃至产后的恢复,都很有好处。太过“小心翼翼”,反而会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俞逸青 《社区》2005,(5):22-23
2001 年 11 月,我荣幸地成为辽宁省沈阳市统招的一名社保干事。当时我很高兴,尽管定好的工资是 280 元,我仍然没有动摇,还好当时我母亲和我丈夫都很支持我,于是我撇下了五个半月的儿子,上班了。 上班前我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知道我们办公室是一个仅有 10 平方米的平房,有 4个同事,他们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这些我都可以接受。可我还是没有想到,上班第一天,因为上级要检查卫生,我们全体工作人员都被派去打扫公共厕所。社区党支部书记很善解人意,她对我说:“你就先不要去了,看办公室吧!”我心里想,那显得多不团结啊。于是我说:“没事,我和…  相似文献   

17.
何亚琴  凌彬 《社区》2011,(21):22-22
“既然居民选她当人大代表,我就把老伴‘嫁’社区”,这是退休教师董华泰的“戏说”。他的老伴贾本芹是江苏省如皋市大治街道花园社区不拿工资的工作人员。只要是社区的活动,她就“上班”,“下班”后仍是大忙人。  相似文献   

18.
梁新萍  康福路 《社区》2013,(1):34-34
“杨主任,我家儿媳妇怀孕了,想办理一胎准生证,您看都需要带什么证件,另外就是他们都在上班,能不能和您约一个非工作时间,这个周六上午的九点可以吗?”以上是庄窠社区居民通过QQ向社区主任杨伟娜咨询如何办理准生证。  相似文献   

19.
一上班,他就打开QQ和MSN,“清风拂面”即刻出现在网上。接着,他会向居民QQ群里发个活动通知,或听听居民“网友”的意见和建议。不要以为这是哪个新兴行业工作人员的上班方式,原来这是一位年轻的社区“老”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这位主任叫陈峰,来自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海月桥社区居委会。陈峰今年33岁,但他从事社区工作已经11年了,担任社区主任也有6个年头,他完全有资格被称上一个“老”字。  相似文献   

20.
丁运安 《社区》2014,(25):25-25
江苏省连云港市拓宽就业渠道,创新安置办法,从支持国防建设、维护军人切身利益出发,认真做好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安置工作。“八一”前夕,首批54名“军嫂”高高兴兴地到社区上班,圆了“就业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